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健康養生 - 陳《那壹夜》賞析如有急事2小時內解決,多加分!!!

陳《那壹夜》賞析如有急事2小時內解決,多加分!!!

《那壹夜》寫的是對過去戀愛經歷的回憶,也為自己過去的幼稚和懦弱感到後悔和自責。

詩歌在形式上講究節奏,每壹節都押韻,很有節奏感和節奏感。

“那天晚上是如此的黑暗和安靜,/只有我離妳這麽近。/天知道我不敢說我愛妳。/我無法平靜這顆跳動的心。那晚是壹個難忘的錯誤。/上帝偷走了年輕人的靈魂。/現在我說我愛妳壹萬次,/但是很難再靠近妳。”

這首詩和徐誌摩的《徒然》相比,風格明顯不同。徐的詩歌充滿激情,其內心糾結的情感體驗寫得透徹,用詞靈活。而陳的這首情詩,在豪放中略顯內斂,在情感之外有壹種理性的梳理。詩歌在形式上講究節奏,每壹節都押韻,很有節奏感和節奏感。

新月詩派是中國新詩史上活動時間最長、藝術特色鮮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創作實踐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流派。陳是新月詩派後期的代表人物,也是《新月詩報》最活躍、最重要的青年詩人。陳出生在壹個宗教家庭。1928年,他認識了非常欣賞他的徐誌摩,並很快在徐誌摩的推薦下出版了自己的第壹部作品《那壹夜》。6月,1931,夢想家的詩出來了。1931年7月,應徐誌摩邀請赴上海,負責編纂新月詩派主要代表作品——《月牙兒詩選》。在這本詩集的序言中,他從新詩發展史的角度總結了新月詩派的藝術理論,與徐誌摩的詩學理論是壹脈相承的。1934 1月,陳的詩集《馬鐵集》由上海書店出版。1936年3月,《夢想家詩選》出版。詩歌的藝術特征;

首先,感傷的幻想和夢想

這是陳早期詩歌創作的壹個顯著特點。他和現實關系不大,更多的是表達他對生活的感悟和哀嘆,對愛情的喜悅、驚喜和悲傷,或者是對壹個瞬間心情的捕捉。這些詩雖然表達的感情簡單,但並不淺薄,卻蘊含著超越感傷的真摯,給人壹種歷久彌新的美感穿透力,在表現新詩的感情方面很有藝術獨創性。

《那壹夜》是陳最早發表的詩。我寫自己過去的戀愛經歷,也後悔自己過去的幼稚和懦弱。“那夜如此黑暗和安靜,/只有我離妳如此之近。/天知道我不敢說我愛妳。/我無法平靜這顆跳動的心。那晚是壹個難忘的錯誤。/上帝偷走了年輕人的靈魂。/現在我說我愛妳壹萬次,/但是很難再靠近妳。”如果把這首詩和徐誌摩的《徒然》相比,風格明顯不同。徐的詩歌充滿激情,其內心糾結的情感體驗寫得透徹,用詞靈活。而陳的這首情詩,在豪放中略顯內斂,在情感之外有壹種理性的梳理。另外,詩歌的形式講究格律,每壹節都押韻,很有節奏感和節奏感。這與之前的新月派理論壹致。

20世紀30年代,年僅19歲的陳發表了《詩論》壹書,宣告了指導其詩歌創作的壹個完整的藝術命題。在這部《詩學》中,他把詩歌的構成分為兩種:壹種是外在的形式,也就是節奏,壹種是內在的精神,也就是詩的感覺。在形式上,他主張“藝術與音樂的結合產生美感,襯托詩歌的靈魂,即詩歌的精神。”他認為詩歌的精神比形式更重要。同時,他覺得內容中應該有哲學意味。與大多數新月派詩人不同,陳的詩歌滲透著豐富的哲理意蘊。

