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鎮的媒體報道
這裏所說的“中原”,並不是指以河南為核心向黃河中下遊延伸的廣大地區;指的是位於秦嶺南麓的陜西省安康市漢濱區山區鎮中原鎮。
距離陜南中心城市安康市96公裏的中原鎮,是漢濱區、漢陰縣、鎮安縣的交界處。轄14個行政村,81個村民小組,4000戶1.5萬人;耕地3.6萬畝,其中水田3390畝。
近年來,中原鎮立足鎮情,紮實推進新生態鎮、新富裕鎮、新和諧鎮、新魅力鎮建設。該鎮經濟社會發展迅速,在當地頗有名氣。
日前,基層的記者從陜南安康市市區驅車前往中原鎮采訪。通往中原鎮的山路像壹條絲線——在山谷中蜿蜒起舞,我們的采訪車在“絲線”上搖曳;我不在意的跳上車座,左右搖晃身體,打開車窗,讓眼睛感受陜南的綠色。
車行2個多小時到達中原鎮,中原鎮黨委書記徐興平接受記者采訪。
徐興平書記告訴記者,中原鎮是陜南革命老區,也是國家重點貧困鎮。鎮黨委、鎮政府緊緊圍繞漢濱區委提出的“壹抓三建壹統籌”總體工作思路,註重基層組織建設,建設以民生為重點的社區,推進以生態為重點的產業。目前,已走出了壹條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和該鎮實際的發展道路。
創建“明星支部”,帶領群眾致富。
徐興平書記告訴記者,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點和難點在農村基層。發展工業、富農、富農,迫切需要壹大批善於發展、為民富民、善待人民的領導,壹大批具有新素質、新技能的農村基層幹部。建設壹支帶頭創業致富能力強、帶領群眾創業致富能力強的“雙強”村幹部隊伍,是中原鎮發展的迫切需要,是群眾的希望,也是強基礎的需要。
壹年前,中原鎮26個行政村,村幹部存在兩個問題:壹是不同程度地存在“三多三少”現象,即往地裏跑的人多,往碼頭跑的人少;擺攤的多,創業的少;管家類型多,服務類型少。第二,領導風格沒有太多花樣。“硬辦法不能用,老辦法不行,新辦法也不會用。”要改變這種狀況,不僅要提高和提升現有村幹部的整體素質,還要廣納賢才,把更多優秀的農村人才聚集到農村基層黨組織中來,不斷優化村幹部隊伍的結構。
“創建‘明星支部’的核心標準只有壹句話:‘不能帶頭致富,不能當村幹部;只在乎自己的財富,不配當村幹部;帶領大家致富,才是好幹部。”“徐興平書記告訴記者。
徐興平書記:打造“明星村幹部”,要重點抓好四個環節——選好支部書記;註重培訓和教育;抓激勵,重約束;以身作則,促進民富。
壹年來,中原鎮緊扣“發展富民”主題,堅持德才兼備、群眾認可、註重實績的用人導向,精心打造了壹支謀帶領、帶群眾致富的村幹部隊伍。
徐興平書記說,打造“明星村幹部”,要重點抓好四個環節——選好支部書記;抓培訓教育;在樹榜上樹立好榜樣;抓激勵,重約束;抓創新促民富。
鏈接壹:選村支書。
村民富不富,靠幹部;村子強不強,關鍵看“領導”。按照科學發展、帶頭創業致富能力強、帶領群眾創業能力強、得到群眾支持能力強四個標準,中原鎮重點選派20名村黨支部書記,培養村級後備幹部100人。不僅僅是學歷、資歷、地位,還被當地富家子弟、民營企業家、外出創業的企業家、外地人才、離職到農村領導企業的政府幹部廣泛采用。
環節二:重視培訓教育。
為提高村幹部帶頭創業致富、帶領群眾創業致富的能力,中原鎮首先加大了崗位和學歷培訓。經濟薄弱村黨支部書記言傳身教,通過現場觀摩、基地培訓、外出參觀、電化教育等有效形式,提高了村幹部的綜合素質。
環節三:壓力激勵和壓力約束。
中原鎮著力建立“三個體系”,加強村幹部管理。首先是終身制。明確村支書任期3年,落實工作承諾,明確村級集體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社會發展等主要指標。,並簽訂目標責任書。二是考核體系。壹般每季度考核壹次,每半年向群眾公示壹次,年終向群眾通報,在黨員中接受群眾評議,引導其多創造富民利民的業績;對表現突出、群眾公認、特別優秀的“雙強”村黨支部書記,明確享受副科級幹部待遇;對不稱職的,采取主動辭職、引咎辭職、引咎辭職等方式,疏通“出口”。第三是獎勵制度。針對大部分村黨支部書記薪酬低的情況,鎮黨委根據績效考核情況,年終給予壹次性經濟獎勵。
