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健康養生 - 大腦健康文獻

大腦健康文獻

頭暈、頭痛、記憶力差是中老年人常見的“小毛病”,很多人並不太重視。其實這些問題有很大概率是因為大腦供血不足。腦供血不足的中老年人更容易發生血管性癡呆和腦梗塞,也容易出現焦慮、抑郁等並發癥。

造成這麽可怕的腦供血不足的原因是什麽?有什麽辦法可以改善嗎?別急,我們壹次給妳說清楚。

腦供血不足是中老年人常見的慢性腦血管疾病,又稱慢性腦缺血。這壹概念最早由日本醫生提出,是指由於各種原因引起的腦內慢性、廣泛的供血不足而導致的以腦功能障礙為臨床表現的壹系列疾病。

但嚴格來說,腦缺血並不是壹種疾病,而是壹系列癥狀的統稱。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改變,慢性腦供血不足患者的數量逐年增加。哪壹年的數據?據統計,80%的80歲以上老年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腦供血不足癥狀,60歲以上人群中有2/3有腦供血不足史。

慢性腦供血不足——中老年人的隱形健康殺手。根據研究,臨床上常見的病因有以下幾種。

1,動脈硬化

腦供血不足壹般與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引起的動脈硬化密切相關。

此外,吸煙、過量飲酒、久坐、高脂飲食等不良生活習慣,可能導致血液黏稠、血管發炎、血管壁出現斑塊,導致腦動脈粥樣硬化和血管狹窄,減少腦組織供血。

動脈粥樣硬化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大腦功能協調性的減弱,大腦和小腦的關聯變慢,出現手腳不協調,口齒不清的現象。

很多中老年人在出現問題的時候盲目吃藥抑制病情,實際上是在耽誤最佳治療時間。

2、宮頸病變

很多人不會把頸椎病和腦供血不足聯系在壹起。認為這兩種病是不相幹的。

很多頸椎病患者都有頭暈、頭痛、四肢麻木的癥狀。這是因為頸動脈從頸椎向腦部供血,頸椎病有時會壓迫頸動脈,影響腦部供血,最終導致腦部供血不足的癥狀。

3.心血管疾病

心臟作為人體的重要器官,會為血液的流動提供壹定的壓力,然後身體的血液就會跑到身體的各個部位。

冠心病人心血管系統狹窄,每次從心臟泵出的血液相對減少,供應大腦的血液自然會減少。

心力衰竭患者的弱心臟收縮和心房顫動患者的不完全心臟收縮都會導致心臟的血液輸出減少,從而影響大腦的血液供應。

還有中老年人高血壓。如果他們壹味地尋求快速而低的血壓,當血壓低於90/60 mmHg時,就會明顯地影響腦血流,引起不適。

如果血壓過低,心臟泵出的血量就會減少,沒有足夠的動力推動血液前進。這樣很容易造成全身血液灌註不足,當然也會導致大腦供血不足。

可見,對於高血壓患者來說,不必急於實現降壓,以免造成低血壓,影響腦部供血。

此外,嚴重貧血還會導致大腦供血不足,引起頭暈、頭痛、記憶力下降。

1,積極控制高危因素

對於出現腦供血不足癥狀的人來說,找到病因並積極控制是關鍵。

慢性腦缺血的治療可分為藥物治療和非藥物治療兩部分。在醫生指導下規範用藥,達到擴張血管、控制血壓、改善腦血液循環的目的。

“三高”者應盡可能將血壓、血糖、血脂控制在正常範圍內,防止進壹步腦血管疾病,加重腦供血不足;心衰、房顫、頸椎病患者也要積極配合醫生進行治療。

對於正常人來說,隨著血管的老化,難免會出現腦部供血不足的情況,所以積極預防是關鍵。

2.從生活方式上積極調整。

合理飲食+適當運動=健康的身體。

*飲食

飲食方面,腦血管供血不足的人飲食盡量清淡。如果飲食習慣不能馬上改變,那麽至少晚餐要清淡,不要太飽也不要太晚。

少吃高糖或高油高糖的食物。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蔬菜和水果,用粗糧代替精制米粉。

高血壓患者應限鹽,鹽的攝入量應控制在每天不超過6克,即1個啤酒瓶蓋的量。

限制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尤其是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少吃常溫下呈固態的動物脂肪,如豬油、黃油、肥羊等。這些食物中飽和脂肪酸含量過高,會增加血液的粘稠度,誘發動脈粥樣硬化。

多吃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橄欖油、魚類、堅果、蘑菇、牛奶等。能降低血液中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降低血液粘度,改善血液微循環,對預防高脂血癥和保護心腦血管疾病大有裨益。

跟上合理的運動。

運動是壹種非常好的促進血液循環和改善新陳代謝的方法,可以幫助血液流動順暢,改善大腦的血液供應。

每天進行適當的戶外活動,如快走、慢跑、散步等。,每次30到40分鐘,每周至少65,438+050分鐘,或者打太極拳、遊泳、騎自行車等。運動強度適中為宜,就是心跳加快壹點,說話輕松壹點,但要量力而行,循序漸進。

此外,頸椎病引起的腦供血不足患者也不能完全與運動絕緣。合理的運動,包括中藥(五禽戲、八段錦)的引入,有改善頸椎病的作用,而且運動溫和安全,可謂壹舉兩得。

除了以上,還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情緒波動會使交感神經過度興奮,促進血管收縮,血糖血壓升高,進而損傷血管。

大腦就像它的供血管道和其他器官壹樣,有很強的潛能和代償能力。我們應該在日常生活中愛護它,盡量做到飲食均衡,少坐多運動,戒煙限酒,心情舒暢,不熬夜。

另外,如果最近經常出現頭暈、頭痛、失眠、記憶力下降等癥狀,壹定要及時就診。千萬不要忽視或拖延,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疾病損害。

參考資料:

[1]彭春平,吳松英。慢性腦供血不足的中西醫研究進展[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誌,2014000(011):1385-1386。

[2]永成。腦供血不足的早期癥狀有哪些?大腦供血不足怎麽辦?[J]。2020年人人健康。

[3]張君健,周樹。慢性腦缺血:壹個獨立的疾病實體?[J]。中華醫學雜誌,2012,92 (041): 2881-2884。

劉漢星,張俊健。慢性腦缺血與認知功能障礙[J].國外醫學:腦血管病,2004,12(4):278-281。

[5]黃春玲。慢性腦缺血病人護理幹預的研究進展[J].保健指南,2019,000(012):279。

此內容僅為健康知識普及之用,不能代替醫生的診斷。不屬於醫療診療建議,也不代表本平臺觀點。請仔細閱讀。本文為因子健康原創文章,未經本平臺授權,不得轉載或引用。如需轉載或引用,請在後臺留言,征得平臺同意後,方可轉載或使用。請務必註明出處。本內容如有侵權,請聯系本平臺,我們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