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秋季養生 - 如何繁殖海虹

如何繁殖海虹

海紅是貽貝。

貽貝養殖技術

(1)種子生產

貽貝苗的來源有兩種:海區半人工采苗和人工育苗。海域所謂半人工采苗,就是在貽貝繁殖季節投放附著體,使苗種附著在人工附著體上,從而獲得大量的貽貝苗。目前,該海域半人工采苗是獲取種苗的主要途徑。

1.海域半人工采苗

(1)廟場

必須選在親體較多的海域,才能保證獲得足夠的幼體,達到高度集約化采苗的目的。該海域地形為半圓形海灣,灣外有島嶼遮擋風浪。灣內潮流平穩,海水理化性質穩定,附近無大量淡水註入,無汙染。雨季鹽度不低於18l,夏季水溫不高於29℃。海域餌料豐富,敵方傷害較小。

(2)附屬育苗設備

應具備耐久、附著力大、無毒、易收集、來源方便等條件。目前采蚌苗都是用紅棕色繩、白棕色繩、草繩、油草繩、竹繩、聚乙烯繩、舊輪胎、松枝、石頭、01貝殼。使用前處理成字符串。做成壹定的形狀以備摘苗。另外海帶苗簾也可以用來收苗,效果也很好。

(3)苗期

為了采集更多的幼苗,取苗器應在繁殖高峰期之前投入使用,這樣不僅可以采集大量的幼苗,還可以避免取苗器過早被其他生物占用,影響采苗效果。由於我國沿海水溫等條件的差異,貽貝在不同的地方產卵,即使是同壹海域,也有年份和海況不同的情況,造成附著苗種的年份不同。所以要根據每年水溫的變化,做好采苗預報,確定采苗時期。

(4)拋掛取苗機的方法

拋掛式取苗機應避免繩索纏繞,並應便於取苗、分栽和運行管理。以單筏掛為主,也可采用聯筏掛、單筏平掛、筏間幹掛。拋掛苗的數量要考慮到整個木排的浮力和取苗機的類型、厚度、長度。壹般25厘米左右掛壹個木筏,每個木筏掛200-250個木筏,掛在3米以內的水層。

(5)附苗後管理

附苗後要經常出海做好日常管理,檢查附苗量,及時清除附在浮筏和采苗機上的雜草和有害動物。隨著貝類苗種的生長,應及時增加浮力,防止下沈。

(6)收獲幼苗

幼苗附著後,2個月左右體長可達1 cm。此時貝類苗種附著性增強,離水後損失率低,有利於收苗和分包。收獲時間壹般在8月中下旬。有些地方在臺風季節到來之前就提前收割了秧苗。

2.人工育苗

(1)基礎設施

人工育苗的基礎設施包括水庫、水塔、育苗室、餌料池、育苗池等。

供水系統:人工育苗池必須選在海水未被汙染的海域,防止工業廢水、油類、酸、堿、農藥汙染。育苗池應配備水泵、進水管、蓄水池、水塔和過濾池,以保證海水的質量和數量。

育苗池:壹般深度1-1.5m,蓄水量4-5m3。

餌料池:根據育苗池的大小,其容積壹般應為育苗池的65,438+0/8-65,438+0/4,以保證充足的餌料供應。單個餌料池壹般2-3平方米,40-50厘米深。空氣要流通,光線要充足。誘餌池應該有壹個玻璃屋頂和白色瓷磚。

(2)引產

親貝的選擇與處理:親貝應選擇腺體發達、個體較大、無外傷的個體。個體越大,產卵量越大。體長5-6厘米的1-2歲母貝,壹次可產3-5百萬枚卵。壹只體長7-9厘米的3歲雌貝,大約能產10萬個卵。選擇親貝的時間應在人工產卵的前壹天或前壹天。親貝回收後,要切掉腳,洗掉殼上的附著物和汙泥,保持采卵海水的清潔,親貝盡量當天取回處理使用,因為出水時間過長會影響精子和卵子的排出和質量。

引產:引產的目的是濃縮親貝,釋放大量的精子和卵子。親貝能否正常大量排出精子和卵子,關鍵在於性腺成熟程度,性腺成熟程度好,不催產就能大量排出。如果性腺不夠成熟,只有人工刺激引產後才能大量排出。引產的方法有物理刺激、化學刺激和生物刺激。更有效和簡單的方法是在陰涼處進行幹燥刺激,並結合變溫刺激。具體操作是將處理好的親貝在陰涼處晾幹壹到幾個小時,然後轉移到常溫海水或比常溫高2-3e的海水中,很快就可以排出大量的精子和卵子。如仍不排出,可將水溫提高2-3度,加熱刺激1小時後可大量排出。

