大學生心理健康成長感知
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的認識。在校期間,大學生難免會對心理健康有壹些成長的感受。這樣的感情很珍貴,我們應該記錄下來。接下來,我將帶大家詳細了解大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的相關內容。
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的認識1我們應該知道健康的定義,健康不僅是指沒有身體上的傷害或疾病,更是指沒有心理上的問題。因此,我們應該關註壹個人的健康狀況,不僅要了解他的身體狀況,還要了解他的心情和情緒等。我們每壹個人都應該重視心理健康問題,忽視這方面的問題,危害也是非常大的。我們可以看到新聞裏也有很多因為心理問題導致的事故,就是證明。
這學期我有壹門心理健康教育的課,也是大學的必修課之壹,也可以說明大學對心理健康的重視,說明它的重要性。通過老師的講課,我意識到我們身邊的很多現象都和心理健康問題有關,但是我們很多同學現在都不重視這個,甚至沒有這個概念,我就是其中之壹。以前在網上看到別人說抑郁癥,心理上是持懷疑態度的。我對抑郁癥及其危害性有所了解,也很關註,但不知道抑郁癥是什麽現象。所以當我在網上看到大家都說自己抑郁的時候,我就有壹種不敢相信的感覺,感覺有那麽多。下課後才知道,抑郁癥現象真的很多,很多人從來沒有關註過。比如有的人會用特別悲觀的監管來看待壹個問題,有的人對某些事情念念不忘,不願意忘記。這些都是抑郁癥的輕微癥狀。老師說,很多人,包括我們同學,對壹件事很不開心,容易產生不好的情緒,然後又不能及時擺脫,久而久之容易影響心理健康。
壹個學期的課程,老師給我們講了很多知識點,也給我們講了很多解題方法。通過很多案例,讓我們來分析壹下如何解決。我影響最深的是這對情侶戀愛的問題,就是壹男壹女談戀愛,然後男方出軌了。因為女生是初戀,所以忘不了,在後面割了手腕,雖然沒發生什麽不好的事。但是讓我有壹種很棒的感覺,愛情是壹件很美好的事情,但是卻變成了這樣的結局,真的很難過。老師跟我們分析問題,主要原因是壹方出軌,但是另壹方面女生性格內向,然後分手後也沒人陪她聊天。所有不開心的事都藏在心裏,所以久而久之,她就抑郁了,郁悶了,所以後來的事。這告訴我,當我們遇到自己心裏很難想到的事情時,可以和別人傾訴,或者通過其他事情轉移註意力。不要放在心裏。到最後,很明顯別人的錯誤傷害了我們。
心理健康問題很重要,我們每個人都要重視。我們可以適當運動來放松心情,或者和好朋友聊天來表達自己的抑郁情緒,或者尋求專業心理醫生的指導。不要在心裏煩著懲罰自己。
感知大學生心理健康成長2著名作家劉曾說:“壹個人的心態就像壹根線,壹個人的優點就像珍珠。良好的心態會把珍珠穿成漂亮的項鏈;而壹根脆弱的線會讓珍珠散落壹地,失去價值。”的確,優秀的心理素質是壹個人所有素質的基礎。目前,大學生心理障礙的患病率呈上升趨勢。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維護和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是學校教育不可回避的現實任務。
壹,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時期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然選擇。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戰略目標的關鍵時期,如何引導大學生在觀念、知識、能力、心理素質等方面盡快適應新的要求,是高校德育工作需要研究和解決的新課題。
(2)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促進其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心理健康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內容和條件。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有利於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培養他們良好的人格和心理素質,自知、自尊、自愛、自律、自強,更好地適應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過程中復雜的社會形勢,成長為具有較強心理適應和心理調節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3)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心理健康教育對培養大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起著直接的作用,而良好的心理素質是整個素質教育的心理學基礎。同時,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是高校德育理論教育和德育實踐教育融合與實現的基礎和橋梁。只有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保證高校德育內容的完整性,才能進壹步實現高校德育方法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二,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
大學生是壹個特殊的群體,心理健康是影響他們成長的重要問題之壹。目前,大學生主要有以下心理問題:
(1)大學生生活適應能力差。我們強調大學生要“自覺、自律、自省”,“做好自己的事”。很多同學進入大學後往往不能很快適應大學生活。在學習上,存在被動學習現象,他們不能很快要求中學“強迫”和“填鴨式”學習思維,形成主動學習習慣。生活中,衣服褲子床單都是蓋著洗的。而且現在很多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家長怕孩子吃苦,學校老師也“慣壞了”。壹旦他們在學習、生活、感情中遇到壹些波瀾,往往會顯得不知所措,甚至懷疑自己。
