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健康養生 - 手足口病有什麽重要性?

手足口病有什麽重要性?

手足口病(HFMD)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多發生於嬰幼兒,可引起手足口皰疹,部分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並發癥。導致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有20多種。柯薩奇病毒A組(16、4、5、9和10)、B組(2和5)和腸道病毒71是手足口病的常見病原體,其中以柯薩奇病毒A組(16)最常見。

潛伏期

該病潛伏期為2 ~ 7天,傳染源包括病人和隱性感染者。疫情期間,患者是主要傳染源。發病急性期患者可從咽部排出病毒;皰疹液中含有大量病毒,破裂時溢出;患病幾周後,患者仍可從糞便中排出病毒。

傳染源

手足口病的傳染源是患者和隱性感染者。疫情期間,患者是主要傳染源。患者發病後1 ~ 2周從咽部排出病毒,3 ~ 5周左右從糞便排出病毒。皰疹液中含有大量病毒,破裂時病毒溢出。藥物攜帶者和輕散發病例是間歇期和流行期的主要傳染源。

傳播方式

這種疾病的傳播是多種多樣的,主要是通過與人的密切接觸。病毒可通過被唾液、皰疹液和糞便汙染的手、毛巾、手帕、牙杯、玩具、餐具、奶具、被褥和內衣間接傳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和唾液中的病毒可通過飛沫傳播;如果接觸到被病毒汙染的水,也可能被水感染;門診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也是傳播的原因之壹。

易感人群

人壹般容易感染引起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感染後可獲得免疫力。由於不同疾病類型感染後抗體缺乏交叉保護作用,可反復感染人的成年人大多通過隱性感染獲得了相應的抗體。因此,手足口病患者以學齡前兒童為主,尤其是≤3歲年齡段。根據國外文獻,每隔2 ~ 3年即可在人群中流行。

流行模式

手足口病分布廣泛,沒有嚴格的地域性。壹年四季均可發生,夏秋季尤甚,冬季少見。這種疾病通常在爆發後零星出現。疫情期間,幼兒園、托兒所容易發生集體感染。家庭也有這種疾病聚集現象。醫院門診交叉感染、口腔器械消毒不嚴也會造成傳播。天津市發生過兩次大的疫情,托幼機構兒童發病率明顯高於散居兒童。家庭分布,往往是個案;家庭暴發,壹個家庭中很多人或所有兒童和成人都被感染。該病傳染性強,傳播途徑復雜,流行強度大,傳播速度快,可在短時間內引起疫情。

臨床特征

急性起病,發熱;口腔黏膜出現散在皰疹,米粒大小,疼痛明顯;手掌或腳底出現米粒大小的皰疹,偶爾會累及臀部或膝蓋。皰疹周圍有炎性紅暈,水皰內液體較少。部分患兒可伴有咳嗽、流鼻涕、食欲不振、惡心、嘔吐、頭痛等癥狀。該病為自限性疾病,大多預後良好,無後遺癥。極少數患兒可引起腦膜炎、腦炎、心肌炎、弛緩性麻痹、肺水腫等嚴重並發癥。

診斷

手足口病只是眾多能導致口腔潰瘍的傳染病之壹。口腔潰瘍的另壹個常見原因是口腔皰疹病毒感染,它會導致口腔和牙齦發炎(有時稱為口腔炎)。

醫生通常可以根據患者的年齡、患者或家長主訴的癥狀、皮疹和潰瘍的檢查,來區分手足口病和其他原因引起的口腔潰瘍。咽拭子或糞便樣本可以送到實驗室進行病毒檢測,但病毒檢測需要2-4周才能出結果,所以醫生通常不建議進行這種檢測。

主要診斷依據

流行病學資料、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和診斷必須以病原學檢查為基礎。

1,發生在夏秋季;

2.以兒童為主要目標,常發生在嬰幼兒聚集的地方,呈流行趨勢。

3.主要臨床表現為首發發熱,白細胞總數輕度升高,繼而出現斑丘疹和口腔、手、足黏膜及皮膚皰疹樣病變。

4、病程短,壹般壹周內痊愈。

區別

本病的主要診斷依據

①發生在夏秋季。

②以兒童為主要目標,常發生在嬰幼兒聚集的地方,呈流行趨勢。

③主要臨床表現為首發發熱,白細胞總數輕度升高,繼而出現斑丘疹及口腔、手、足黏膜、皮膚皰疹樣病變。

④病程短,壹般壹周內痊愈。根據以上臨床特征,在大規模疫情中不難診斷。但發生時必須與口蹄疫、皰疹性咽炎、風疹相鑒別:

(1)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目前有7個血清型,65個亞型。主要侵害豬、牛、馬等家畜。雖然會對人致病,但並不敏感。壹般發生在畜牧區,成年牧民壹年四季常見。口腔黏膜皮疹容易融合成較大的潰瘍,手背和手指腳趾間有皮疹,癢而痛。

(2)皰疹性口炎四季均可發生,以散在為主。壹般無皮疹,偶爾下腹部可出現皰疹。

(3)皰疹性咽頰炎,可由柯薩奇病毒引起,病變在口腔後部;如扁桃體、軟腭和懸雍垂,很少累及頰粘膜、舌和牙齦。非典型和散發性HFMD很難與皮疹熱病相鑒別,因此需要進行病原學和血清檢查。

預防

該病主要通過食物、口鼻飛沫和接觸傳播,預防主要靠神。

1.註意飲食衛生,避免病從口入;

2.避免與兒童接觸。托幼機構發現患者的,應當采取隔離措施;

3.平時要加強體育鍛煉;

4.調理脾胃,盡早治療消化不良。

(1)加強監測,提高監測靈敏度是控制本病流行的關鍵。及時收集合格標本,明確病因診斷;

(二)做好疫情報告工作,及時發現病人,積極采取預防措施,防止疾病傳播;

(3)幼兒園應做好晨檢工作,及時隔離治療疑似患者;

(四)被汙染的生活用品、餐具應當消毒,兒童的糞便、排泄物應當用3%漂白劑溶液浸泡,衣物應當暴曬,室內應當通風;

(五)疫情發生時,搞好環境、食品衛生和個人衛生;

(6)飯前便後洗手,防止疾病從口入;

(7)家長應盡量少讓孩子去人多的公共場所,減少被感染的機會;

(八)註意嬰幼兒的營養和休息,避免日曬,防止過度疲勞,降低機體抵抗力;

(九)醫院加強預診,設立專門門診,防止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