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畢業論文3000字
壹篇3000字的關於語文教學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畢業論文。
摘要:盡管越來越多的人關註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並為此做了大量工作,但仍存在壹些偏差。本文針對心理健康教育與學科教學脫節的不合理現象,以語文教學為例,從教師和教材兩個方面探討如何將健康教育與學科教學完美結合,從而保證心理健康教育的合理全面實施。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語文教師教材
語文教學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指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運用心理學原理和方法,同時賦予學生壹定的語文知識和技能,發展學生的智力,維護和改善學生的心理健康,形成學生健全人格所采取的各種積極措施。隨著教育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的頒布實施,人們越來越重視心理健康教育,但在實施過程中也存在壹些問題,教學過程中忽視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其中壹個主要方面。這種健康教育與教學實踐的脫節,往往事倍功半,達不到應有的教育效果。因此,我們有必要以語文教學為例,探討如何將心理健康教育與學科教學緊密結合,以確保心理健康教育能夠有效合理地實施。
要實現心理健康教育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自覺滲透,兩個因素非常重要,壹是以課堂為導向的教師,二是健康教育的主要工具:語文教材。我們不妨從這兩個方面來討論壹下:
1.控制教師的心理,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是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條件。
僅從這個角度來說,語文教師和其他學科的教師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是壹樣的,教師是教育的實施者和領導者。作為?傳道、授業、解惑?教師心理健康不僅是教師促進自身健康、提高生活質量的內在需要,也是教師職業的必然要求。
對於成長中的兒童和青少年來說,教師的人格和心理健康甚至比教師的專業知識和教學方法更重要。教師不僅是在向學生傳授知識,更是在塑造學生健康的人格。但現實並不樂觀。隨著市場經濟和教學改革的深入,教師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和生理壓力,職業倦怠感增強。在教學中,教師違反心理健康要求,不尊重學生人格,諷刺、侮辱學生,甚至毆打或體罰學生的現象屢見不鮮。至於無視學生的感受或需求,做事不公平,有錯就過多批評學生,或者未經調查就輕易下結論,讓學生的感情處處受到傷害。
在這種情況下,除了教育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多關心教師的生活、工作和學習,減輕教師的壓力,營造和諧的工作氛圍外,教師自身也要積極調整自己,努力以最佳的心理狀態出現在課堂上。有了健康心理的保證,教師可以以課堂為舞臺,充分發揮自己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導作用:
1,要努力營造良好的課堂心理環境。所謂課堂心理環境,是指在教學中影響學生認知的師生心理互動環境。它由兩部分組成:教師的心理環境和學生學習的心理環境。首先,作為教師,教師要努力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教師的人格魅力對學生的道德情感發展和整個美好心靈的形成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對學生心靈的影響是任何教科書、任何說辭、任何獎懲制度都無法替代的教育力量。教師的信念和人格品質在教學中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因此,教師要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水平,把情感與理智、真與善與美、自愛與他愛結合起來,通過自己的人格魅力把自己真摯的愛播撒在每壹個學生的心中,讓他們在道德情感教育的熏陶中感受和體驗世界的溫暖,從而創造生活的幸福,追求美好的理想。其次,教師應該在課堂上營造和諧的師生情感氛圍。教育實際上是師生思想感情的互動過程。只有師生在人格上平等,心理上兼容,學生才能開放自我,實現自尊、自愛、自強、自信。學生只有把老師當成值得信賴的對象,才能敞開心扉,只有這樣,老師才能擺正自己的位置,實現教育目標。因此,教師要有期待與寬容,尊重與平等,營造寬松的心理環境和情感氛圍。第三,我們應該建立壹種新型的師生關系。所謂新型師生關系,具體表現為合作型師生關系、和諧型師生關系和互動型師生關系。
2.教師要用現代教育教學理念指導教學。樹立現代學生觀,要對現代市場經濟影響下的學生心理、知識和智力有清醒的認識,牢固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要樹立現代教學理念。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的作用是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此外,還要樹立正確的人才觀。現代教學目標更加關註人的可持續發展,要求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形成正確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和策略,為未來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2.以教材為基礎,發掘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是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徑。
