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的食物詩
壹、李白與雕刻樊虎
蘇武松山夏勛的家
李珀
我寄住在吳淞山下的農家,內心感到非常壓抑和孤獨。
農夫的工作更忙,隔壁的女孩在整個晚上,不害怕寒冷的秋夜。
房子的主人,老婆婆,給我帶來了菇米,滿滿的像月光壹樣的白米。
想到這不禁讓我慚愧,幫了樸木的忙,再三婉言謝絕,不敢吃。
這首詩是李白在吳淞山與壹位姓荀的老婦人共度的壹段感恩之作。詩的第五句和第六句寫著:“跪入雕米,明月照素淡。”什麽是“刻胡子”?雕須指的是茭白。茭白是壹種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生長在中國的長江和湖泊地區。還有吳淞山在哪裏?安徽省銅陵縣。銅陵靠近長江,水資源豐富,適宜茭白生長。茭白作為“江南三大名菜”之壹,味道鮮美,鮮甜,酥嫩,是不可多得的美味佳肴。米飯是壹種受歡迎的烹飪方法。茭白,米飯加壹點香菇和壹勺豬油就能做出壹盤茭白炒飯,很家常,也是地道的江南美食。可想而知,在壹個樸實的農婦家裏,主人家端上了這樣壹盤香噴噴、誘人的米飯,倒映成“素菜”,在月光下熠熠生輝。難怪李白感嘆“三謝不能吃”。歷史上,除了李白,也有不少人對刻胡飯贊不絕口,如杜甫“憶刻胡飯,聞錦有湯”,宋玉《鳳府》雲:“主人女兒煮刻胡飯為臣,煮露葵花湯”。小小的茭白,能在走遍天下,嘗遍四季滋味的文人記憶中占據這樣的位置。不得不說,江南的水土是肥沃的,美人、美人、美食都沒有留下。
二、梅姚晨和河豚魚
範饒洲用中文吃河豚。
梅堯臣
春天,水邊的小洲生出了小草的嫩芽,柳樹吐在岸邊,花兒飛舞。
這時候河豚上市了,價格很高,超過了所有的魚蝦。
河豚的樣子就足以讓人覺得奇怪,而且它沒有食物。
肚子大得像頭大豬,眼睛突出,又像吳壹帶的青蛙。
煎的時候丟了東西,進了喉嚨就丟了。
像這樣傷害人命的食物,為什麽還要有人去吃?
我問過南方人,他們卻對河豚贊不絕口,贊不絕口。
都說魚真的很好吃,對毒沈默的人更像麻。
我無法反駁他們,反反復復的想,空洞的面對驚喜。
韓愈來到朝陽,開始怕吃蛇。
柳宗元到龍城沒多久就吃到了平靜的青蛙。
蛇和青蛙的形狀奇怪而惡心,但與人類的生活毫無關系,毫不畏懼恐懼。
河豚的味道超過了他們,但是隱藏的邪惡無邊。
美麗的東西也壹定很邪惡,古人這句話說得壹點也不差。
這首詩是梅在和範仲淹的壹次宴會上寫的。當時,梅剛剛卸任浙江建德縣令,他的好友範仲淹時任饒州知府。範邀請梅到廬山遊玩,意在安慰友人。在梅舉辦的宴會上,壹位客人告訴我們河豚魚非常好吃,這引起了範仲淹的渴望。另壹方面,梅·姚晨認為不值得為了享受美味的河豚而冒生命危險。寫壹首即興詩,勸範仲淹不要冒險品嘗河豚。這首詩恰巧讓梅名揚天下,但河豚有壹段時間被稱為“梅河豚”。梅的這首詩之所以壹時成名,還得益於梅的另壹位好友歐陽修的大力推薦。歐陽修在《六月壹日詩》中寫道,“梅嘗範詩《河豚》:“春芽萌動,春日花飛。河豚沒有魚蝦貴。河豚經常在春天的黃昏成群遊動,吃絮狀物,長胖。