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是雙歧因子
最初人們在檢測分析嬰兒腸道菌群時發現,母乳餵養的嬰兒腸道雙歧桿菌約占厭氧菌的99%,而人工餵養嬰兒的腸道雙歧桿菌僅占厭氧菌的90%左右。原因何在,研究結果表明,在人乳汁中含有壹種叫N—乙酰—D葡萄糖的物質,且在人的初乳中含量最多,該物質能夠促進雙歧桿菌繁殖增生。於是人們便將這類能促進自身雙歧桿菌增生的物質稱為雙歧因子。
由於活菌外源性補充還存在壹些難以克服的問題,為此,科學家們以將註意力轉向雙歧因子制劑的研究。日本此項研究開展的比較早,經體外雙歧桿菌增生實驗發現,不僅人乳中,在天然物質中也可以分離出促進雙歧桿菌增生的物質,但最終可做成制劑產品的增生因子卻並不多,這是為什麽呢?因為雙歧桿菌棲局主要在小腸末端和盲腸、結腸內,作為雙歧增生因子必須經過小腸前段時不被胃酸破壞和消化吸收。如葡萄糖雖然在體外使雙歧桿菌增殖,可葡萄糖在小腸前段已被吸收,根本無法到達結腸,故不適合做成雙歧增生制劑。這樣就篩選出壹些不被人體消化吸收的低聚糖和多糖,以原形到達結腸,為腸道細菌所利用,亦稱“結腸食品”。但是,其中有不少又因能為有害菌利用而被淘汰。保留下來的不為人體吸收,不為有害菌利用,僅為雙歧桿菌利用的物質作為雙歧因子而開發的有異化乳糖低聚糖、乳果低聚糖、低聚木糖、異麥芽低聚糖和大豆低聚糖等。雙歧因子促進雙歧桿菌生長的詳細機理尚不十分清楚,現壹般認為此類物質是雙歧桿菌合成細胞壁黏膜肽所必需,雙歧桿菌如缺乏此類物質,其細胞壁合成受阻,生長繁殖相續受到抑制。
雙歧因子是國際上微生態學研究新課題。為此,其稱謂在國內翻譯上尚未統壹,除雙歧因子外,尚有雙歧桿菌促生長因子、雙歧刺激因子、雙歧增生因子倍生因子等稱法。
最新資料,國際上雙歧因子制劑主要由以下幾類:
低聚糖類,如前面已介紹過的乳果低聚糖、果糖低聚糖、低聚木糖、異麥芽低聚糖和大豆低聚糖等,約二十余種。
蛋白水解產物及壹些蛋白質類物質,如胃粘膜蛋白水解產物,酪蛋白水解物等。
多糖類物質,如雲芝多糖的水提取物,胡蘿蔔素中的含氮多糖。
短鏈脂肪酸類物質,如費氏丙酸桿菌產生的丙酸脂等。
天然植物及中草藥的提取物,如茶葉中的茶多酚,人參中的人參皂、五加科植物的水提取物等。
上述雙歧因子中已工業化生產的多數是低聚糖類。我國雙歧因子的研究開發目前僅剛起步,形成規模化生產的單位還不多。國際上科學家的註意力已從生產雙歧桿菌制劑轉移到雙歧因子的生產上或高質量的活菌加雙歧因子的復合制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