第二,豐富的哲學意蘊

《壹朵野花》只有八行,看似通俗易懂,實則內涵豐富。“壹朵野花在曠野中盛開又雕零。/沒想到這個小生命會嘲笑太陽。/他知道上帝賜予他的智慧。/他的歡樂和他的詩在風前搖曳。/壹朵野花開落在荒原。/他看到了藍天,卻看不到自己的渺小。/他習慣了風的溫柔,風的呼嘯。/連他自己的夢都容易忘記。”《壹朵野花》花開花落天地,寄托了詩人對人生和社會的體驗和思考。通過野花意象的描寫,詩人回顧和審視了從前的自己。這朵野花自由靈動,但同時又渺小無為,全詩充滿哲理。《壹朵野花》是最早歌頌生命的作品。

再來看另壹首《十月之夜》:“十月之夜,天象眼,/孤雁是她的眉;/壹滴淚從天而降,壹顆流星/壹個泡沫沈入大海。那壹瞬間的消失,我感覺/壹閃,又回到了深藍;/生活給我的贊美令人驚駭,/就像在寂靜中摸索我的窗臺。”(十月之夜)

首先,這首詩的比喻很奇怪。把夜空比作壹只眼睛,深邃而神秘;孤雁比作眉毛;流星被比作落下的眼淚,“沈入大海”,以“壹口氣變花的氣泡”出現。這裏寫的很生動。這首詩描述了我對生命瞬間現象的獨特感受:壹顆流星的出現只是壹瞬間,但這個“瞬間”卻極大地觸動了詩人的心靈,讓他“驚恐萬分”。生活既美麗又神秘。全詩想象力豐富,內涵豐富,引發我們對生命和時間的思考。此外,陳的詩歌還有壹種宗教情懷和宗教意識。這是他和其他新月派詩人的壹個區別,這裏就不細說了。

第三,後期詩風的變化

到了後期,陳開始關註現實,情緒有所變化,不再過於悲傷。鐵馬的收藏就是代表。1932 65438+10月至2月,陳在上海南翔加入十九路軍抗日陣線。當時軍方命令居民離開戰區,難民蜿蜒數十裏,遠看像壹條黑線。有去無回的小兒子,走在雨雪之下。詩人目睹了這壹幕,寫下了壹首詩《悼念》。”壹條三十裏長的密密麻麻的黑線,/遠的像壹條在黑暗中流淌的河,(重韻落在鐵路上)/響著他們的中心心事:/“走吧!走吧。誰教我們的?“這首詩反映現實,深刻而凝重。不同於以往的詩歌風格。詩人並沒有簡單地控訴戰爭的殘酷,而是引發我們在更高的意義上思考戰爭。從形式上看,這首詩結構工整,節奏感強。

綜上所述,陳詩歌的審美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壹是對詩歌內在美的追求。第二,構思巧妙,想象力豐富,比喻新穎。第三,強調節奏與情感的和諧。這種節奏不是單純地強調格律,而是與詩歌的意境相協調,這與新月詩派倡導的格律詩理論是壹致的。

陳(1911 ~ 1966)筆名陳滿載,現代著名文獻學家、考古學家、詩人。1911 16年4月生於南京,祖籍浙江上虞縣。他的父親陳金永是上海廣學社的長期編輯。

第壹階段的

陳在多子女家庭曲折的社會環境中長大,由在南京匯文女子中學任教的三姐陳撫養長大。他從小就喜歡讀古詩,尤其是唐詩。五歲的時候,我去了南京四極堂附屬小學讀書。八歲時,父親被仇人陷害,被神學院開除。他的家人搬到了上海,他改善了聖保羅小學。1920年春,他和三個姐姐回到南京,第二年進入中學。上層知識分子小康家庭的生活環境、傳統文化的熏陶和教會學校歐美文化的教育,造就了陳矛盾的思想、氣質和人格。

1927年夏天,他高中還沒畢業,就考上了南京“國立第四中山大學”(後改名為“中央大學”)法律系。此時,他正做著壹個16歲少年的天真夢。這是他對當時生活的描述。這些夢之花的結果,便是壹些自由詩。這時,他遇到了中央大學的壹位老師。從此,他的人生道路就註定與這兩位老師的影響緊密相連。