南方人多而芽為湯,雲最美。所以可知詩人只說了兩句就斷了,河豚的好處已經用完了。"歐陽修說:"春蕾生在春洲,花飛在春岸。河豚的時候,算上魚蝦也不貴。“兩句話就耗盡了河豚的美麗。並找出其“妙”。河豚主要生活在中國的沿海地區和河流中。長江汛期和春夏兩季很容易抓魚。中國古代最早吃河豚的記載是《山海經·北山景》中的“有肺有肺的魚吃了會死人”四個字肺魚”指的是河豚。早在先秦之前,人們就食用河豚而死亡。直到春秋戰國時期,吳越盛產河豚,被吳王譽為極品美食,甚至享有“Xi石”的美譽。河豚肝叫“Xi石肝”,河豚睪丸叫“Xi石乳”。早期的吳越人民英勇善戰,正是這種英雄氣概,才有了“冒死吃河豚”的勇氣。相比之下,梅雖然寫了壹句絕妙的話來形容河豚的美味,但他缺乏為食物而戰的精神。
第三,傅增與元宵
上元支竹詞
富增
桂花釀核桃,
河米如珠,井水洗凈。
看到馬甲的粉不錯,
試試賣風中元宵。
說起元宵節,那可是眾所周知的美食。傅增詩的前兩句“桂花滿核桃,米如珠井。”我以為是核桃奶酪餃子。核桃芝士餃子的特點是核桃搭配桂花,核桃的堅果味搭配桂花的清香,是健腦強身的佳品。詩中的馬家指的是北京的馬思遠,當時北京的元宵非常有名。元宵世界聞名。但是元宵節和吃元宵的習俗並不是同時產生的,相隔了壹千年左右。元宵節在漢武帝時期得到發展和重視。關於元宵節的“繁榮”有許多傳說,其中東方朔和元宵女孩的故事充滿了浪漫的感情。人們開始在元宵節吃元宵的書面記錄最早出現在宋代。那時候元宵叫“浮餃”、“水餃”、“乳糖餃”、“糖餃”。據《平遠續》、《廣濟四歲》、《大明頌》等史料記載,元宵作為慶祝元宵節的應時食品,始於宋代。因為元宵節壹定要吃“紫苑”,所以人們用元宵來命名。為什麽吃元宵的習俗相差那麽遠?我認為有兩個原因。首先,元宵的主要原料是糯米,這是上元支竹詞中的江米。糯米多生長在南方,北方人過去很少吃糯米,不熟悉它的吃法。到了宋代,政治中心和經濟中心都移到了江南,南方的食物開始向北方傳播。南方人愛吃的餃子也因其獨特的美味和美好的節日寓意而成為元宵必吃的食物。二、元宵的制作工藝。正如《上元竹枝詞》中所強調的“說馬家滴粉好”,好的江米粉對元宵的美味意義重大。糯米磨成細粉的技術,很久以前只存在於江南。即使在宋代,湯圓也壹樣珍貴美味。這在宋代姜白石的詩中可見壹斑,“客以鉤簾看禦街,市內珍寶壹時來,簾前花臺無路走,得還。”詩中的“寶”指的是元宵。珍貴大概是因為技術吧。由此看來,《上元支竹詞》中對元宵的描寫接近於簡單,但句句切中要害。
三首古詩,從主食到甜品,從唐朝到清朝,依然離不開壹個江南。江南地區受長江水系滋養,地勢平坦,土地肥沃,得天獨厚,條件優越。米、菜、鮮魚、美食,造就了江南的“才子佳人”、“人傑地靈”。壹切的起源都是土地的饋贈。古詩詞,美食與土地,“古詩詞”是歷史文化,“土地”是地理自然,“美食”是生活態度。只有在正確的時間和地點,我們才能享受美好的世界。難怪名人談詩談賦,總要買壹壇好酒,兩碟小菜,這世道真是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