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強農村文明建設
壹是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成效顯著,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創造了有利條件。
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農業、農村和農民。在推動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進程中,我們始終致力於提高農民思想文化素質和農村社會文明程度。以胡錦濤同誌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大局出發,強調堅持不懈地抓好農村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提高農村公共文化服務能力,引導農民轉變觀念,改變不良生活習慣,養成文明衛生的生活方式。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在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的共同努力下,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不斷推進,農村經濟社會的深入發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邁出了新步伐,取得了新進展,圍繞中心,著眼基層,面向群眾,與時俱進。
加大形勢政策宣傳教育力度,農民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充滿信心。各地各部門把宣傳黨的農村政策作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首要任務,大力宣傳“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意義、科學發展觀的深刻內涵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要求,宣傳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 宣傳中央關於支持糧食生產、直接補貼種糧農民、減免農業稅、維護農民工權益的政策。 宣傳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加快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等重大部署,宣傳深化農村稅費改革、糧食流通體制改革、農村金融改革、征地制度改革等重大舉措。廣大農民進壹步增強了對黨和政府的信任,堅定了加快改革和發展的信心。
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農民的精神面貌發生了可喜的變化。深入宣傳公民基本道德規範,廣泛開展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修訂完善農村規章制度,以農村道德理事會、婚喪理事會等為依托,組織道德實踐活動。抓住防控非典、禽流感的機遇,開展“講文明、講科學、講衛生、樹新風”活動,引導農民革除各種陋習。弘揚扶貧濟困的傳統美德,廣泛開展送溫暖、獻愛心、訪貧問苦等活動,幫助困難群眾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農民解放思想、更新觀念,開拓進取、艱苦奮鬥,追求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積極平等、友好和諧的文明新風正在農村逐步形成。
加大文明村鎮創建力度,農民文明素質得到提高。要把創建文明村鎮與加強黨的基層組織、鞏固基層政權結合起來,與壯大集體經濟實力、服務廣大農民結合起來,繼續深化和拓展以戶為抓手、以村為基礎、以鎮為龍頭的創建活動。文明農民創建活動形式多樣,如星級文明戶、五好家庭等,吸引了農民的積極參與。文明村創建活動豐富多彩,文明示範村、小康文明村等新載體不斷湧現。從具體事情入手,解決實際問題,有力地促進了村容鎮貌建設,提高了農村社會文明程度。
加強農村文化建設,農民精神文化生活明顯改善。農村文化建設投入從少到多,從臨時申請到列入專項預算,從政府財政投入到社會各方面。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初步形成,農村文化活動廣泛開展。舉辦農民藝術節和農村青年文化節,活躍農民文化生活。農村文化體制改革穩步推進,廣大文藝院團轉變經營理念,積極開拓農村文化市場。農民參與文化建設的熱情逐漸高漲,農民投資自辦文化在很多地方悄然興起。
總的來說,近年來,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在提高中加強,在創新中發展,為服務“三農”發揮了積極作用。同時也要看到,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取得的成績還是初步的。由於物質條件、生態環境、文化傳統和風俗習慣的巨大差異,東西南北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特點各不相同,發展還很不平衡。工作中還存在壹些問題和薄弱環節。有的領導重視不夠,有的認識不全面,有的目標不明確,有的措施不夠有力,有的方法不夠科學,制約了壹些地方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
第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迫切要求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黨帶領億萬農民建設美好家園、創造幸福生活的偉大實踐,是協調推進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的系統工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重點在農村,難點在農村;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重點在農村,難點也在農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壹項重要的歷史任務,它不僅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註入了新的動力,也對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對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農村的發展明顯落後於城市,不僅表現在經濟發展水平上,還表現在交通、通訊、自來水、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的建設上,以及文化、教育、科技、衛生、社會保障等社會事業的發展上。統籌城鄉發展,就是統籌城鄉經濟發展和城鄉社會發展;要統籌城鄉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新形勢下,如何貫徹城鄉發展統籌的要求,建立以工補農、城鄉互動、協調發展的新型城鄉關系,不斷提高農村文明水平,讓占人口大多數的農民享受到改革發展和精神文明建設的成果,是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面臨的重要課題。
加快農村經濟發展對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持續快速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生活質量是新農村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三農工作的永恒主題。當前,我國農業農村發展仍處於艱難爬坡階段。制約農業農村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尚未消除,促進糧食生產穩定發展和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尚未形成。發展農村經濟需要諸多條件,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是重要支撐。應該看到,農村經濟建設需要的新理念、新時尚,要靠精神文明建設來傳播,要靠人文精神、企業家精神來培育,要靠輿論氛圍、社會環境來營造。新形勢下,如何緊緊圍繞發展農村經濟,不斷為農村經濟建設提供強大的思想保證、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和文化條件,是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面臨的重要課題。
