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的由來是什麽?
重陽節是農歷九月初九。
節日的起源:
首先:
重陽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之前。《呂氏春秋·秋吉紀》雲:“九月,命家宰,耕田備收,舉五要事。藏帝書收於聖倉,唯敬。”“是日,大皇帝,我嘗祭,告天子。”可見,當時在秋、九月莊稼豐收時,都有祭祀皇帝和祖先的活動,以答謝皇帝和祖先的恩情。
漢代《西京雜記》中的宮人賈說:“九月九日,裴椋食帳餌,飲菊花酒,雲使人長壽。”相傳,從此就有了重陽節求長壽的習俗。這是受古代巫師(後來的道士)追求長生不老,采集藥物服用的影響。同時也有大型宴會活動,由先秦時期的慶豐宴發展而來。《荊楚年代年譜》上說:“九月九日,四人聚在壹起野宴。”隋杜公註雲:“九月九日之宴,不知何時起,自駐宋以來,未曾變過。”長壽和盛宴構成了重陽節的基礎。
第二:
重陽節的原型之壹是古代的火祭儀式。
作為古代時令星的象征,“火”星在九月隱退,夏稱之為“九月之火”。恒星“火”的隱退,不僅讓壹直以火星作為季節生產、季節生活象征的古人失去了時間的坐標,也讓崇拜火的古人產生了莫名的恐懼。火神的休眠意味著漫長冬天的到來,所以,在《內火》中雖然古代祭祀儀式的情況隱晦,但我們還是能從後世重陽節的器具中找到壹些古代習俗的痕跡。比如江南壹些地方,重陽上有祭竈的習俗,是家裏的火神,由此可見古代九月祭祀“火”的蛛絲馬跡。古人把重陽和上思或寒食,9月9日和3月3日作為相應的春秋兩個節日。劉漢辛《西京雜記》說:“三月去初三,九月重陽節,與姑娘做遊戲,然後登高。”上思、寒食、重陽的對應是以“火”的出現為基礎的。
隨著民生科技的進步,人們對時間有了新的認識,“火歷”已經讓位於通用歷法。九月祭祀用火的儀式衰落了,但人們對九月陽衰所引起的自然氣候變化仍有特殊的感情,於是爬山避諱的古老習俗仍傳到了城市,雖然世人對此有了新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