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健康養生 - 圍手術期護理知識講座

圍手術期護理知識講座

圍手術期護理

(壹)術前患者評估及護理

1.術前護理重點

(1)評估和糾正可能增加手術風險的生理和心理問題,幫助患者做好心理和生理護理。

(2)為患者及其家屬提供健康指導。

(3)幫助制定出院和生活方式改變的調整計劃。

2.術前對病人的評估

(1)壹般信息。

(2)既往史和健康狀況。

(3)評估病人的心理狀態。

(4)詢問親屬是否支持、關心並承擔手術費用。

(5)評估患者對手術的耐受性、實驗室檢查結果和重要器官功能。

3.術前病人的護理措施

@pagebreak@

⑴心理準備:術前心理準備的意義在於緩解焦慮;促進術後脈搏和血壓的穩定;減少術中麻醉劑的用量和術後鎮痛藥的需求;增加患者術後活動的主動性;降低術後感染的發生率;縮短住院時間。心理護理最基本的措施:正視患者的情緒反應,鼓勵患者表達自己的焦慮、感受或疑問,給予支持和引導。

患者術前常見的心理問題:誇大手術的危險性;不了解麻醉的過程;不知道痛苦的程度;對預後持悲觀態度。解決這些問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消除‘未知’,增強患者的控制感。術前教育和安排患者參加娛樂活動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⑵環境準備:病房溫度保持在18℃~20℃,濕度50%~60%,減少陪護人數。對於新入院的患者,護士要介紹病房環境。

⑶身體準備:幫助患者完善各項檢查,護士向患者解釋各項檢查的意義,幫助並督促患者接受檢查。對於血液和尿液標本,應進行實驗室檢測,並向患者說明各種標本的采集要求。

皮膚準備:清除皮膚上的微生物,減少感染導致傷口愈合的機會。通常在手術前壹天進行備皮。病人清潔皮膚,修剪指甲,準備皮膚。皮膚準備的範圍需要大於預定的切口範圍。

呼吸道準備:目的是改善通氣功能,預防術後並發癥。主要措施是戒煙、深呼吸、咳嗽和排痰訓練。如果患者患有呼吸系統疾病,術前應使用體位引流、霧化吸入和抗生素。

胃腸準備:目的是減少麻醉引起的嘔吐和誤吸,也是為了防止消化道手術時的汙染。①禁食禁酒:術前12小時禁食,術前6小時禁酒。腸道手術前3天起少吃殘渣飲食,手術前1天起改為流質飲食。②灌腸:除急診手術患者外,普通患者術前壹晚常規使用0.1%~0.2%肥皂水灌腸壹次或使用凱賽洗劑,腸道手術時應清潔腸腔。③放置胃管或腸管,壹般在手術當天早晨。④排便運動。

增加身體抵抗力,加強營養,促進休息睡眠。

練習適應手術和術後變化。

⑷手術上午護理:測量生命體征並做好記錄,註意有無異常。

檢查皮膚和胃腸準備。

讓病人排尿,決定是否插胃管和導尿。

取下發夾、假牙和配飾。

@pagebreak@

擦掉指甲油,口紅,眼影等等。

麻醉前準確及時給藥。

檢查手術中使用的病歷、x光、特殊藥物,交給手術室班車。

寫下家庭成員的姓名和聯系方式。

4.術前病人的健康教育

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的技巧是:盡量用簡單易懂的語言進行溝通;告訴病人各種事項、理由或行動理由;多種教育方法壹起使用。

患者術前應掌握的術後活動基本方法有:深呼吸、有效排痰、體位改變和肢體功能鍛煉、床上練習排便。

(2)中期病人評估和護理

1.手術室環境手術室應與手術部及相關科室相鄰。手術室分為無菌區、清潔區、半清潔區和汙染區。適宜溫度為20~24℃,濕度為50~60%。

2.術中病人的護理包括評估和記錄、體位準備和術中觀察。

(1)手術體位要求:最大限度保證患者的舒適和安全;有利於暴露手術野,方便操作者操作;對呼吸和循環的影響最小;不要過度拉伸或壓縮而損傷四肢;四肢不應懸空,應用支架支撐。