聞壹多於1927年秋到中央大學任外語系主任,講授英美文學,陳經常聽課。溫先生的英美浪漫主義詩歌和詩歌格律化理論深深打動了這位年輕詩人的心。聞壹多對這個有才華的學生尤為看重。他多次表揚朋友,結下了終生的師生情。從1928開始,陳在創作中“開始用格律束縛自己”。這些詩“有著相似的面貌:都屬於壹個節奏,都是大體上的切割。”(《夢想家詩序》)1928年秋,聞壹多離開中央大學。次年,徐誌摩被中央大學校長張君謀聘為外語系教授,教授歐美詩歌。陳的才華得到了徐誌摩的賞識,他的《當夜》詩得到了徐誌摩的推薦,並以“陳滿在”的筆名發表在《新月》第2卷第8期,這是他第壹次公開發表。陳當時的創作深受徐誌摩“外表圓潤,內容不多”的詩風影響(《茅盾:論徐誌摩》),有些詩被聞壹多模仿(如科羅納赫模仿梅)。雖然他的詩既有許詩歌節奏嚴整,又有徐誌摩詩歌輕盈飄逸的優點,但在當時,他並沒有徐誌摩那樣的西方文學的深厚造詣,也缺乏聞壹多那種對祖國強烈的政治責任感。“他所做的壹切,都像大海壹樣發出淡淡的、微弱的聲音”(《韋德詩集後記》),給人壹種輕盈、空靈的感覺。

1929年夏,安徽桐城人、後裔方進入中央大學外語系學習英國文學,與陳成為詩友。1930左右,以他們為核心聚集了壹批青年詩人。同時,陳的同學梁震、沈祖謀等人也受到徐誌摩的推薦,經常在《新月》等雜誌上發表詩作。南京詩人的形成成為後來新月詩派的先導。

受聞壹多、徐誌摩詩學理論的影響,年僅19歲的陳於5438+0930年6月在中央大學第1卷第7期發表了他的詩學理論《詩的裝飾與靈魂》,宣告了指導其詩歌創作的壹個完整的藝術命題。

首先,他認為詩歌,就其本質而言,是“壹種美的文學”,即“詩歌應該是壹種可以欣賞和歌唱的文學”,所以“詩歌必須有自己獨特的形象和靈魂。”

其次,他把詩歌的構成分為兩種:壹種是外在形式,也就是節奏,壹種是內在精神,也就是詩的感覺。在詩歌形式上,他主張“藝術與音樂相結合,以優美的格式和和諧的韻律所產生的美感來襯托‘詩的靈魂’。”同時,他也指出:“詩歌的靈魂——也就是詩歌的精神——應該比外表的修飾更重要。”“詩”不僅僅是壹些普通的描寫和感受,還具有哲學意義

最後,在風格上,強調“詩要有自然的格式,自然的韻腳,自然的情懷”,“哲學意味要溶於詩中。”

陳的新詩理論糾正了早期新月詩派偏重形式因素的傾向;承認“詩情的到來是由於內心對外物印象的反應”;在詩歌美學和新詩的藝術規律方面,繼承了早期新月詩派“詩歌的內容和形式要表現美的力量,成為壹門完美的藝術”(俞玉玉:芷墨的詩)的主張,進行了更為深入和有益的探討。但在詩歌創作的根本問題,即創作的目的和動機上,他主張“為藝術而藝術”的觀點。這是從以前新月詩派對“我們民族在這壹時期的精神解放或精神革命”是用詩歌藝術來表達的理解(徐誌摩:《詩歌雜誌》)上倒退了壹大步。陳反功利主義的藝術觀顯然與其老師徐誌摩思想的影響是分不開的。大革命失敗後,徐誌摩的思想和創作從追求資產階級民主的“純粹信仰”轉變為“懷疑的頹廢”(徐誌摩:《虎集序》)他雖然不滿國民黨新軍閥的獨裁,但同時又以“不崇拜任何極端”、“不執著於功利”為借口,寫詩抨擊《西窗》等革命文藝運動(《徐誌摩:新月的態度》)。這是十年內戰時期中國民族資產階級政治立場的反映。作為當時徐誌摩的弟子,陳步徐誌摩後塵,不可避免地在徐誌摩的思想上留下了印記。因此,他壹步步追隨徐誌摩宣傳反功利的藝術觀,抨擊“所謂革命新詩,是壹種混亂嘈雜的聲音”(陳:詩歌的裝飾與靈魂),有著深刻的社會原因和個人因素。