培養社會主義新農民對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農民是新農村建設的直接受益者,也是推進新農村建設的主體。要實現農業和農村的現代化,就必須在千千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這是將農村巨大的人口壓力轉化為人力資源優勢的重要途徑,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關鍵。目前,我國農民文化水平較低,專業技能相對缺乏,不適應市場經濟、科技和社會文明快速發展的要求,整體素質亟待提高。沒有新農民,就沒有新農村;沒有農民素質的現代化,就不可能有農業和農村的現代化。新形勢下,如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加快農民知識化進程,不斷提高農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學文化水平,培養具有較高素養和技能的新型農民,為新農村建設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障,是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面臨的重要課題。
服務農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對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民對知識、快樂、美好以及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的渴望更加強烈。但是,農村文化建設還沒有適應農民的精神文化需求,農村文化生活落後的面貌還沒有根本改變。農村文化事業投入明顯不足,鄉鎮文化站設施陳舊落後,反映農村題材的圖書、文學作品和影視作品明顯不足,農民讀書難、看戲難、看電影難的狀況沒有得到徹底改變。新形勢下,如何不斷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產品,豐富農民文化生活,滿足農民日益增長的多方面、多層次、多樣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是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面臨的重要課題。
構建農村和諧社會對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當前,農村經濟社會結構發生了深刻變化,農民群眾的思想文化多樣性日益明顯。在馬來西亞壹些農村地區,非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和價值觀滋長,腐朽文化滯後上升,社會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出現許多值得關註的突出問題。在壹些農村,道德失範、誠信缺失、欺騙等現象屢禁不止,是非善惡美醜界限混淆。在壹些農村地區,封建迷信活動猖獗,黃、賭、毒等醜惡現象層出不窮。壹些農村幹部作風粗暴,方法簡單,有時損害群眾利益。解決這些影響農村社會和諧的矛盾和問題,不僅要靠政策、靠發展,更要靠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新形勢下,如何更好地統壹思想、凝聚人心、理順情緒、化解矛盾,讓農民安居樂業,促進農村穩定和諧,是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面臨的重要課題。
三、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紮實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
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緊緊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著力提高農民素質,培育新型農民,增強農村公共文化服務能力,滿足農民精神文化需求,促進農村文明和社會和諧。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創新內容、創新形式、創新手段,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營造和諧的輿論環境,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培育文明道德風尚,創造良好的文化條件。
大力宣傳黨在農村的方針政策,進壹步調動廣大農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積極性。黨在農村的方針政策凝聚了人民的意誌,反映了時代的要求,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落實。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首先要把用科學發展觀武裝教育農村幹部群眾作為壹項極其重要的政治任務來抓。要把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與學習貫徹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結合起來,廣泛深入宣傳科學發展觀的深刻內涵和精神實質,“十壹五”規劃的目標和重要部署,中央關於“三農”工作的重大決策和重要舉措,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總體要求和進展,以及全社會關心和支持新農村建設的巨大熱情和實際行動。 把科學發展觀對“三農”工作的基本要求落實到位,把中央的方針政策講清楚,把黨委政府對農民的利益安排講清楚,引導農民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同心同德投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努力推進農村思想道德建設,進壹步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思想道德建設體現了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性質和方向,是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核心內容和環節。堅持從農村和農民的實際出發,堅持不懈地進行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進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引導農民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理想信念。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引導農民群眾弘揚中華民族艱苦奮鬥、自強不息的優良傳統,弘揚與時俱進、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增強發展意識、效益意識和競爭意識,做到村村通謀發展、家家忙致富、人人想創業。深入開展民主法制教育,幫助農民增強法律意識,提高法律素質。推動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以誠實守信為重點,積極倡導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推動在農村形成團結互助、扶貧濟困、平等友愛、和諧融洽的良好風尚。
加強農村公共文化建設,進壹步提升農村公共文化服務能力。加強農村公共文化建設,關系到提高農民生活質量和綜合素質,實現社會公平正義。落實《關於進壹步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的意見》,堅持政府主導,適應國家建設資金更多投向農村的重大變化,切實加大對農村公共文化事業的投入,構建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大力推進廣播電視進村入戶,加快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加強農村文化設施建設,加快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建設,加大文化資源向農村傾斜力度,合理調整重要公共文化資源,增加服務農村的資源總量,逐步改變城鄉文化資源嚴重失衡的狀況。
