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炸小魚
1980之後,生活變得越來越輕松,吃的東西也越來越多。到了春節,餃子有了各種雞鴨魚肉和包子。在這些美味中,我最忘不了的是媽媽做的炸魚。
我們小時候壹般不說“春節”,說“過年”。過年很忙。每年春節都要到了,離除夕還有20天左右。主要有兩個忙的內容:打掃衛生和做飯。打掃衛生是壹項累人的工作。妳必須用石灰粉刷墻壁。家裏的東西都搬到院子裏,打掃得天翻地覆。還有洗被子,床單,窗簾,所有能洗的東西。等這些工作做完了,我們就開始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做飯。我老家是四川的,不擅長做面食。我來新疆後,兩個鄰居做了很多種面食,特別好吃。我和姐姐經常去,經常吃。我媽媽努力學習來滿足我們的渴望。我和妹妹是貪吃貓,是媽媽的小幫手。做夠吃到正月十五的食物!饅頭,花卷,包子,各種甜的鹹的;炸油餅和麻花油果~那時候雖然條件不夠好,但是面粉還是夠吃的!
在為春節準備的所有食物中,我最喜歡吃媽媽做的煎魚。小魚是我爸從市場上買的五通黑。長約十厘米,上面有四五條黑線,故稱五道黑。這種魚可能是冷水魚,生長期長,肉質非常緊實,非常好吃。我買了凍魚,用冷水浸泡解凍,刮魚鱗,去腮,去內臟,洗幹凈控水,然後我媽用她的秘方腌制半個小時,然後用蛋清澱粉包好,放入熱油鍋裏,慢慢煎,直到魚變成金黃色,然後取出來裝盤,準備吃!媽媽會炒壹大鍋,是家裏必點的,也是最受客人歡迎的菜。那時候過年回家拜年的人很多。炸魚大部分是為了招待客人,我們家孩子吃的不多,基本上不盡興。但是,媽媽最愛孩子。剛出鍋的時候,鍋桌周圍的人都能吃壹兩。
?剛出鍋的小魚全身金黃油亮,熱氣騰騰,散發著誘人的香味。吃壹口!皮脆肉嫩,吃起來不忍心咽下去。這道菜也是我爸爸的最愛。不知道從那壹年開始,我就再也買不到這麽新鮮的五道黑了。父親去世後,我再也沒吃過母親做的炸魚。今年冬天,媽媽搬到縣城樓上住,在樓上過了壹年。過年的時候和我媽聊天,聊到之前過年,我就聊到了她做的幹炒魚。我媽說我高二姐姐的姐夫也在思念她的幹炒魚!
?湊巧的是,前幾天看到壹期《大家來聊聊》,中國科學院考古學家王教授介紹了食品考古。?在節目中,王教授深入淺出地介紹了我國的飲食文化。汴京的蟹黃包子,老北京的煎餅果子,青海出土的面條。這些,更是誘發了我對幹炒小魚的向往,讓我想起了春節裏更多難忘的味道。
是的,壹個國家有壹個民族的飲食遺產,在壹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當時的政治、經濟、科技發展狀況,反映出當時當地人的生產生活水平,所以就有了研究飲食考古的學問。對於壹個家庭來說,哪個家庭沒有幾道家常菜!家常菜可能是壹盤幹炒魚,也可能是壹盤自制泡菜。沒有那麽高大上,但是炒菜過程中的歡聲笑語,春節時全家人圍坐在壹起享受美味的場景,讓菜肴凝結了家的味道。壹個遊子,在離家千裏的時候,也會回家過年。他要回去看看做飯的人,嘗嘗心裏壹直惦記著的菜,重溫親人圍坐在壹起的美味溫馨,解解離家在外無法擺脫的悲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