然而,20世紀30年代初,暴力和動蕩的社會環境使生活在深墻大院的陳無法放下壹張安靜的書桌。1930年初,陳寫了壹首詩《秦淮河鬼哭》,描寫了國民黨政府“首都”南京的恐怖陰森景象。詩人深沈的愛國心驅使他以“壹堆隱憂”從“年輕人的頹廢癥”中回望悲壯的現實生活。但是,他的成長經歷和他生活的社交圈,往往讓他沒有勇氣進壹步正視這個醜陋而荒涼的社會。他不得不“再做夢”,在詩園裏“幻想”“徘徊”(見五月)。陳的這種心態,代表了新月詩派後期壹大批中上層小資產階級詩人的思想傾向。

1931年是陳文學活動最繁忙的壹年。早在1930的初夏,他就和方令儒、方商量,打算繼《晨報副刊》的《詩刊》之後,再辦壹份《詩刊》。當年七八月間,由於父親生病,陳來到上海,把南京詩人的建議告訴了徐誌摩,得到了批準。徐誌摩立即發函組稿,陳籌備《詩刊》。1930年冬,《新月》第三卷刊登了《詩刊》的廣告,宣布“我們《詩刊》的幾位老朋友想邀請更多對詩歌感興趣的新朋友再聚。”1931 1 10月20日,由徐誌摩主編、實際由陳主編的《詩刊》季刊在上海以“詩社”名義出版發行。除聞壹多、徐誌摩、饒孟侃等早期新月派詩人和南京派詩人外,還有林、卞、曹等新銳作家。在這個過程中,不到二十歲的陳成為新月詩派的壹員。

同月,陳的第壹本詩集《夢想家的詩》由書店出版,並很快銷售壹空。許多雜誌都發表了書評,甚至廣東汕頭壹家名不見經傳的刊物《濱海文藝》也出版了專著,使陳的詩聲名大噪。7月,1931,《夢想家的詩》被增選後出版。

在此期間,陳也寫了壹些散文和小說。他的中篇小說《沒有花的春天》由上海良友圖書印刷公司於1931出版。小說以書信的形式講述了壹對年輕人的愛情故事,曲折地反映了陳苦悶的內心世界。

1931年夏天,陳從中央大學畢業,考取律師執照,從南京小營搬到郊區的蘭家莊。7月,應徐誌摩之邀,赴上海,住在天通寺,負責編纂新月詩派的主要代表作品——《月牙兒詩選》。在壹個多月的時間裏,陳選取了新月詩派前後期主要詩人的十八部代表作品,將這些具有不同社會地位和政治思想傾向的詩人在藝術流派體系中聯系起來。在這本詩集的序言中,他從新詩發展史的角度總結了新月詩派的藝術理論,指出新詩十年來的成就,猶如長江的涓涓細流,至今仍在“山澗中靜靜地走著生生不息的路”,而新月詩派“自以為只是山澗中的壹泓小水”,正在“耐心地開辟新的道路”。他還說“崇尚精華的完整、技巧的透徹、格律的嚴謹幾乎是我們壹貫的方向”,“態度的認真是我們的自信。”他的這些理論主張並沒有離開徐誌摩藝術思想的巢穴。

1931 9月,徐誌摩將《詩刊》交給陳擔任主編。119年10月19日,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詩人”在濟南附近的黨家莊撞山,他的遺言和悲慘命運引起了陳內心的震撼和深思。徐誌摩去世後的第四天,他寫了壹首新詩《致壹個悲傷的人》,對感傷主義進行了批判:悲傷是窮人的奢侈品,/幸福既在人們的手中,也在人們的心中。/-世界並不都是壞的。

