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名嘴大全
丁克家庭看似輕松自由,實則比其他人承擔了更多的非議和責任。
因為妳做的這個決定,不僅是夫妻雙方的人生選擇,也代表了雙方家庭同樣需要面對的“遺憾”。
為什麽是丁克?
歌手樸樹曾經說過,他不想要孩子的原因是生活太痛苦,他能承受,但他不想讓孩子承受,他沒有信心教好壹個孩子。
看似灑脫的話語,其實是壹種逃避式的不願面對,另壹位熟悉丁克的央視主持人康輝也是如此。
他曾在自傳中承認:
然而,當父母因病提前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他們還在後悔在彌留之際沒能見到孫子,而康輝也才明白,因為他的決定,父母只能帶著遺憾離開...
1971年,康輝出生在石家莊。他父母在郵電系統工作,有個姐姐比他大兩歲。
65438到0993,康輝畢業於北京廣播學院播音系,分配到中央電視臺。
長相好,業務能力突出,主持過很多節目。不久,他就穩坐了央視的鐵飯碗。
直到2007年,康輝正式主持《新聞聯播》,成為央視的“門面”。
康輝和他的妻子劉雅潔年輕時相識。劉雅潔是康輝的師妹,他們於2000年低調結婚。
他們在戀愛的時候就已經自己做了決定:以後不要孩子。
對當時的他們來說,孩子是壹種責任,是壹種“變數”。他們覺得夫妻可以攜手讓生活變得更好,他們害怕讓另壹個人輕易加入他們的生活。
但是對於彼此的父母和家庭,從壹開始就沒有把所有的事情都溝通好。壹方面,他們認為這是他們自己的事情,另壹方面,如何讓有代溝的父母接受這是另壹個大問題。
為此,他們只能用繁忙的工作來搪塞“生下”他們的父母,父母除了替他們操心,也拿他們沒辦法。
康輝的工作性質讓他忙得不可開交,回到家鄉的日子屈指可數。慢慢地,在父母的催促和康輝的堅持下,他們很少找到平衡點。
直到2004年,康輝的父親查出癌癥晚期。不到壹年,他因為病情惡化去世,終於讓康輝意識到了自己從未想過的問題。
父親去世後,母親對康輝這樣說:
這才讓康輝明白,自己做丁克的決定,其實是在剝奪父母享受兒孫幸福的權利。
在這個世界上,少數對多數永遠只能被稱為“異類”,而當周圍的人過著按部就班的生活時,與眾不同必然要承受很多非議,而康輝做丁克的決定,從來不僅僅是他需要面對別人的質疑,他的父母也是如此。
此時,康輝終於明白了父母不停“生”的良苦用心,但他已經答應妻子不要孩子,不能貿然打破他和妻子的約定。
但父親的遺憾早已無法挽回,壹直像根刺壹樣紮在康輝的心裏。
成為《新聞聯播》主持人後,康輝越來越忙,陪伴家人的短暫時間不斷被擠壓。
然而,母親的“生孩子”之路從未停止。由於兩代人的觀念不同,母親始終無法理解康輝的逃離。即使生了孩子,她也認為人生是完整的。
2015大年三十,主持完央視春晚,康輝回到家已經是淩晨三點了。第二天他回老家和母親過年的時候,他們又壹次因為這個問題發生了激烈的爭吵。
當時康輝休息了不到四個小時,然後馬不停蹄地開車回家。飯桌上,壹家人氣氛融洽。康輝捧著杯子,對母親說:“希望她健康長壽。”
我沒想到我媽會這樣,她突然轉身說:
康輝臉上的笑容瞬間僵硬。他以為這麽多年過去了,媽媽已經放下了執念。沒想到對她來說,這壹切都沒有過去。
換句話說,他似乎從未試圖理解父母的真實想法。
他不是沒有試著跟母親解釋,但是談了這麽多,老人總覺得沒有孩子的人生是不完整的,所以這壹次,康輝決定跟母親好好談壹談。
團圓飯後,劉雅潔收拾桌子,偷偷問康輝,“以前為了不跟妳媽媽吵架,妳從來沒有告訴她我們的真實想法。妳想讓我和她談談嗎?”
