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生活環境和家庭因素的改變對他們的身心有何影響?
對於青少年來說,由於處於從依賴到獨立的起點,心理準備不足,承受能力較弱,這使得他們的挫敗感比成年人更強,焦慮體驗更廣。由於社會變化快,17歲以下青少年精神障礙患病率為21.6%至32.0%,大學生占16.0%至25.4%,且有上升趨勢。中小學生的心理障礙主要表現在人際關系、情緒穩定性和學習適應性上。
二,自然環境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
醫學研究表明,溫度會影響壹個人的情緒、思維能力和生理狀況。
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曾幾何時,在城市裏,孩子們想玩“官兵捉強盜”的遊戲,但又恐怕找不到足夠的活動空間,這無疑會影響兒童青少年的身心成長。
因此,各級政府應加強環境保護,努力保護我們的自然生活環境-地球。中國在推進農村城鎮化的同時,應加強宜居環境建設。除了綠地的建設,還要加大公共空間的建設,如沙坑、小足球場、籃球場等適合兒童自由活動的各類運動場地。讓人類在無汙染、無噪音、寬敞舒適的環境中自由、快樂、健康地生活。
第三,學校環境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
對於中學生,尤其是高三學生來說,在巨大的升學壓力下,常常會被焦慮和恐懼所困擾。在壹次次考試、壹次次排隊、壹次次家長會的壓力下,他們從恐懼到厭學,最後輟學;從壹般的學習壓力到病態心理。大量研究資料表明,片面追求升學率這壹學校教育環境,是導致青少年焦慮心理障礙的重要原因;此外,個體的生理和心理缺陷也是壹個重要原因。
家庭對青少年人格形成的主要影響因素有:
遺傳質量
壹個人的性格是建立在壹定的品質,尤其是壹定的心理類型上的。青少年的人格從壹開始就有自己的特點,是在與周圍人和周圍環境的互動中發展起來的。然而,青少年人格的形成主要受青少年所處的社會和物質生活條件、其教育角色的影響及其所從事的各種社會實踐活動的制約。
(2)家庭環境
人類有能力適應環境,選擇環境,改造環境。青少年對環境的依賴性很強,但也有相應的能力。他們需要各種環境的刺激和幫助,他們很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青少年的生理特點決定了他們既獨立又依賴環境。青少年行為的可塑性決定了環境教育的必要性,青少年的年齡特征決定了創造良好環境的緊迫性。從某種意義上說,環境,尤其是家庭環境,是孩子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家庭環境可以防止青少年受到社會壓力,具有向青少年傳達社會要求的社會化功能。
(三)家庭情感氛圍
家庭情感氛圍是指在家庭成就集體中占主導地位的普遍態度和感受。壹個家庭的情感氛圍是由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決定的。這種優勢的普遍態度和感受會直接影響家庭中每壹個成員的心理狀態,特別是對青少年性格的形成起著重要的作用。家庭中不同的情感氛圍對青少年的身體發育和智力發展有不同的影響。良好的家庭氛圍讓青少年在家裏感到快樂和安全,這讓他們感到快樂、獨立和積極。因此,家庭的幸福是決定青少年犯罪率的關鍵因素,影響著兒童的人格發展。
父母的育兒態度
父母教養態度是指父母接觸青少年的方式,即教養方式。家長必須采取壹套行之有效的育兒方法,把青少年培養成適應社會需要的社會化個體。父母教養態度是家庭心理環境的核心部分,應該引起重視。
(E)父母的素質
父母的教養方式受自身素質的影響,包括方方面面。本文闡述了父母的人格和價值觀對青少年人格的影響。父母的性格決定了他們的育兒態度。在教學研究中,通過對母親和孩子的人格檢查,我們可以看到許多人格特征中有三個相關的特征:多變性、支配性和攻擊性。在這三種母親中,多變性和攻擊性的不良性格特征必然會對人產生不良影響,所以父母要盡量控制自己的性格,掌握自己的情緒,用自己的良好性格去影響青少年。由於父母的職業類型不同,家庭生活和家庭教育受到壹定的差異影響。父母的價值觀,也就是希望青少年培養什麽樣的人,標準不壹樣,衡量什麽是好孩子的標準也不壹樣。簡而言之,每個家長都是按照自己的價值觀來塑造和影響青少年的。
㈥家庭結構
現代家庭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變化。家庭結構的狀況對青少年的情感思維、社會能力和人格特征有重要影響,尤其是結構不完整的家庭對青少年的負面影響更大。
(7)家庭成員關系
家庭成員包括親子關系、母子關系、父子關系、夫妻關系、婆媳關系、孫子女關系。在我們的家庭中,只有壹代人參與教育,但兩代人都關心青少年的成長,讓整個家庭充滿了尊老愛幼,讓青少年的生活充滿了溫暖和愛,讓青少年的人格健康發展。
(八)青少年在家庭中的地位。
家庭生活是壹個小的社會生活,由祖父母、父母、兄弟姐妹組成的家庭關系界定了每個成員的地位,即在家庭中處於壹定的主導地位,不同程度地制約著家庭中每個成員的地位,給青少年帶來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