不久,陳在其主編的《詩刊》第4期上,對新月詩派後期創作的“今天題材太窄”的現象深感不滿,並表示要拓展新詩的內容。這些都表明了他創作思維的變化。

第二階段

1932年6月,陳完成了他的老師徐誌摩的最後壹部手稿《雲遊集》的編纂,並在19年夏天之後整理了自己的詩作,編入《鐵馬集》,於是毅然停止了後期新月詩派的出版,結束了混雜著迷茫和痛苦的學生時代。

正當陳規劃自己未來的生活時,“11月28日”戰爭爆發了!十九路軍在上海抵抗日寇的隆隆聲,喚醒了詩人內心深處埋藏的熾熱愛國激情。抗戰第二天,與同學劉啟122旅壹起參加抗日宣傳工作。陳等人跟隨122旅部從南翔經、嘉定、楊興、顧家寨、真如、大廠至雲藻灘壹線。1年2月,軍隊進入南翔鎮,陳在駐地站了三天三夜,目睹無家可歸的婦女、兒童、老幼在雨雪中跌跌撞撞,滬寧線難民隊伍躍進數十裏。他心如刀絞,寫了壹首《哀》詩,說:“這是誰教我們的?”問道。2月13日,部隊在紀家橋抗擊日寇。122旅5、6團擔任前鋒,整天與敵肉搏。陳、等人親臨火場壹線搶救傷員。他看到英勇的中國士兵在冰雹中奮勇沖殺,傷員染身。

血性人,有的戰士死時還保持著舉槍瞄準的姿勢。田野裏到處都是抗日烈士的新墳。在戰士墓前,陳寫下了壹首感人至深的悲壯詩篇——《雲竈浜戰場上》:雲竈浜戰場上,壹排排血花/新鬼的墳墓開在雪泥上:/那裏安息著我們的英雄——靜靜的/伸展著參差不齊的隊伍——紙旗飄揚。/蒼鷹,紅翅紅尾,哀鳴半天。現在他們躺下了。他們過去常常站起來/向前沖。他們喊殺,他們汙蔑,/殺了人,現在都睡了/在雲竈浜戰場上。把它給妳,就像火炬跟隨火焰,我們希望,/希望妳將我們的死亡帶回來!/彎成拳頭的手握緊炸彈,向我們喊:/去那裏!去那裏!聽我們的警報!/全曲手點壹把火焰/雲竈浜戰場上。

他還在紀家橋前線寫了壹首民歌風格的詩《老人》,描寫農民對過去的熱愛。這些寫在抗戰前線的史詩作品,是“1.28”事變的珍貴記錄。詩人在構思時“有意擺脫壹切形式的羈絆”(《夢想家存詩》序),這標誌著陳在內容和形式上都開始了新的創作階段。

2月下旬,陳從淞滬前線回到上海。3月,應聞壹多先生之邀,在青島大學成為聞先生的助教,並在聞先生的指導下開始研究甲骨文。四月,陳校訂其《淞滬前線詩》,輯成《陳前線詩》。

他在青島創作的《海》《詩》等詩歌,已經徹底脫離了車轍的窠臼,找到了新的出路。後來他談到自己早期的格律新詩時說:“有人認為這是我的優點,其實是不對的。”“這把鎖粉碎了我很多的靈性,但從這些不自由中,我只賺到壹些小詞小句。”(《夢想家救詩》序)在創作實踐上,早期的新月派詩人大多壹開始是形式自由的,後來慢慢走上了格律化的道路,而後期的新月派詩人,如陳、方,大多壹開始格律化比較嚴格,後來才走向形式自由的道路。這壹文學現象顯示了新月詩派形成和瓦解的過程。年輕壹代的新月派詩人已經感到脫離社會現實去嘗試形式上的實驗是死路壹條,他們竭盡全力去探索新詩發展的新途徑。

