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徽縣城鎮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2011是多少?
2011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縣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跨越式發展為主線,努力克服“8.17”特大暴雨災害帶來的不利影響,抓重點推大局,有所突破,創亮點,顯特色,在經濟發展、保障民生、項目建設等方面取得新的成績。各項社會事業協調發展,人民生活不斷改善,年初確定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標順利完成,“十二五”規劃實現良好開局。
經濟運行概況
總體來看,全縣經濟運行總體呈現平穩較快增長態勢。初步核算,全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29.4億元,同比增長12.1%。其中:第壹產業增加值8.4億元,同比增長6%;第二產業增加值654.38+0.29億元,同比增長654.38+06.9%;第三產業增加值8654.38+0億元,同比增長65.438+02.1%。經濟結構調整取得新進展。我縣第三產業結構由上年的31.5:39.6:28.9調整為28.4:43.9:27.7。縣域經濟呈現出以工業快速增長為主要動力、以農業穩定增長為基礎、以三次產業協調發展為促進的平穩較快增長格局。三次產業增速分別為6%、16.9%、12.1%。
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主要矛盾和問題:壹是工業經濟結構單壹,仍處於依賴礦產資源的發展階段。隨著礦山資源的枯竭,入選品位逐漸下降,礦山企業生存發展形勢更加嚴峻,給工業經濟持續增長帶來壓力。二是產業化農業發展有待進壹步加強。農業經濟發展勢頭良好,有望取得突破性進展。但受傳統農業生產條件制約,農業特色產業品牌優勢不強,產業化農業發展滯後,農產品加工轉化率不高,產業鏈不長。農業的自然生態優勢和壹些農產品的傳統優勢目前還沒有轉化為具有競爭力的經濟優勢。三是對外開放程度和招商引資總量有待提高,民間投資活力有待進壹步激活。四是與我縣各行業發展相匹配的高科技實力有待加強。
二。農業
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這壹核心目標,全面落實強農惠農政策,加強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繼續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科學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農業農村經濟健康穩定發展。2011年,農業總產值123107萬元,比上年增長9.6%。其中:種植業8.856億元,林業3946萬元,畜牧業29405萬元,漁業245.85萬元,農林牧漁服務950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8.2%、-3.4%、16%、24%和6.7%。農業增加值達到8.4億元,比去年增長6.0%。其中:種植業57389.77萬元,林業3027.27萬元,畜牧業226135600元,漁業223.93萬元,農林牧漁服務247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4.2%、-3.8%、19%、27.5%、6.7%。全年糧食種植面積55.44萬畝,總產量1.561.588.38噸。中藥材發展4.79萬畝,烤煙4.2萬畝,蔬菜10.27萬畝,同比均略有下降;甜瓜發展2.27萬畝,與上年基本持平。主要產品產量見表1:
全年肉類總產量13458.85噸,比上年增加409.06噸,增長3.13%。年末牲畜存欄量和出欄量見表2:
新農村建設步伐加快。2011,建設6個新農村示範點,建設20個生態文明村;建設三個文化廣場,1140平方米;硬化通村道路36條,28.5公裏;新建住宅小區1,新建住宅112。農村人居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共輸出勞務41.80萬人次,收入4.04億元,分別比去年增長2.96%和291%。
農業生產條件進壹步改善。新增水平梯田1.41.0000畝,新增有效灌溉面積0.0400畝,年造林面積2.88萬畝。
年末實際耕地面積39.48萬畝,與上年持平。
農村經濟穩定增長主要有四個因素:壹是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在穩定糧食總產量的基礎上,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擴大特色產業基地規模,加快農業產業化,努力形成規模擴張、領域延伸的新格局,帶動了農村經濟穩定增長。二是加大科技培訓,提高農業科技含量。三是農產品價格穩步上漲,促進了農民增收。四是勞務輸出增加,農民工數量快速增加。勞動收入已成為農民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三產業
堅定不移地實施“工業強縣”戰略,按照“把握大勢、發展大產業、盯住大企業、建設大園區、提供大服務”的總體要求,積極實施“大產業、大集團”戰略,以園區建設為突破口,走好“大項目帶動、集群發展、園區承載”的新型工業化發展之路。全縣工業經濟快速增長,運行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2011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5.7億元,同比增長21.0%;主營業務收入23.7億元,同比增長24%;稅收2.7億元,同比增長36.6%。主要產品產量如下表3所示:
工業生產快速增長的主要原因:壹是按照“優勢產品-優勢企業-優勢產業”的模式,縣委、政府繼續扶持壯大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優勢產業,使骨幹企業發揮明顯帶動作用,成為工業強縣的重要支撐。包惠公司、金輝酒業公司入選2010甘肅工業百強企業。二是縣政府認真落實企業各項優惠政策,積極幫助企業解決生產經營中的困難和問題,不斷優化產業發展環境,促進工業經濟企穩向好。三是鉛鋅價格逐步回升,拉動了整個工業經濟的增長。四是工業經濟結構得到調整,輕工業比重逐步提高。
固定資產和建築業投資
縣委、縣政府堅持“項目帶動”戰略,著力打造最佳人居環境、城市品位和功能,在打造經濟發展硬環境上取得新突破。小城鎮建設步伐加快,取得新進展,有效改善了城鎮居民的生產生活環境,固定資產投資明顯增加。2011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465438億元,同比增加5.9億元,增長63.7%。
固定資產穩定增長的主要因素是:壹是該縣以重點項目建設為突破口,通過招商引資、啟動民間資本等多種渠道加快基礎設施建設,集中力量建設壹批重大產業、基礎設施、生態建設、民生工程、社會事業等項目。二是整合各種資源,調動壹切積極因素,加快工業集中區建設,促進固定資產投資。