(2)追求奇特,強調獨特。很多90後大學生都是獨生子女,沒有可供他們參考和壹起成長的伴侶,所以通常喜歡跟風。現在“哈韓”“哈日”現象讓90後盲目跟風,模擬越來越嚴重。90後大學生的獨立意識很強,因為這壹代大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大部分都是父母包辦的。他們很少自己洗衣服和做家務,在經濟和日常事務上過於依賴父母。
(3)社交能力弱。現在進入大學的都是90後,面對新的室友,同學,老師。由此產生的同學關系、師生關系、異性關系,讓很多同學極其難受。有些同學壹直在父母的呵護下成長,不曾離開,不懂得關心他人,幫助他人,生活在自我封閉的世界裏,沒有知心朋友可以傾訴,遇到問題也沒有人可以抱怨。
(4)承受挫折的能力弱。90後大學生成長的良好社會環境和家庭環境,讓他們的成長之路更加順暢。他們的成長不斷被贊美和關懷包圍,優越感太強,他們的世界充滿陽光和笑臉。然而,這樣的成長經歷使得這些90後大學生心理過於脆弱,不夠堅強,壹不小心就會失去信心,嚴重時會導致厭世。根據筆者對我系挫折態度的調查,100名90後新生中,有73%的人遇到挫折後想“總結經驗,重新來過”,而大部分90後大學生心理素質較差,抗挫折能力不強。
第三,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途徑
新時期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其健康成長,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1)正確看待90後大學生的心理特點。每個時代的青年都有自己獨特的特點,這些特點是由社會、家庭、個人和學校的互動促進的。在對待“90後”大學生的特點時,要抱著平常心,適當利用他們的特點,根據他們的特點設計合適的教育形式。首先,我們應該承認他們的相似性,然後站在他們的角度去看待和思考問題,了解他們的行為和態度,因為只有了解他們,我們才能采取正確的方法來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2)加強課程建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針對性。按照貼近當代90後大學生心理、生活、現實的原則,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必修課和多樣化的相關選修課。課程設置和內容要有針對性和實用性,心理健康教育要貫穿大學教育的全過程,以年級和專業為重點。比如壹年級主要是適應、自我、學習方面的心理咨詢,二年級是交往、情感、戀愛方面的心理咨詢,四年級側重於就業、成功方面的心理咨詢。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內容不能再是壹般的心理學理論教學,而應該是積極的、互動的、體驗式的,還要有針對性、趣味性和藝術性。
(3)心理咨詢和健康咨詢。高校應當重視大學生心理咨詢和健康輔導,積極為全體學生創造條件,通過個別面對面咨詢、團體咨詢、心理行為訓練、信函咨詢、電話咨詢、網絡咨詢等多種形式,為大學生提供定期、及時、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導和服務。
(4)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性。按照有關規定,合理確定高校心理咨詢教師數量,建立由專職人員、兼職人員、教師和學生心理咨詢師組成的工作隊伍。在班主任、輔導員和學生工作團隊中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常識和技能,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化水平。爭取校內外心理健康教育專家的支持和指導,建設壹支以少數精幹的專職教師為骨幹,專兼職相結合,專業發展背景互補,融合多學科人才,專業綜合素質高,人員相對穩定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隊伍。加強專業學習和培訓,將心理健康教師培訓納入學校整體培訓計劃,鼓勵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采取自學、函授等多種方式,提高專業技能和職業資格,盡快解決從事此項工作的教師工作量、職稱評定等實際問題。
(5)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外部條件,是壹種無形的力量。它能讓大學生感到輕松、民主、和諧,保持良好的心態,也能給他們歸屬感和心理支持。建設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要動靜結合,輔以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形成和諧進取的群體心理氛圍,使大學生處於積極的影響之中,促進其精神世界更加豐富健康,最大限度地減少心理壓力和危機感。
(6)大力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高校心理素質教育應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幫助他們了解社會和國情,增強他們建設祖國、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在社會實踐中,對壹些不良現象給予正確的引導,幫助學生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是明辨是非的綜合判斷能力和遇到挫折後對環境的適應能力。
總之,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他們健康成長的需要,是時代和社會全面進步對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的必然要求。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壹項系統工程,也是壹項艱巨而長期的任務。要通過多種途徑和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專業技能,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和人格的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