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學生的認知活動中,培養知識、方法和能力的過程是師生密切合作的過程。尤其是在教育過程中,由於心智發育不成熟,小學生往往會模仿語言和行為,而教師的行為就是模仿的對象。如果教師能以信任、期待和欣賞的態度關註學生的成長,學生的內在潛力就會充分展現出來;另壹方面,如果老師用嘲笑、挖苦、謾罵、體罰等方式教育學生,學生就會失去對老師的信任。
與小學其他學科相比,小學數學的發展目標是更加註重學生邏輯思維的培養。根據這種情況,可以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地進行心理教育,從而促進學生素質的提高和良好人格的發展。下面通過例題簡單談談數學教學中如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第壹,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親師而信其道”這句簡單的話裏有很多哲理。要讓學生“信他之道”,首先要做的就是“親他老師”。只有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學生才能在情感上以老師為中心,從而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減輕學習負擔,從而積極學習,全面發展。
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不僅發生在課堂上,也存在於生活中。這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體現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又要體現學生在學校生活中的主體地位。教師不應該是命令的傳播者和執行者,而應該是學生人生的引領者。只有平等對待每壹個學生,愛每壹個學生,才能贏得學生的尊重。學生不僅能在課堂上感受到老師的存在,還能在生活中感受到老師的關懷。教師不僅扮演著“傳授知識”的角色,還扮演著關愛的角色。這樣學生就會和老師親近,師生之間的交流也不會疏遠,更多的是壹種平等的對話。
二,營造輕松活潑的課堂
輕松活潑的課堂是良好師生關系的延續。學生的情緒會像喜歡老師壹樣延伸到老師的課堂上。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塑造自己的教學風格,從而給予學生更深層次的心理健康教育。
1.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
課堂氣氛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情緒。心理學家曼德勒說,心情好,妳思想開放,思維敏捷;當妳抑郁的時候,妳的思維被阻塞,妳的行動緩慢。比如壹節數學課,上課內容是“二三位數除以壹位數”,數學算術的講解很枯燥,學生的理解很枯燥。那是壹個悶熱的下午,學生們因為課前的紀律問題被班主任批評了。結果老師講課很努力,但大部分學生註意力無法集中,導致課堂效率低下。但在《統計與可能性》的教學中,老師們做了充分的預設,針對不同的場景準備了不同的活動。當老師講解時,學生們的臉上充滿了學習的欲望。回答問題時,他們不僅能輕松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意思,還能有發自內心的喜悅。老師和學生創造了活躍的課堂氣氛。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只有營造生動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輕松和諧的環境中學習,學生才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升華。
2.建立平等和民主的過程
在教學過程中,雖然教師和學生扮演的角色不同,但不應該是“教師教,學生學”的模式,而是“教是為了不教”。在知識的傳授和探索中,師生在平等民主的氛圍中交流信息。教師的尊嚴不是建立在嚴格的紀律之上,而是自然而然地形成師生之間相互信任的感情。老師應該尊重學生的個性。如果學生在課堂上心不在焉甚至調皮搗蛋,教師可以用友好的眼神、細微的動作、親切的態度、幽默的批評來教育他們,不僅可以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不當行為,還可以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消除學生對教師批評的焦慮,在最短的時間內重新投入學習。
其次,教與學是壹個民主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在教師的組織下積極參與實踐活動,而不是刻意安排活動的內容和操作方法,學生機械地去做。學生只有通過自己的動手操作,才能真正領悟、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在探索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開動腦筋,說話做事,深深體會到分工合作的快樂,成功的喜悅,甚至失敗後的氣餒。這些心理活動是老師教不出來的,但是老師提供了壹個民主交流的平臺,學生可以自己去探索和感受。