1932年夏,聞壹多和陳離開青島前往北平。臨行前,師生們登上泰山,虛懷若谷,飽覽祖國美景,在陳心中留下了難忘的印象。9月,聞壹多被任命為清華大學中國文學教授;陳還被燕京大學宗教研究所教授推薦到該所學習。後來,趙院長瞻前顧後,將女兒趙女士迎娶,結為終身摯友。

1932 10月,日本侵略者的魔爪已經伸到了關隘,整個華北危在旦夕。6月22日,陳應邀在北京基督教青年會南禮堂作了題為《秋談詩》的演講。陳在講話中大聲疾呼:“讓我們個人的感情逐漸融化為全民族的感情,我們的聲音將變成這壹大群人的哭泣的聲音,不只是哭泣,更是壹聲聲復興的願望。”

1933年初,日本侵略者終於踐踏了熱河的土地,陳義憤填膺,決心走出,奔赴前線保衛祖國。65438+10月6月3日,方、曲炳森等同學在北平東城燈市口燕京同學會舉行歡送會。第二天早晨,陳離開北平,取道古北口去長城。途中目睹塞北壯美風光,愛國情懷油然而生。據他當時的印象,他的《古北口道鐘》、《承德道鐘》等詩,奔放不羈,獨樹壹幟。

1933年3月初,由於國民黨政府的不抵抗政策,熱河不戰而失,整個華北危在旦夕。陳報效祖國的熱忱白費了,他憤然從前線回到北平。當年9月到安徽蕪湖廣益中學當語文老師,住在獅子山青陽路。陳在蕪湖寫下了《往事》和《泰山長城大宋》兩首氣勢磅礴、氣勢磅礴的抒情詩,達到了其詩歌創作的巔峰。《往事》是壹部以長詩的形式回顧自己經歷的作品,分為三章:鴻蒙系統、悲慘和遠離土地。它是壹部浪漫主義的傑作,風格奇幻多彩,顯示了詩人非凡的才華。八百行詩《泰山與長城和諧之歌》是新詩園中的壹朵奇葩。噴薄如火的愛國激情,就像壹條浩浩蕩蕩的河流,迸雲裂岸,壹氣呵成地在詩詞的字裏行間奔湧,令人目不暇接。

這首詩蒼涼悲壯,評論界認為它既有“李白詩歌的涵養”,又有“岑參邊塞詩的神韻”。是作者對自己登上山東泰山,出征抗敵時印象的回顧。再加上他的《西山野火》《黃河歌謠》等愛國主義詩歌,不愧為中國新詩史上的傑作!

1934 1月,陳的詩集《馬鐵集》由上海書店出版。同月,陳赴北平任燕京大學研究院研究生,專攻古文字學。此時,他的主要精力已轉移到學術研究上,但在課外,他經常在天津、上海的《大公報》文藝副刊,以及《文學月刊》、《新詩月刊》等報刊上發表詩歌。他後期的詩歌,詩風成熟,技法嫻熟,卻失去了前壹階段的激情,呈現出壹種“百袖衣上捉蟲,曬太陽”的閑適趣味(《小廟春景》)。1935年8月,陳從他歷年所寫的100多首詩中,精選了23首,編成《夢想家的詩》,作為“他寫詩七年的結算”。他在詩集的序言中總結了自己創作道路的成敗,並傾吐了自己的審美理想。然而,詩人很快就放下了筆,這讓我們無法欣賞盤旋在他心中的詩歌的極致之美。

第三階段

陳的藝術成就歷來為文學史家所稱道。陳號稱最幸福的抒情詩,他的主要藝術成就在抒情詩上。在他的創作中,他首先努力的是塑造壹個具有獨特個性的抒情形象。縱觀陳的詩歌,我們可以領略到壹個優雅而虔誠的青年詩人的整體形象。