交通、郵電和旅遊
交通運輸業繼續保持穩定增長。全縣擁有車輛739輛,其中貨車462輛,客車277輛。貨運周轉量401.4萬噸公裏,同比增長9.1%;旅客周轉量1401.6萬人公裏,同比增長3.04%。
電信業日新月異。2011年,全縣郵電業務總量2381.7萬元;城鄉固定電話達到3.7萬門,同比增長246%。移動電話用戶達到12.2萬戶,同比增長19.1%,普及率為72部/百人。
生態旅遊和人文旅遊同步快速發展。充分發揮“隴上江南”獨特的生態資源稟賦,積極探索自然生態、人文景觀、休閑娛樂相結合的特色旅遊產業發展路徑,初步形成了以三灘生態旅遊為主體,嘉陵江漂流、月亮峽度假村、銀杏山莊特色農家樂為補充的三灘風情旅遊線。旅遊接待總人數達到39.55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達到1.7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8%和28654.38+0%。
6.商業流通和價格
全縣商貿流通繁榮活躍,呈現出住宿餐飲業持續繁榮,城鎮商貿城、綜合貿易市場、小商品批發市場、農特產品專業市場為物流交易主渠道的商貿經濟發展格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0004萬元,同比增長17.6%。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971.7萬元,同比增長8.5%,住宿和餐飲業營業額1.6839億元,同比增長46.6%。批發零售業銷售總額654.38+0.35382萬元,同比增長34.3%。
全年零售價格總指數為105.6,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為104.8。
7.金融、財務和保險
財政收入快速增長,實現收支平衡。全縣大口徑財政收入達到5.05億元,比上年增長33.8%,其中本級收入65438+8700萬元,比上年增長70.3%,財政支出9.02億元,比上年增長10.7%。幹部職工工資按月足額發放,有效保障了行政事業單位的正常運轉。
金融運行基本平穩,居民儲蓄有所增加。年末,全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38.22億元,比上年下降65.438+0.4%,各項貸款余額30.90億元,比上年下降5.3%,居民儲蓄存款22.83億元,增長65.438+05.8%。
保險業快速發展,保險覆蓋區域不斷擴大。險種日趨完善,保險賠付更加及時規範,有效維護了社會穩定,促進了經濟持續健康發展。2011年,全縣保費收入3211萬元,賠付476萬元。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942萬元,賠付380萬元;人身險收入2269萬元,業務賠付96萬元。
科學、技術和教育
科技工作認真實施科教興縣戰略,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增強。2011,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45.4%,科技成果轉化率達到53%,引進科技成果11。
各級各類教育全面發展。全縣教育工作著眼於鞏固“兩基”,優化教育結構,調整教育布局,狠抓義務教育,提高教學質量,形成了學前教育、普通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全面協調發展的格局。2011年,適齡兒童和初中入學率分別達到100%和98.4%,全縣高考上線率達到78.1%。高考錄取1434人(含三本學生),本科上線820人。初中五科合格率達到17.2%,小學兩科合格率達到84.8%。
九。文化、健康和體育
文化藝術、廣播影視、新聞出版等。壹手抓文化繁榮,壹手抓整頓市場管理,取得了快速發展。全縣有文化館1個,文化站15個,圖書館1個,電視臺1個,鄉鎮廣播電視臺15個。全縣電視人口覆蓋率達到96%,城市有線電視節目增加到114個,城鄉有線電視用戶65440戶。
醫療衛生條件不斷改善,醫務人員素質提高。年末全縣共有衛生機構23個(不含個人),其中縣級衛生機構2個,鄉鎮衛生院17個,鄉鎮衛生院1個。有床位506張,衛生技術人員482人,其中執業醫師125人。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2.18人,醫院床位2.29張,村衛生室覆蓋率達到100%。
體育事業健康發展,全民健身活動積極開展,增強了全民參與意識,提高了體育事業發展水平。全縣* * *舉辦各類群眾運動會16次,運動員近1.1萬人(次)。
十、人口、民生和社會保障
人口自然增長率保持穩定。年末全縣總人口22.2萬人;分地區:城鎮人口7.79萬人,農村人口14438+0萬人。全縣男性人口115700,女性人口106300。全年出生人口1841,出生率8.3‰;死亡人口為1130,死亡率為5.1‰,自然增長率為3.2‰。
城鄉居民生活水平進壹步提高。據初步統計,全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64元,比上年增長11.3%。農民人均純收入3737元,比上年增長12.6%;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支出3070元,比上年增長25.2%。單位職工年人均勞動報酬達到32752元,比上年增長16.39%。
社會保障進壹步加強。年末全縣參加基礎養老金8320人,全年養老基金征繳額3733萬元;失業參保人數6381人,失業救濟金1.74萬元。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有序推進,累計參合農民17.56萬人;* * *籌集農村合作醫療基金4038萬元,為12412住院農民報銷醫療費用2065萬元。
有效運作民政救濟和救災工作。縣* * *下撥救災資金832.8萬元,五保資金654.38+0.65.8萬元,城市低保資金654.38+0.231.3萬元,農村低保資金654.38+0.9754萬元,切實保障了城鄉困難群眾和受災群眾的基本生活。
闊步前進的2011年已經成為過去,充滿激情的2012年已經到來。在新的壹年裏,讓我們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繼續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進壹步解放思想,振奮精神,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為建設富裕文明和諧幸福的新徽縣而努力奮鬥,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
註:1,本公報所有數據為初步統計數據,官方數據以2011輝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年鑒為準;2、交通、旅遊、財政、金融、保險、教育、科技、文化、廣播電視、體育、民政、郵電、衛生、社會保障等方面有關部門提供的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