3.激勵評價,自信培養
俗話說“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這就需要老師給學生積極的評價。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不同的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評價。例如,學生孫謀,當我第壹次見到他時,他對學習充滿了極度的反感,認為學習是壹件痛苦的事情。通過與孫父母的交流,我發現孫並不是壹個無知的學生,而是因為在童年早期,父母忽視了對他的習慣和能力的培養,他們也很後悔。孫雖然在學習上趕不上正常的節奏,但在衛生、勞動、行善等方面特別積極。當他完成了他認為好的東西,他總是期待老師和學生的評價。對於這些,我鼓勵學生給予他很高的評價,讓他積極融入班級群體,讓學生逐漸欣賞他,在學習上幫助他,讓他意識到自己可以為班級爭光,同時得到賞識,學業也可以。
像孫這樣的學生在任何學校都不是個例。關鍵是老師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全方位關心學生,引導其他學生理解和幫助他。根據小學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教師要引導學生走進生活,從生活中探索數學,將所學應用於生活。多實踐,多探索,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魅力和學習數學的樂趣。
第三,洞察學生的個性心理
由於家庭、智力、生活環境等原因,學生掌握數學學習的能力是不同的,心理發展也存在巨大差異。因此,在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和心理健康方面,要因人而異,洞察他們的人格心理,針對不同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法。
1.聰明型
朱曉是壹個非常聰明的學生,他在數學方面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但是在通常的實踐中,經常會出現不穩定的情況。朱曉有壹個特點。他喜歡在數學課上發言,還喜歡“趕進度”,甚至擾亂正常的課堂秩序。為了糾正他的壞習慣,友好的交談不會引起他的註意;雖然嚴厲的批評可以讓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但是會影響他的心情。當我和他的父母分析原因時,我發現朱曉的聰明可以讓他在短時間內掌握知識的前提下有足夠的表達欲望,所以他能在數學課上找到其他同學的破綻,表達自己的觀點,表現出表達自己的欲望。但是,由於朱曉認為數學基礎知識過於簡單,難以集中,所以他在數學實踐中很有問題,經常在基礎題目上出錯。
針對這種現象,我認為家長應該進行說服教育,在贊揚朱曉善於思考和發現問題的同時,我應該向朱曉提出課堂紀律的重要性。在平時的練習中,要求他在短時間內完成基礎題,培養他的反應能力。這樣做不僅可以展示朱曉的才華,還可以保護朱曉的自尊和自信,使他擁有健康積極的態度。
朱曉的例子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示:不僅學習落後的學生和沈默寡言的學生需要正確的心理健康教育,優秀的學生也需要。因為小學生的心理不是固定在某壹種形式上的,更多的是以個體化為特征,所以我們往往關註的是集體化的狀態,而忽略了個體化的思考和培養。
2.弱思維型
對於思維薄弱的學生來說並不少見,因為數學決定了它不同於其他學科的學習特點,更多的是帶來壹種理性的思考和驗證。學生吳某就屬於這壹類。在數學學習中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他不能完全理解題目賦予的含義,因此容易出錯,導致吳某對數學特別缺乏興趣,甚至有些逃避,自信心受到打擊。
吳某自己的學習方法出現了偏差,這導致了他成績的下降。只有有效地找到癥結,幫助他解決困難,才能在心理健康上培養他。為了提高吳某的解題能力,教師應采用“開小廚房”的教育方式,引導他從生活中感受數學,將數學場景融入生活,幫助他主動感受數學存在於生活中。當吳某意識到數學不是壹門枯燥的學科時,他可以逐漸培養自己的興趣,體驗數學學習的快樂。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看似對學生的要求越來越低,但從各種角度看,對學生素質的要求卻越來越高,於是在各方面的壓力和影響下,學生的心理得到了多方面的發展。因此,教師要抓住影響學生心理變化的根本原因,從細節入手,全面培養學生。
小學數學學習是壹個建立知識思維、培養良好習慣的過程。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還要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數學教學與心理教育的關系是相互促進、相互補充的,從而形成壹個良好的學習整體。教師應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心理狀況,采取各種積極措施,努力為學生營造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