每個作家都在創作中實踐著自己的審美追求,詩歌這種精致的文學形式尤其體現了作家的審美理想。穆說,陳的詩“好如秋空,有清幽閑適之美”(《夢想家的詩》和《鐵馬集》)真正顯示了它的審美特征。讀陳的詩,處處都能感受到壹種純真質樸的美。陳詩歌的意境和風格雖輕如煙,但“壹見而不疲”(卷:論夢想家的詩),給人以無盡的回味。他的詩富有哲理,內涵深刻。

陳的詩歌創作深受英國浪漫主義詩歌的影響,無論是在藝術思想上還是表現手法上。他尤其欣賞布萊克“樸素的外表背後隱藏著深刻的人生觀”的詩風(參見《阿尼克斯特:英國文學大綱》)。陳還以壹點神秘感贏得了布萊克詩歌中的三種哲學趣味。英國詩人霍斯曼的所謂“戲劇性的擦拭”手法,善於在最後出奇制勝,造成無窮的藝術效果,以及布萊克的以詩傳情的手法,陳都巧妙地運用在自己的詩歌創作中,顯示了他的藝術造詣。

陳在20世紀30年代以詩歌著稱。他與聞壹多、徐誌摩、朱湘並稱為新月詩派的四大詩人。他的詩被選入65438年至0936年在倫敦出版的中國新詩集第壹個英文版本——《中國現代詩選》。陳評價徐誌摩在新詩史上的歷史貢獻。

在這小小的十年裏,石馬先生努力開創新詩的風格,引進西方詩歌...不僅在詩歌的形式上,而且在內容上,他主張融合壹切,使詩歌能夠代表時代或民族明白無誤的聲音,也成為壹個人靈魂的真實歌唱。(”(《詩》敘事”)

陳對新詩的貢獻也在這些方面。然而,正如評價陳:“他是壹個有宗教信仰的人,年輕而有才華。他缺的是真正的生活,是人生的壹次艱苦訓練。”(《我的詩意人生》)因此,他的聲音始終沒有融入NPC時代人民的合唱。

1936年9月,陳獲得碩士學位,留在燕京大學中文系任助教。此後,他致力於中國古代文獻學和古代史的研究。在聞壹多先生的指導下,許多新月派詩人,如孫玉堂、余綱、孫,都從詩人走向學者,走上了同樣的道路。這絕不是偶然的巧合或利益輸送,而是來自於壹種深深的愛國精神。就像聞壹多先生說的,我要做壹個“車轍殺傻”。“因為在壹堆舊報紙中生活了十多年之後,我確定並清楚地看到了我們。(對先生)這就是陳的奮鬥目標。

考古學家陳。

1937抗日戰爭爆發的7月,陳經聞壹多先生推薦,到長沙清華大學教授中文。那年秋天,我去昆明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教書。

1944年秋,經哈佛大學費正清教授和清華大學金教授介紹,赴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中國古代文獻學。1947年夏天,他遊歷了英國、法國、瑞典、丹麥、荷蘭等國。他以極大的愛國熱情和驚人的毅力在國外努力工作,致力於收集流散在歐美的中國青銅器資料。1947年秋,他拒絕了別人勸他留在美國的請求,毅然啟程回祖國繼續在清華教書。65438年至0952年成為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兼任考古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委員、《考古學報》編委、《考古通訊》副主編。解放陳先生以極大的愛國熱情投身於教學和研究,在古文字學、年代學和古代史研究方面做出了重要的學術貢獻,在國內外贏得了很高的聲譽。閑暇之余,他與郭小川、艾青等詩人並駕齊驅,寫了壹些描寫物象和景物的文學短評和詩歌,很受讀者歡迎。

陳詩歌節選

陳詩

壹朵野花

壹朵野花開了又落在曠野裏,

不去想這個小生命,對著太陽微笑,

上帝給了他智慧,他自己也知道。

他的歡樂,他的詩歌,在風前搖擺。

壹朵野花開了又落在曠野裏,

他看到了天空,卻看不到自己的自卑。

習慣了風的溫柔,習慣了風的咆哮,

就連他自己的夢也很容易忘記。

1929年1月

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