鏈接四:以身作則促民富。
抓典型、作表率,營造“趕學習”的濃厚氛圍。首先是典型引導。二是宣傳表彰。三是構建農村黨員隊伍管理新體系。通過個人自願與組織安排相結合,將黨員組織成專業黨支部和分類黨小組。同時,根據黨組織調整情況,重新劃分黨員責任區,組織開展了以帶領群眾創業致富為主要內容的“家富聯動”活動,全鎮農村黨員幹部結對幫扶貧困黨員和貧困戶。
經過壹年的努力,中原鎮原有的26個行政村合並為14個行政村,成立了“明星支部”。能力強的青年帶頭創業,與民共富,當選為村支部、村委會幹部。
徐興平書記:農民創業致富,關鍵靠基層黨組織的領導,靠黨員幹部的引領,靠人才的帶動。
中原鎮建立“明星支部”,選拔“明星幹部”,促進了村級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改變了農村的落後面貌。壹是促進了產業振興鄉村。今年,安康市委常委、漢濱區委書記陳勇在中原鎮調研考察時,充分肯定了中原鎮的產業,勉勵中原鎮成為三縣魅力鎮的典範。二是化解村級債務,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三是改善黨群關系,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凝聚力。
建基地興工業富民強鎮
中原鎮森林茂密,風景優美,野生大鯢長期存活。近年來,在鎮黨委政府的號召下,有人進行了娃娃魚的人工養殖。上圖為各界參觀中原鎮東溝口村大鯢人工養殖基地。目前,中原鎮東溝口村有88戶,大鯢338種,年魚苗3600余尾,年收入654.38+0.5萬余元。
中原鎮黨委書記徐興平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近年來,中原鎮不斷加大產業建設力度,走出了壹條“穩糧、強林、優牧、強工、魔芋發展、配套產業”的鎮域經濟發展之路。
○重型設施農業保證糧油自給。
中原鎮耕地3.6萬畝,其中水田3390畝;按照保供給、增收入、惠民生的工作目標,通過改革創新增添活力,鎮黨委、政府著力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全年糧油播種面積達到3.4萬畝,糧食總產量達到7600噸,實現了糧油自給。
○建設1億畝林果走廊。
中原鎮註重林果園的產業建設。按照規劃先行、抓示範、區域布局、板塊推進的原則,成立了馬坪核桃產業專業合作社,建設了雙灣村至東溝口村公路沿線百裏核桃走廊。同時註意種植在荒坡上的板栗園。目前,中原鎮已建成優質核桃園11550畝,全鎮人均森林果園達到1.4畝;力爭三年內實現僅核桃人均增收1500元的目標。
○畜牧業註重生態養殖。
近年來,中原鎮黨委、政府註重引導農民生態養殖,以生態養殖為動力,提升水產養殖形象,保持可持續發展。
中原鎮所在的區域,位於美麗的秦嶺南麓,生態環境非常好,沒有汙染。有壹種說法是豬是“吃中草藥”長大的,這使得中原牧業養的豬在品質上比普通養殖場的豬有很大優勢。
中原牧業不僅在養殖硬件上註重生態養殖,還堅持飼料中不添加抗生素添加劑,使豬始終處於健康的生理狀態,保證其按照自然生長規律快速生長發育,大大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糞便排放,達到明顯改善生態環境的目的。
目前,以生豬生產為主的中原鎮畜牧業建設步伐不斷加大,馬廟、聯合、東溝口村生豬示範村建設初具規模。現已建成年產500頭以上生豬大戶2個,建成鄭達模式標準圈舍1.2萬平方米,建成100頭以上生豬大戶48個,建立生豬人工授精站2個,培訓專業技術人員3名,年技術培訓400人。全鎮建成投產了5個山雞養殖場,成立了馬坪山雞養殖專業合作社,有力地促進了全鎮養殖業的規範有序發展。
○打造魔芋產業顯“魔”。