常用手術體位:仰臥位、仰頸位、仰臥位低頭位、俯臥位、腎臟手術和膀胱截石位。

(2)手術野皮膚消毒:不要用過多的藥液消毒;從操作中心/開始,均勻穩定的塗抹;消毒範圍應超過手術切口所需的面積。

(3)術中觀察:巡回護士應密切觀察病人的反應,及時發現病人的不適或意外情況,防止並發癥的發生,保證病人的安全。

(3)手術後期患者的評估和護理

1評估

@pagebreak@

(1)麻醉恢復。

(2)身體重要器官的功能。

(3)傷口引流。

(4)情緒反應。

2.護理診斷

(1)焦慮恐懼:與術中放置引流管及術後身體不適有關。

(2)自我形象障礙:與手術有關。

(3)營養不良——低於機體要求:與術後禁食、嘔吐有關。

(4)身體運動障礙:與傷口疼痛和管道約束有關。

(5)自理缺陷:與術後疼痛、虛弱、活動受限有關。

(6)運動不耐受:與手術創傷和負氮平衡有關。

(7)腹脹便秘:與術中操作、術後活動減少有關。

(8)尿瀦留:與麻醉、排尿習慣改變、直腸肛門手術後傷口疼痛有關。

(9)感染風險:與手術有關。

(10)清潔呼吸道無效:與麻醉和疼痛有關。

(11)低效呼吸模式:與疼痛、包紮過緊有關。

(12)疼痛:與手術創傷有關。

(13)知識欠缺:與術後康復知識欠缺有關。

@pagebreak@

(14)潛在並發癥:出血、感染等

3.護理措施主要是維持各系統的生理功能;緩解疼痛和不適;術後並發癥的預防;實施出院計劃。

(1)術後患者臥位:麻醉前取側臥位或仰臥位,頭偏向壹側。腰麻患者術後平臥6小時,硬膜外麻醉患者平臥4-6小時。麻醉清醒,生命體征平穩後,可采用15 ~ 30°的頭高足低坡位進行顱腦手術。如果患者伴有休克,應采用仰臥位凹位,即下肢或床腳擡高20度,頭軀幹同時擡高15。腹部手術後采取低半坐位平臥或斜臥位,減少腹部緊張,脊柱或髖部手術後可采用俯臥或仰臥位。

(2)生命體征觀察:大手術後壹般每15 ~ 30分鐘測壹次脈搏、血壓、呼吸,至少連續測四次,直至生命體征平穩。之後可以每60分鐘測壹次。小手術後脈搏、呼吸、血壓可每1~2小時測壹次,穩定後可改為每4小時測壹次。體溫壹般每2~4小時測壹次。

(3)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1)維護呼吸功能:保持呼吸道通暢。及時吸痰。及時清理嘔吐物。給氧氣。如果發現患者煩躁不安、鼻塞、呼吸困難,應立即查明原因,盡快處理。待患者生命體征平穩後,鼓勵其在床上翻身、改變體位,並鼓勵其深呼吸、咳嗽、咳痰。

2)維持有效循環血量和水電平衡:給予靜脈補液。每小時記錄進出液量,保持各種管道通暢。記錄尿液的顏色、性質和數量,檢查皮膚的溫度、濕度和顏色,觀察敷料的出血情況,計算每天24小時的液體流入和流出量,根據中心靜脈壓、肺動脈壓、尿量、尿比重和脈搏的變化調整補液。定期抽血了解電解質和酸堿平衡情況,及時糾正失衡。

3)正常飲食和排便模式的重建:術後飲食模式的恢復步驟由麻醉方法、手術類型和患者反應決定。應鼓勵患者盡快恢復口腔進食。腹部手術後胃腸減壓患者,尤其是胃腸手術後,術後24~72小時應禁食禁水,並經靜脈補充營養,直至腸道功能恢復。肛門排氣後,拔除胃管,嘗試進食。

術後要觀察患者排尿情況,記錄自主排尿時間。

4)控制疼痛,提高舒適度:麻醉後切口開始感到疼痛,術後下午或傍晚疼痛最劇烈,24 ~ 48小時後疼痛會逐漸減輕。切口疼痛與切口的大小、切口的部位、姿勢和情緒狀態有關。

控制疼痛的措施包括采取正確的姿勢,服用藥物緩解疼痛和緩解焦慮。

術後24小時使用重要材料緩解切口疼痛是最有效的措施。

鎮痛藥的作用時間因藥物和劑量的不同而不同,也因患者的疼痛強度和對藥物的吸收、轉化、排泄能力而不同。

@pagebreak@

向病人解釋各種治療和手術,並教病人如何自己處理疼痛。

5)引流管護理:妥善固定;保持通暢;每天觀察並記錄引流液的顏色、性質和數量;按要求的特殊護理,如洗滌;但是各種引流保留了很久。

6)並發癥的觀察和預防

呼吸系統並發癥:肺不張、肺部感染、肺水腫、肺栓塞、成人呼吸窘迫綜合征等。最常見的是肺不張和肺炎。

呼吸護理問題的主要相關因素;(1)有吸煙史。(2)術前呼吸道感染。(3)術後有導致呼吸道感染的因素。(4)麻醉藥、氣管插管、吸氧導致支氣管分泌物增多。(5)術後劇烈疼痛,或胸部或腹部切口較高。(6)術後活動不足。(7)開胸導致肺泡萎陷。(8)麻醉性鎮痛藥的應用。

