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新修訂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大綱》進壹步細化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根據綱要,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樹立心理健康意識,了解心理調節方法,了解心理異常,掌握心理健康知識和技能。其重點是自我意識、學會學習、人際交往、情緒調適、升學擇業、適應生活和社會。
心理健康教育要從不同地區的實際和不同年齡段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出發,做到循序漸進,分階段設置具體的教育內容。
小學低年級主要包括:
1.幫助學生了解班級、學校、日常學習生活環境和基本規律;
2.初步感受學習知識的樂趣,重在學習習慣的培養和訓練;
3.培養學生禮貌友好的交往品質,樂於和老師同學交流,在謙虛友好的交往中感受友誼;
4.使學生有安全感和歸屬感,初步學會自控;
5.幫助學生適應新環境、新群體、新的學習生活,樹立紀律意識、時間意識、規則意識。
小學和中學年級主要包括:
1.幫助學生認識自己,了解自己;
2.初步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激發學習興趣和探究精神,樹立自信心,樂於學習;
3.樹立集體意識,善於與同學、老師溝通,培養獨立參加各種活動的能力,具有開朗、合群、自立的健康人格;
4.引導學生在學習生活中感受到解決困難的快樂,學會體驗情感、表達情感;
5.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角色意識,培養他們對不同社會角色的適應能力;
6.增強時間管理意識,幫助學生正確處理學習與興趣、娛樂的矛盾。
小學高年級主要包括:
1.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的優缺點和愛好,在各種活動中接納自己;
2.註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端正學習動機,調整學習心態,正確對待成績,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
3.開展初級青春期教育,引導學生進行適當的異性交往,建立和保持良好的異性同伴關系,擴大人際交往範圍;
4.幫助學生克服學習困難,正確面對厭學等負面情緒,學會恰當、正確地體驗和表達情緒;
5.積極促進學生的親社會行為,逐步理解他們與社會、國家和世界的關系;
6.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初中的學習生活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