魔芋是中原鎮特有的傳統農產品。中原鎮黨委、政府看到了以魔芋為支柱產業調整農村產業結構的新希望,積極抓好特色產業(魔芋產業)發展。
中原鎮黨政辦主任譚仁福告訴記者:“別看這小魔芋。經過深加工,成為高端保健品。”
中原鎮黨委書記徐興平說:“魔芋的壹朵花,全靠種子。能否賺到魔芋錢,最大的訣竅在於種子。為了保證種植戶的利益,中原鎮組織成立了順慶魔芋專業合作社,推出產、供、銷壹條龍服務。魔芋的種子、技術、收購全部由合作社提供,農民只需按照專業合作社提供的技術和要求進行種植,有效降低和規避了種植者的成本和風險。”
套種方式:壹田種兩田的效益。在苗華和中原鎮東溝口村的魔芋示範基地,他們采用了樹下套種、糧芋套種、果芋套種,這樣壹塊地可以種兩塊地。
目前,中原鎮以苗華、東溝口村魔芋示範基地為重點,堅持規模化示範、連片種植規劃,采取公司+專業合作社+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發展魔芋5500畝,計劃用3年時間發展魔芋種植面積達到1萬畝,建立小型魔芋初加工廠,人均增收2000元,形成基地規模效應,帶動全鎮魔芋產業發展。
○建設“大鯢”養殖基地。
中原鎮森林茂密,人煙稀少,風景優美,海拔高,非常適合野生娃娃魚的生存。由於長期的環境破壞,野生大鯢(娃娃魚)資源接近滅絕。
在鎮黨委政府的號召下,有人從漢中等地引進養殖大鯢。在大力支持下,全鎮現有養殖戶90余戶,總投資12萬余元,註冊成立了大鯢養殖公司,專門從事大鯢養殖和人工養殖。
目前,中原鎮正在積極爭取項目支持,通過爭取國家支持、為民增收致富,大力推動大鯢養殖規模的擴大,加快自然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的轉化。
打造“串珠式”生態扶貧搬遷
中原鎮黨委書記徐興平在接受采訪時說:“實施高山生態扶貧搬遷,是壹個雙贏之舉。對於山區人民來說,搬遷可以改善生活環境,逐步實現脫貧。生態搬遷不是壹蹴而就的。重點是落實配套政策,解決好搬遷群眾的生產生活問題,讓他們‘搬得出、留得穩’。”
團中央書記徐興平說,中原鎮打造“串珠式”生態扶貧搬遷,第壹步就是滿足搬遷群眾生產生活條件的要求。對於直接遷入城鎮的人員,重點解決住房和就業問題;對於附近遷入農村的另壹部分人,主要是解決住房和耕地問題,滿足生存需要。其次,要克服跨區域搬遷中的融入困難,提供醫療、教育、養老保險等壹系列配套服務,解決搬遷群眾的後顧之憂,幫助他們融入當地社會。
同時,通過置換解決部分拆遷戶的安置問題。徐興平書記說:我長期走訪農民,發現隨著大批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就業,在城市立足,很多老人和孩子也跟著進城,在城市紮根。他們在農村的房子和承包地被閑置,造成了浪費。我們及時幫助它流通,取得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目前,中原鎮14村總體規劃設計和4.5公頃集鎮建設發展細則已經出臺。中原鎮中心社區壹期占地70畝。計劃安排316拆遷戶,650平方米社區綜合樓,400平方米中心信用社,2200平方米幼兒園。現在已經投資8000多萬,建成後小區人口可達1.5萬以上。小區二期以政府主導的商業運營模式建設9棟小高層,已開工3棟72戶。
中原鎮黨委書記徐興平說,為了保證農民能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中原鎮黨委、政府在小區附近的道路沿線規劃設計了“萬丹黃金產業走廊”產業(即發展高山烤煙5000畝)。今年已種植1.500畝,使拆遷戶原有土地有償流轉,發展烤煙這壹勞動密集型產業,可以有效地將拆遷戶轉化為產業工人,讓他們。
去中原鎮采訪,猶如“騎馬看花”,“花”得令人目不暇接;希望能有壹個合適的機會去中原鎮采訪,做到“下馬看花”。(經濟日報-中國縣域經濟報記者王凱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