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轉發虛假常識
以下是壹些“偽常識”:人每天應該喝8杯水——這個推薦的水量實際上包括了我們吃的食物中的水分,比如水果和蔬菜,還有咖啡和飲料。
口香糖會在妳的胃裏呆七年——雖然口香糖是不可消化的,但我們的身體處理不可消化的東西的方式是將其排出體外。男人平均每7秒就想到性——如果壹個男人壹天醒著16個小時,他會在24小時內想到57000次性,所以不可能做別的事情。
在昏暗的燈光下看書會影響視力——沒有證據支持這種觀點。在昏暗的光線下看書,確實會造成視覺疲勞,產生壹定程度的“壹過性視力下降”,但眼睛得到良好的休息後,視力就會恢復正常。
流感疫苗會導致流感——這是“謊言”。流感疫苗是由滅活病毒制成的,不會讓人生病。人壹年吞下八只蜘蛛——人睡覺時的翻滾動作可以阻止蜘蛛靠近,而很多人睡覺時根本不張嘴。
2.我們生活中有哪些錯誤的常識?
生活中往往會有壹些所謂的常識告訴妳什麽能做什麽不能做,但從真正的科學角度來看,這些都只是“偽常識”。其實妳才是被生活欺騙的那個人。
最近,兩位美國醫學專家出版了壹本書,揭露了許多被人們普遍接受的所謂“醫學常識”,有些甚至是赤裸裸的謊言。
美國醫學專家寫書揭露“錯誤常識”
亞倫·卡羅爾(Aaron Carroll)和雷切爾·弗裏曼(Rachel freeman)教授在他們新書的介紹中表示,這本書的目的是“揭露這些傳說和誤解,還原真相,包括壹些怪異和令人擔憂的說法”。
卡羅爾是印第安納大學醫學院的兒科教授,弗裏曼是兒科助理教授。他們調查了3100名男性,得出壹個結論:男人鞋子的長度和生殖器的長度無關。
這本書也列舉了壹些很好的例子。比如晚上吃飯會讓人發胖。事實上,人們變胖是因為他們攝入的熱量比他們消耗的多。然而,人們經常把壹天多餐和體重增加聯系在壹起。作者認為,決定因素是吃多少,而不是什麽時候吃。
以下是書中兩位專家反駁的壹些“偽常識”:
人們每天應該喝8杯水——推薦的水量實際上包括了我們吃的食物中的水分,比如水果和蔬菜,還有咖啡和飲料。
口香糖會在妳的胃裏呆七年——雖然口香糖是不可消化的,但我們的身體處理不可消化的東西的方式是將其排出體外。
男人平均每7秒就想到性——如果壹個男人壹天醒著16個小時,他會在24小時內想到57000次性,所以不可能做別的事情。
在昏暗的燈光下看書會影響視力——沒有證據支持這種觀點。在昏暗的光線下看書,確實會造成視覺疲勞,產生壹定程度的“壹過性視力下降”,但眼睛得到良好的休息後,視力就會恢復正常。
流感疫苗會導致流感——這是“謊言”。流感疫苗是由滅活病毒制成的,不會讓人生病。
人壹年吞下八只蜘蛛——人睡覺時的翻滾動作可以阻止蜘蛛靠近,而很多人睡覺時根本不張嘴。
3.微信上的謠言是如何編造的?
“在北京壹天相當於吸20根煙”、“吃壹包方便面要排毒32天”、“微波加熱食物會產生致癌物”...妳的微博、微信好友有沒有被這些看似“科學”的消息刷屏?妳有沒有因為恐慌而轉發過這樣的信息?“高質量”的科學謠言比其他謠言更加模糊和混亂,因此傳播範圍廣,危害大。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趕緊“漲跌”,練幾招“黑魔法防禦術”。
編造壹個“高質量”的科學謠言,離不開四個“經典”要素:
1,文字質量不錯。有錯別字,句子不通順,格式不規範,容易引起懷疑;
2.內容要和觀眾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與“北極星是北半球最亮的星”相比,“牛奶致癌”、“鹽能抗癌”更容易在第壹時間吸引大眾的眼球,從而呈現爆發式傳播趨勢;
3、用“不嚴謹的科學”。模仿“常識”,夾雜著各種信息,難以分辨。科學謠言中廣泛使用的壹種手段是“論毒性不論劑量”。比如同時服用蝦和大量維生素可能會影響人體健康,會產生有毒物質。海鮮和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壹起吃容易中毒。上周,臺灣省壹個女孩同時吃海鮮和維生素,突然死亡。
4.引用科研文獻可以大大增強謠言的“可信度”。
本著刨根問底的精神,網友們還翻出了壹些造謠大師的黑歷史:互聯網興起後,壹些曾經的暢銷書作家轉行做起了網絡營銷。在誘人的經濟利益驅動下,產生了大量帶有營銷目的的網絡軟文。對他們來說,散布謠言不是目的,吸引眼球才是目的。重要的是轉發量,點擊量,關註量。
另外,對於標題中帶有以下字樣的文章要特別謹慎:警惕、震驚、緊急通知、緊急求助、國人關註、央視曝光、可怕、太重要,趕緊翻出來,傳給家人和愛人,壹定要看。
科普作家曹天元說:“如果壹個人僅僅因為崇尚科學就相信任何自然科學的謠言,那只能說明他所崇尚的根本不是科學,而恰恰是相反的迷信。”
如何打破這種盲目的科學迷信,扼殺“高質量”的科學謠言?曹天元建議,壹方面需要網絡增強凈化能力,普及科學常識。另壹方面,網民需要有意識地補充自己的科學知識,培養“科學精神”。當面對壹些來源不明的信息時,他們應該學會用壹些基本的科學方法來辨別真偽。如果說邏輯嚴密、證據充分的分析是辟謠的猛藥,那麽培養讀者合理的懷疑態度無異於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