語文教材中有許多顯性和隱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教師如果能結合學生的特點,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就能有效地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培養他們良好的心理素質。
1,善於創設情境。教師要根據課文內容創設優美有趣的教學情境,再現教材中所描繪的情景,從而縮短人與人之間、人與教材之間的心理距離,讓學生就地接受教育,產生美好的心理感受。認知是情感的基礎,人只有在認知的過程中才能判斷客觀事物與人的需要之間的關系,從而產生情感體驗。而且人的情緒是隨著知識的變化而變化的。但是在實際教學中,也有很多學生沒有經歷過或者沒有深刻體會過的情緒。如果學生只是模糊地理解壹些概念性的東西,很難從內心體會到這種情感,也沒有必要通過教材內容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因此,需要通過教師創設的具體場景,使這種情感真實具體,讓學生身臨其境,從而引起心理* * *。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壹切手段來實現這種情感轉化。如在《琵琶行》中,我們可以利用文本本身的內容,通過教師的振聾發聵的朗讀,營造壹種審美情境,激發學生的審美感受,使學生迅速進入壹種泣不成聲的境界,壹個貶謫詩人的苦悶和壹個墜入江湖的琵琶女的形象真實而感性地展現在學生面前。
2.背誦和聯想。朗誦是壹種充滿激情的有聲朗讀,能激發朗誦者的情感,從而達到聲與情的效果,使學生深受影響。特別是中文裏有很多適合背誦的課文,比如《最後的演講》、《念奴嬌》?赤壁懷古,故鄉榕樹,荷塘月色等。背誦這些作品可以極大地激發和豐富學生的情感。聯想源於文章,又與自身和社會相聯系。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可以在心中獲得深刻的體驗。比如在《百合花》中,通訊員槍膛裏的樹枝和野花被寫了兩遍,以烘托小戰士生命的活力和他熱愛生活、熱愛美的美好心靈。但是,小戰士犧牲後並沒有交代。這時同學們可以聯想到:小戰士犧牲後灰黃色的臉,不就像枯萎的野菊花壹樣嗎?讓學生認識到戰爭的殘酷,體驗戰爭?我嗎?與現實相比,學生會深深體會到來之不易的和平,進而對解放軍產生敬佩和熱愛。
3.角色扮演和課堂討論。通過設計和角色扮演表演,讓學生走進教材,走進人物的心理世界,詳細體驗人物的喜怒哀樂,得到心理教育。在課堂上,通過討論,學生可以充分表達自己獨特的感受。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相得益彰,從而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將想象中的接觸狀態壹壹轉化為語言、文字、口語的現實。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將真正理解和傳遞高尚的感情,直至達到個人感情的升華。也可以通過加強課外閱讀來豐富感情。畢竟課堂上能提供給學生的情感信息很少。所以,老師要鼓勵學生多讀課外書,豐富和加深自己的情感體驗,這樣在情感加深後,學生能?棄惡揚善?,提升自己,從而成為壹個生動的?人?打好基礎。
4.充分利用作文教學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作文在中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有很大比重。如何利用作文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每個語文教師需要認真研究和對待的問題。教師首先要明確作文的目的。誠然,作文對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起著重要作用,但也承擔著重擔?育人?任務。因此,語文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寫作技巧,更要讓學生把寫作當成壹種精神表達和心理自我實現的過程。學生通過寫作認識自我、評價自我、發展自我,從而開發潛能、調整心態、陶冶性情,進而有意識地運用寫作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在寫作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寫出自己的真實感受,切忌花言巧語、空談。因為只有把自己真實的內心感受和真實的心理體驗表達出來,才能反思自己,陶冶心靈,增加心理體驗,塑造良好的心理素質。此外,教師要對學生的作文給予及時、適當的激勵性評價。只要學生寫出了自己的真情實感,有道理,老師就應該給予欣賞和鼓勵。這種鼓勵性評價可以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客觀評價自己,愉快地接受自己,使學生不斷增強自信心、心理能量和心理素質。
(作者單位:山東泰山大學教師教育學院)
點擊下壹頁了解詳情> & gt& gt心理健康教育畢業論文3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