呼吸道並發癥的主要預防措施:(1)術前呼吸道準備。(2)術後協助患者早期活動,臥床患者做下床活動和翻身。(3)鼓勵患者每小時深呼吸5~10次,每兩小時至少咳嗽排痰壹次。(4)觀察痰液的外觀和性質。痰液粘稠、有色或有臭味,應霧化吸入,用局部或全身藥物稀釋,控制感染。(5)保持充足的水分攝入。(6)術中和術後避免誤吸嘔吐物,防止繼發感染。(7)評估患者是否有呼吸困難和咳嗽抑制。給止痛藥前先深呼吸幾下。如果呼吸次數少於每分鐘12次,則不能給藥。(8)呼吸道感染患者術前應積極控制感染,術中盡量不使用吸入麻醉。

胃腸道並發癥:常見於腹部手術後,常見的並發癥有惡心、嘔吐、腹脹、便秘和急性胃擴張,多為手術操作刺激的麻醉反應和神經反射反應。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失調,缺氧和心理因素也可能是術後胃腸道並發癥的原因。

腹部手術後胃腸功能的正常恢復往往需要壹段時間。壹般來說,腸功能的恢復始於術後12~24小時。此時可聽到腸鳴音,術後48~72小時全腸蠕動可恢復正常,肛門排氣排便。因為術後禁食或者吃的太少,術後早期便秘是正常的,不需要治療。如果連續多日進食後無法排便,則需要采取通便措施。

胃腸道並發癥的主要預防措施:①胃腸道手術及胃管放置前灌腸。②麻醉前給藥。③維持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盡快糾正低鉀血癥和酸中毒。④術後禁食,留置胃腸減壓3 ~ 4天。⑤臥床患者取半臥位,在床上活動翻身,按摩腹部。⑥術後早期協助患者活動,下床活動。⑦密切觀察胃腸功能恢復情況。⑧給予心理支持,消除緊張情緒。

@pagebreak@

尿路並發癥:包括尿瀦留和尿路感染。術後8小時,患者仍未排尿,恥骨上有明顯濁音區,不僅提示尿瀦留。尿路感染多發生在膀胱,感染擴散後可形成腎炎或腎盂腎炎。急性膀胱炎壹般無全身反應,主要表現為排尿困難或膀胱刺激。尿液檢查可發現紅細胞或膿細胞。

術後尿路感染的主要相關因素有:①尿瀦留。②留置導尿③飲水量不足。

隱尿道並發癥的主要預防措施:①術前在運動床上排便。②鼓勵和協助不習慣臥床排尿者在床邊排尿或術後站立。③給予鎮痛藥物控制疼痛。④積極緩解排尿困難,預防尿瀦留引起的尿路感染。⑤操作留置導尿患者時註意無菌原則⑤鼓勵留置導尿患者飲水,沖洗隱尿道。⑦觀察排尿情況。

切口並發癥:切口感染和切口裂開。切口感染在術後3-4天內最為明顯。主要表現為體溫升高和切口局部改變。術後早期,病人發熱以38℃為多見,這是由於受損組織的分解產物和局部滲出吸收滲出物後的反應,稱為手術熱或吸收熱,不需治療。術後3 ~ 4天體溫恢復正常後若再次發熱,應及時檢查切口有無紅、腫、熱、痛、硬結或波動。切口裂開發生在術後6-9天,腹部切口裂開較為常見,多發生在身體不好、營養不良或肥胖的人群。切口感染和縫合不良也是切口裂開的主要原因。

切口並發癥的主要相關因素:①患者身體狀況不佳、慢性貧血、營養不良或肥胖。②切口有血腫和死腔。③術後切口保護差。④術後嚴重腹脹增加腹部切口張力。⑤術後劇烈咳嗽、噴嚏、嘔吐,強行排便增加腹壓。⑥縫合技術差。

切口並發癥的預防:①嚴格無菌操作。②增加患者的抵抗力。③避免並及時處理術後腹脹、嘔吐等導致腹內壓增高的因素。④肥胖患者可采用張力縫合或延長拆線時間,拆線後繼續用腹帶加壓包紮傷口。⑤觀察生命體征的變化,如體溫,傷口的局部變化。需要盡早間隔拆除壹些縫線,引流膿液,防止切口開裂。

其他並發癥:術後常見的並發癥有褥瘡、下肢靜脈血栓、化膿性腮腺炎等。褥瘡、下肢靜脈血栓與術後臥床休息、活動不足有關。壹般應鼓勵手術患者在術後24-48小時內下床活動,但循環和呼吸功能不穩定、合並休克和極度虛弱的患者,或血管手術、整形手術和骨關節手術後的患者,應根據情況選擇活動時間。下床活動循序漸進,從第壹天在床上坐起開始,逐漸增加活動量坐在床邊的椅子上幾分鐘,然後開始在床邊、房間裏和走廊裏走動。

(4)出院計劃的實施:出院計劃的目的是使患者及其家屬做好出院準備,保持醫療護理工作的連續性和完整性。其實出院計劃的制定是在患者入院後,手術前就開始了。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