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健康養生 - 理中丸與附子理中丸的區別(用現代科學語言解讀理中丸)

理中丸與附子理中丸的區別(用現代科學語言解讀理中丸)

後三期貼出通知:小建中湯,炙甘草湯,桂枝附子湯。

發帖規則:每周壹、三、五發壹系列深入淺出的傷寒相關文章。

本系列文章用通俗易懂的現代科學語言解讀中醫方劑背後的機理和適用範圍,幫助讀者建立系統的中醫思維,可以在不同層面上有所收獲和體會。為了把道理講清楚,每段文字都會比較長,適合慢慢品味。建議先學習“進中醫門”系列,再進入本系列。

人體的太陽系是人體最表層的防禦系統,人體的生命力由內而外傳播,以保持人體“正壓”抵抗外界病原體進入人體。簡單總結壹下,人體內流動的基本能量物質是氣、水、津液、血液。在太陽表面系統中循環的四種能量物質來自身體內部的供給,是太陽系和其他五個系統協同工作的結果。其中,“氣”主要對人體起散、溫、護的作用,是人體生理活動的直接能量物質;水作為人體的主要載體,起著滋潤人體、維持人體生態平衡的作用;血液起著滋養人體、提供營養和生化代謝的作用;津液起到潤滑、調節人體激素、平衡陰陽的作用。氣來源於腎的生長,脾胃由飲食滋養,肺呼吸宣發;水和液體主要來自腎和膀胱的預定蒸發;津液主要來源於脾胃的運化,血液主要來源於肝的運化、貯藏、生長和調節。其實,氣、津液、血、水四種基本能量物質的化生和運行,並不是由人體的某壹個系統或幾個系統產生的。人體所有的內臟和經絡系統都參與了氣、水、津液、血液的制造和運化,這些能量物質不斷轉化,相互依存。以上四類只是為了方便而劃分的。

當外源病原體入侵人體太陽系時,如果太陽表面系統有足夠的抵抗力,病原體就會影響太陽系,轉化為熱量。內熱傳至陽明系統會導致陽明燥熱,使陽明系統異常下降,傳至少陽會導致人體陽氣生成和調節異常。太陰系統主管津液的化生,人體的脾胃是壹對陰陽關系。胃屬於陽,掌管食物的消耗;脾屬於太陰,負責調動津液轉移到胃中,幫助胃消化食物。太陽系統的邪熱也會轉移到脾臟,過度消耗津液的化生,所以要采用養津液的方法。第九十九條提到的白虎湯,既能潤陽明,又能補太陰脾津。

如果人體太陽系的抵抗力不足,寒邪可以突破太陽系的防線,直接傷害太陰脾系統;此外,直接飲用過冷的食物和飲料也會導致太陰脾系統的直接致病因素。寒邪能抑制脾陽的運化,導致人體運水生津能力減弱。通常寒邪會導致腹瀉、泄瀉,典型的脾胃虛寒,運化乏力,食欲不振。還有壹種情況是脾寒胃熱,這是現代社會常見的。由於太陰脾陽虛,輸送人體津液和體液的能力差,所以脾不能給陽明的胃提供足夠的津液,而出現胃內燥熱、口渴、饑餓等癥狀,這是很多肥胖和糖尿病患者常見的癥狀。

理中丸又叫人參丸,煎劑叫理中湯或人參湯。《傷寒論》中直接論述的機理不多,間接論述的地方很多。

《傷寒論》霍亂第386條提出,若因寒邪侵入胃腸而致腹瀉、頭痛、發熱,“寒不用水者,以理中丸治之”。理中丸處方為:人參、幹姜、炙甘草、白術。四種口味,搗碎過篩,蜂蜜和藥丸,如烏雞。將湯煮幾次,混合壹丸,研末,溫服,每日三四次,每晚兩次;腹部不熱,對三司丸有益。但是,不如湯和湯法。四物按兩數切,用水八升,三升煮,壹升溫服,每日三次。若建臍,則腎氣動,術加桂思良;如果吐的太多,去掉手術,加三兩片姜;下了許多,還用手術;緊張者,加茯苓二兩;渴水者,加術,足分四半;腹痛者,加人參,足前四分半;寒性者,加幹姜,在足前分四半;如果肚子飽了,就去掉手術,加壹片附子。喝湯後,如果吃的話,喝壹升熱粥,會稍微暖和壹點。不要暴露妳的衣服和被子。