積極發展農村群眾文化,進壹步豐富農村精神文化生活。農村群眾文化活動普及性強、參與面廣,是滿足農民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徑。要培育內容積極健康、形式豐富多彩、風格清新質樸、鄉土氣息濃厚的農村群眾文化。根據業余自願、形式多樣、健康有益的要求,利用節日和集市開展花市、文藝演出、體育健身、讀書征文等文體活動。,發掘民族民間文化,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按照政府扶持、培育主體、市場運作、增強活力的思路,鼓勵農民多種形式自辦文化,培育壹批文化館扶持壹批民間專業劇團和農村業余劇團,支持他們紮根人民、深入農村、服務農民,傳承民間藝術、傳播有益文化。要繼續深入開展“下鄉”等活動,鼓勵專業文藝機構和表演團體積極組織各類隊伍下鄉演出,把豐富多彩的文化產品和服務送到農村,把歡樂送給農民。
廣泛開展農村精神文明創建活動,進壹步提高農村社會文明程度。農村精神文明創建是農民移風易俗、改造社會、建設美好生活的偉大創造。要廣泛開展以講文明、講科學、講衛生、樹新風為主要內容的“三講壹樹”活動,開展多種形式的文明戶、文明村、文明企業、文明市場、文明鄉鎮創建活動,開展和諧家庭、和諧村組、和諧鄉鎮創建活動,鞏固和發展多層次、多樣化的農村精神文明創建工作格局。適應農民保護生態環境、提高生活質量的新要求,倡導生態意識、環境意識、可持續發展意識,引導和幫助農民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之路。大力普及農業科技知識和適用技術,提高農民的科學素養和勞動技能,引導農民熱愛科學、學習科學、運用科學,依靠科技增收致富。要深入開展移風易俗活動,引導廣大農民樹立文明、健康、衛生、節儉意識,逐步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推動形成農村健康文明新風尚。
從近幾年的工作實踐來看,要搞好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必須探索新思路,培育新農民,樹立新風尚,發展新文化。就工作措施和方法而言,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領導重視是搞好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保證。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關鍵在領導。領導重視與否,擺正位置,有沒有興趣,對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有非常直接的影響。只有黨政領導同誌把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放在突出位置,納入總體規劃,真抓實幹,經常研究和思考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有關問題,提出思路,找到辦法,提出要求,才能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提供有力保證,把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任務落到實處。
——政策支持是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支撐。改革開放以來,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輝煌成就,基本上得益於以農村聯產承包責任制為主要內容的壹系列政策措施的實施和完善。農村經濟的發展需要政策支持,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也需要政策支持。只有適應農村發展的需要,從資金投入、設施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制定完善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具體政策和配套措施,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才能獲得更好的發展條件和強勁的發展動力。
——制度建設是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基礎。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是壹項長期的任務,需要常抓不懈、持之以恒。如果制度不完善,容易產生長官意誌,導致工作的隨意性,出現“前有政績,後有包袱”的現象。只有把制度建設作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基礎性工作,加強規章制度建設,必要時輔以立法手段,用好的制度和機制管人管事,才能保證工作的連續性、穩定性和長期性,推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走上科學規範的軌道。
——圍繞中心是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原則。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和物質文明建設是辯證統壹的。物質文明建設搞不好,精神文明建設就失去了進步的基礎;另壹方面,精神文明建設無法進行,物質文明建設也會遭到破壞和走彎路。只有緊緊圍繞農村經濟建設,抓住發展這個第壹要務,使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發展到農村經濟的各個方面和各個環節,更好地服從和服務於農村經濟建設,才能受到農民的歡迎,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多辦實事是搞好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途徑。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是在人的頭腦中建設,要堅持化無形為有形,從具體的事情做起,從實際的事情壹件壹件做起。只有堅持服務和引導群眾相結合,幫助農民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把新思想、新觀念、新風尚送到農村去,力戒形式主義和表面文章,才能調動和激發農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積極性。
——社會參與是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條件。農村的精神文明建設,光靠農村農民自己是不夠的,也不是職能部門能做到的。它需要城市和農村的共同努力,以及有關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廣泛參與。這是貫徹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政策的客觀要求。只有黨政群狠抓* * *管理,相關部門各負其責,全社會積極參與,動員各方面力量增強為農民服務的榮譽感和使命感,才能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生動局面。
——典型示範是搞好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途徑。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好經驗、好做法對工作具有重要的推動指導作用。雖然經濟基礎有強有弱,自然條件有優有劣,情況各異,但有許多典型的經驗是真實的、生動的、有特色的。只有善於挖掘和發現典型,培養和關心典型,充分發揮他們在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中的示範作用,使農村各地都有典型可學,有典型可循,才能以點帶面,整體推進工作。
——依靠群眾是搞好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遵循。農民是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主體。他們的巨大熱情和創造活力是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動力源泉。農民自我參與意識普遍增強之日,就是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取得成效之時。只有充分信任農民群眾,尊重他們的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鼓勵他們大膽實踐、探索和創造,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才能有堅實的群眾基礎,永葆生機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