康輝覺得自己應該對母親坦誠,但不是對妻子,而是作為壹個男人的角色,避免他們之間的矛盾。
第二天,康輝鼓起勇氣向母親告白。
母親瞬間楞住了,她不明白,連連搖頭說
康輝用這樣堅定的語氣看著媽媽,想再和她溝通壹下,媽媽卻不說話了,卻止不住抹眼淚,依然深深地刺痛了康輝的心。
懷著沈重的心情,康輝回到了北京,以為以後的路還很長,媽媽總有機會理解他們的想法,但沒想到變故來得如此意外。
2018,正在上班的康輝接到姐姐的電話,姐姐說:“我媽媽生病住院了”。
聽到這個消息,康輝瞬間慌了,但又離不開手頭的工作。他只能裝作很平靜的樣子安慰妹妹,等待他的身邊盡快趕到。
照顧身患癌癥的父親的經歷,他至今記憶猶新。康輝只覺得時間在壹瞬間被偷走了,他永遠無法接受母親會再次離開他。
還好沒多久,姐姐又打電話告訴他,她媽媽的情況好多了。聽到這裏,康輝覺得自己內心的石頭放下了。
他和母親談了談,告訴她上級打算安排他出國深造。她媽媽也鼓勵康輝好好學習,爭取越來越好的成績。
沒有意識到什麽不對勁的康輝天真的以為媽媽真的只是身體上的小問題,卻不知道媽媽的情況遠比他想象的要糟糕。
沒過多久,姐姐的電話再次打來,已經是媽媽去世的消息。康輝不敢相信。前幾天,有人還好好的。妳怎麽能拒絕呢?
他想飛回母親身邊送她最後壹程,但出國深造已成定局,他根本沒有反悔的權利。
他只能踏上飛往外國的飛機。在他的回憶錄中,他曾經對這段記憶寫得很深刻:
最後壹次和我媽通電話,我媽還是說了那句話,“兒子,我媽這輩子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生個孫子。”
如同多年前,父親帶著遺憾離開。
雙重的內疚,讓康輝情緒崩潰,同時也陷入了深深的自責,他在《未悼詞》中寫道:
現在,康輝和妻子結婚二十二年,戀愛八年。他們結婚的時候,康輝29歲,做出不要孩子的決定,考慮得很周到。
但人的壹生是壹個復雜的過程,他的決定不僅僅是他夫妻要承擔後果。
父母的不理解,表面上是兩代人的觀念代溝,實際上卻揭示了最本質的問題:妳會後悔選擇丁克嗎?
康輝父母在世時,對他們的“出生”漠不關心,本質上是他們堅持自己做決定。
後來父母走後,他深深的“遺憾”其實是壹種“補償”。即使他的父母再也見不到了,他也希望自己的心能得到解脫。
他選擇了丁克。對於自己和妻子,他不後悔,但他對不起父母。
父母在人生中還是有去處的,父母走了,人生就只有回家的路了。
生與死的距離,足以讓人看到太多被忽略的東西。孩子的存在代表了壹種聯系和傳承。
關於丁克,我看到過壹個特別好的回答:需要兩個非常相愛的人來承受這個世界上的大部分寒冷。
妳可能缺乏勇氣讓壹個年輕的生命進入妳的生活。沒關系。遇到對的人,依然可以優雅從容的過這壹生。
但是,當有壹天妳曾經的親人壹個個離妳而去的時候,妳已經老了,孩子的存在或許會在孤獨中給妳更多的安慰。
選擇做丁克家庭的人的勇氣,讓他們承受了批評,也賭上了對愛情的忠誠。但如果壹方中途後悔,那將是無休止爭吵的悲劇。
或者像康輝壹樣,即使他們承擔了做出這個決定的後果,對父母來說也永遠是壹筆無法彌補的債務。
後悔最無奈的是,他根本沒有給人反悔的機會。
結束
寫作/深海中的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