理中丸的服用方法比較特別:先將四味藥搗碎,與蜂蜜混合成丸,然後用開水將丸溶化,用藥渣溫服湯,直至胃熱。吃了理中湯,妳的胃應該是熱的,熱說明脾陽之氣恢復了。如果腹部沒有發熱,說明藥物輕癥重癥,“益智三司丸”以腹部發熱為準。加減“胃若飽,則除術,加附子壹枝。”喝完湯,如果吃的話,喝壹升熱粥,會稍微暖和壹點。不要暴露衣服和被子。“也就是說,服藥後不僅要喝熱粥,還要蓋好被子,讓水谷之氣助胃陽,祛寒邪。

第396條提到:大病之後,如果長時間覺得想吐,胸口又感冒了,要吃藥暖暖身子,要吃中藥藥丸。人的嘴裏經常有唾液,這是脾胃虛弱,不能限制津液所致,胸中感冒用理中湯治療。

理中湯四藥中,幹姜為太陰溫脾主藥,能溫脾陽,調動太陰津液運化;白術的作用是健脾,增強人體調動和控制水液的能力,從而增強脾胃的“彈性”和“耐受力”;炙甘草有“定位”中焦之意,還能補脾生津;人參用於補充上焦的氣和津液,因為脾陽虛往往導致中焦對上焦的供應不足。

在《傷寒論》中,理中湯的使用有幾處變化:

第163條說:“太陽病外癥不除,而數癥,則益於熱,益而不止。如果心腫硬,表裏不解,桂枝參雞湯就管了。桂枝人參湯:桂枝四兩,去皮,甘草四兩,焙炒,白術三兩,人參三兩,幹姜三兩,五味服,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肉桂多煮,取三升,壹升溫服,每日早晚服。”

摘要:本文論述了過於陰虛寒熱、太陽出邪的證治。仲景先生在《傷寒論》中多次提到,當外感邪氣在太陽表裏系統與正氣相爭時,過早使用下法易導致外感邪氣入內。這裏的“太陽病,表證不除,但幾番”很容易導致發熱,同時胃虛寒,造成“熱則益之,益則不限”的局面。這裏的“心脹硬”是因錯用下法而引起的寒脹,不同於110中瀉心湯的熱脹,治療采用表裏相解的方法。桂枝參湯實際上是在理中湯的基礎上壹味添加桂枝,用理中湯溫太陰,恢復脾陽運化,用桂枝解表,祛太陽表邪。

仲景在湯劑中特別建議:“五味以九升水服,四味先熟,取五升。”“先煮四味”是先煮四味理中湯,取五升。“內桂,多煮”,然後桂枝下去以後,再煮,五升開水要三升。取壹升保暖衣物,白天兩次,晚上壹次。在《傷寒論》中,仲景有很多類似的關於湯劑的提醒。桂枝代替理中湯同時煎服,是為了使桂枝起到解表的作用。肉桂桂枝進去後短時間水煮,不會受到人參和甘草的影響,保留了很強的解表功效。桂枝氣味辛溫,久煮也會使藥性提前擴散。當我們經常遇到有輕佻氣味的藥物時,壹般會采取後面煎,時間短的方法。

第二百七十七條:“利己不渴者,屬陰歷,因其隱寒,當其暖而服四世。”

這篇文章的意思是:如果下法很厲害,妳不渴,那就是“太陰”,因為中焦的脾太涼了。中焦寒壹般是腸胃積水,所以不會口渴。如果妳因下焦而口渴,通常是因為下焦的腎陽和腎氣不足,不能調動水來液化津液。

理中丸加附子就是附子理中丸,屬於“四代”。當人體太陰過寒,或已影響少陰虛寒,幹姜不足以溫太陰脾時,可在理中湯基礎上加附子。

現代人對陰虛寒涼比較熟悉,附子理中湯的應用範圍非常廣泛:

肥胖。肥胖多是由於太陰脾胃陽虛,不能調動人體津液,津液逐漸滯留體內,導致肥胖。以附子理中湯為基本方,加茯苓運太陰利水,可以達到減肥的效果。若濕熱蘊結,可酌情加茵陳,黃連加陽明濕熱。瘦。瘦弱多是因為脾陰脾陽兩虛,不能有效吸收營養,不能在體內留下足夠的水分。附子理中湯可作為基本方,白術可重復使用,加強脾土的“吸水蓄水”能力。與肥胖不同,利水的藥物不能用,滋陰生津的藥物可以根據體質酌情添加。對於脾陽脾陰兩虛,仲景常用幹姜天花粉配伍。糖尿病。從中醫的角度來說,糖尿病不是機體多糖,而是脾虛導致糖原在肌肉臟器中得不到有效儲存。以附子理中湯為基本方,可根據患者體質和狀態酌情加入茯苓、天花粉。太陰精氣不足可加山藥、芡實等藥。胃腸虛寒。附子理中湯對胃虛寒患者有效,能快速改善胃虛寒。現代常見的是胃虛寒性占主導地位,但虛則化熱為濕,故可用黃連、黃芩等藥物“輔助”。通常即使是胃純寒證,加入少量黃連效果也會更好。黃連能“加厚胃”,增強脾胃的儲納能力,減少陽明。尿頻或夜尿。目前尿頻、夜尿多是腎陽虛,不能很好的氣化水液所致。腎陽虛下的焦氣不足,容易導致膀胱收縮無力缺乏彈性,儲尿能力和容量不足,夜間夜尿多,小兒尿床等。附子理中丸能有效提高脾腎的楊琪,增強脾腎對水的治療能力和“彈性能力”。心陽虛或心氣不足。附子理中湯能有效補充中焦和上焦之陽,並能改善和調節多種慢性心臟病、心氣不足甚至因心陽虛引起的輕度抑郁癥。以此類推,運用附子理中湯的作用機理,可解決多種疑難雜癥。

(1)本號是今日頭條第壹個用現代科學語言系統解讀中醫的人,旨在幫助中醫愛好者走進中醫之門,走進房間,提高理論和實際應用水平。

有人問為什麽不教壹些偏方或者快速消除的方法,答案如下:

頭條有很多不系統的方法,或者未經授權轉載拼湊的零散熱點文章,但是基礎不牢,不能持久。

希望我的粉絲能夠系統的學習中醫理論,實現自我治療,自我受益。

作為醫生,最大的期望就是大家不要把自己的健康外包給醫院或者其他人。

了解自己,就不會生病就醫,也可以避免過度醫療對身體的傷害。

更多文章請參考本文。

《傷寒論》經典方劑的壹兩劑量等於今天的多少克?

深入淺出解讀傷寒第17章:用現代科學語言解讀“大柴胡湯”

深入淺出解讀傷寒第九章:用現代科學語言解讀“桂枝新加湯”

深入淺出解讀傷寒第七章:用現代科學語言解讀“大青龍湯”

走進中醫之門系列中醫科普文章的鏈接與指導

3億高血壓患者,誰來真正保護他們——從中醫角度解讀高血壓的發病機制及預防

走進中醫大門第八十六章:從中醫角度解讀“皮膚病治療”

走進中醫大門第88章:從中醫角度解讀“手腳冰涼、手腳發熱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