(3)受精和孵化。

產卵後撈出親貝,然後加入其水體0.1%-0.3%的精液攪拌海水使卵受精。卵子受精後,排出的精子和卵子帶來的多余精子和粘液、糞便被沖走。具體操作如下:先用80微米網眼的絲線過濾,除去糞便和未成熟的卵塊,然後讓水靜置40-60分鐘,再用虹吸管吸出上層海水的1/3-2/3,再加入新鮮海水,待卵沈澱後,再吸出海水,重復2-3次洗卵。

洗完卵後,要將卵分散在各池中孵化,以水底薄薄壹層為宜,定時輕輕攪動海水,提高孵化率。水溫16-17℃時,卵在受精後7-8小時開始旋轉漂浮,19小時發育為次擺線幼蟲,40小時發育為面盤幼蟲。此時,上層發育良好的幼體可移至幼體培養池進行培養。

(4)幼蟲培養

適宜密度:受精卵期500-800粒/ml,頂體幼蟲期10-20粒/ml。

加水換水:仔魚剛入池時,水深保持在30-40cm,以後每天加10cm。池塘滿了以後才可以用換水法,每天換總水量的1/3-1/2。

餌料:在D形幼蟲之前是自食性。水溫18-19.512時,受精後48小時發育成殼長100微米的D形幼蟲時開始攝食。所選餌料為新月菱形藻、三角褐指藻、微囊藻或全藻。當幼體進入殼頂幼體階段時,由於攝食量大,可以投餵個體較大的扁藻和鹽藻。比如投餵小型矽藻,前期要求達到每毫升池水7-8千只,隨著幼體的生長逐漸增加到1-2萬只;比如餵扁藻,前期每毫升池水有3-5千,後期有7-8千。幼蟲附著後,可增至每毫升池水1-20000個。

如果活餌不足,也可以用酵母粉(研磨)每升池水放0.5-1克,或用黃豆粉每升池水放2.5克左右。先將豆粉煮熟,然後過濾沈澱,取上層液體餵養。餵食時間壹般在每天換水後進行。

氧氣:為了保證幼蟲的正常發育,需要保證充足的氧氣。氧氣可以用曝氣機充入池中,也可以用長柄木耙慢慢攪拌,促進氣體交換。

光照:養殖過程中應避免強光和光照不均,室內養殖池表面光照強度壹般可控制在500勒克斯以下。過度的光照強度使幼貝沈入水底而死亡。

鹽度、pH、溫度:鹽度適應範圍為25% o-30% o(相對密度1.019-1.01)。PH值為7.2-8.2,不應超過8.8。適宜的溫度範圍是10-20r,特別是12-1812。

防止敵人傷害:

幼蟲的主要敵人是纖毛蟲和鞭毛蟲,養殖用的海水必須經過嚴格過濾。如果發現敵人,可以換水或者用適量的藥物治療。如加入新鮮巨案葉100g,淡水1l,煮沸5分鐘,將清液按5%的比例加入藻液中。4小時後,可以殺死白蟲而不影響扁藻。每升海水中加入5萬單位青黴素和50毫克鏈黴素,也能起到抑菌作用,促進幼蟲生長。

日常管理:

在育苗期間,必須每天記錄氣溫和水溫,必要時還應測量海水的相對密度、pH值和溶解氧並檢查光照強度,定期檢查仔魚的生長和攝食情況。

非正常附件期工作:

當幼體進入變態時,附著體應及時投放。壹般1/3左右的幼蟲有眼斑時,就可以放入苗附著體。投苗器時,要加大換水量,將池內養殖水集中,充分攪拌池水沖洗池壁,待幼體分布均勻後再投。擺放時,先鋪池底,再掛池壁,最後掛中間。放入附苗器後,停1-2小時後再慢慢往池中註水,幼蟲可在1-2天內附苗。

如果在池塘中養殖,可以增加水交換量,增加攝食暈,適當增加光照強度。01苗經過20-30天的池塘養殖,殼長會達到1 mm以上,池塘的環境已經不能滿足皮膚生長的需要,可以移海養殖。

(5)海上養殖

貽貝幼苗從室內轉移到海裏進行臨時繁殖和保護。由於生活環境突變,相當數量的幼蟲脫落、移動,造成嚴重的失苗。風浪是造成幼苗損失的重要因素,強光也可能刺激幼貝的遷移和損失。

苗木保護措施:

(1)加強貝苗下海前的鍛煉,使苗種出塘前池塘水的水溫和相對密度盡可能接近天然海水的條件,適當振動苗簾,增加貝苗附著能力。

(2)加強活水養殖,附苗後改為流水養殖,攪動海水促進足絲分泌,增強稚貝附著。

(3)增加投餵量促進稚貝生長,投餵量比附苗前增加壹倍以上。

(4)增加光照,因為育苗池光照弱,壹旦移到海裏,就適應不了。光照突然加強容易造成遷徙和脫落,需要逐漸增加光照強度,使其接近海上自然光照強度。

⑤下海時間要合適,過早落苗容易過晚影響生長。壹般在幼苗附著後20-30天內下海比較好。

出海後提高種苗成活率的措施;

①選擇好的暫養區,要求風浪小,水清,水流通暢,藻類浮泥和各種附著生物少,水質肥沃,水溫變化小。

(2)出海時,如遇大風浪,不宜栽種幼苗,以免脫落,同時運輸時應防止幹燥和強光照射,宜在早晚或陰天進行。臨時架子的浮力不能太大,要根據以後的增長情況逐步加大。

掛簾形式:有的單簾卷成“U”形,或卷成筒形,或兩簾平行橫掛,以減少風浪影響,降低出苗率。單吊信出海後壹周左右可以開,吊簾水深2-2.5米,之後視苗長勢提高到1-1.5米。

為提高苗種成活率,可在苗簾上套壹個網眼約為2毫米的網袋,然後掛在海面上暫養,可防止敵害和幼貝逃逸。

(2)培養

1.選擇繁殖地

繁殖地宜選在水流平緩、水質肥沃、天然餌料豐富、低潮線以下風浪平靜的淺內灣。水深5-20m,沈積物鹽度18% O-325'oo(翡翠貽貝鹽度11% O-305'oo)。海域水溫0-29e,夏季不宜超過29'C,冬季封凍期不宜過長。綠色貽貝的適宜水溫為12-32C。這個海域沒有汙染

2.養殖設備及其設置

目前國內的養殖主要采用單筏吊養的方式。單筏包括筏體、樁纜、木樁、浮子、吊繩、耕田機等部分。筏體每根長度為50-65米,筏體由化纖制成,壹般直徑在10 mm以上;樁纜長度為滿潮時養殖區水深的兩倍;樁為木材或水泥,長70-100 cm,另壹端鉆圓孔,打樁時插入桶芯;浮子可以是玻璃球、塑料球、葫蘆頭等。壹般每只筏在發展後期需要40-60只左右的浮子;掛繩最好用直徑5 mm的聚乙烯繩,掛深1.5-2米。

由於貽貝的過濾能力較大,排筏不宜設置過密,以免餌料不足或水質惡化。壹般筏區間距30-40m,排距6-8m。以30-40個木排為壹個區域,區域呈“田”形或垂直布置,區間內應留有寬敞的航道。同時要考慮風和水流對設施的影響。如果風是主要的破壞因素,就要考慮順風脫架;如果水流是主要因素,就要下架下遊。

3.分苗放養

分苗是將附著在取苗器上的貽貝苗剝掉,按照養殖所需的密度均勻地附著在養殖設備上。

(1)養殖設備

培養箱:又稱培育繩,用堅固、防腐、防蛀、價格低廉、來源廣泛、不掉苗的材料制成,如直徑為1.2 cm的紅棕色繩子3-4根。聚乙烯繩、草繩、橡膠繩、木棒、木板也可以。裹秧用的網和繩:裹秧用的網可以是廢舊小網、棉網、化纖網,也可以是聚乙烯特制的網。裹苗網的長度比培育器長30-50厘米,寬度和網眼根據貽貝苗的大小而定。在開始階段,包裹幼苗的網可以是30厘米寬。1厘米網目,40厘米寬,1.5-2.5厘米網目可用於采後育苗。

吊繩:壹般用直徑5 mm左右的聚乙烯繩。為了防止培養箱轉動,可以使用雙股掛繩。

(2)分苗時間和密度

當苗體達到1 cm左右時,即可分苗。次年6-8月可分秋苗;當年8月-65438+10月春苗分歌。在上述時間內,應盡早分苗,以獲得高產。

壹個4-5厘米長的貽貝需要占據1-1.5厘米的附著面。因此,可以根據培養箱的表面積來計算幼苗的數量。壹根周長為10 cm,凈長為L米的養殖繩,可以附著600-1000只貽貝。秋季采收的貽貝因體積較大,占用附著面積較大,可按每平方厘米0.4-0.6個的密度分苗。總之,育苗密度的原則是不影響蚌的生長,不造成脫落。太密會影響生長,太稀會影響產量。

(3)分苗方法

分苗方法有裝苗、接繩、繞繩賣苗、夾苗、流水分苗、網箱分苗。目前主要采用前三種方法分苗。

包苗:用網將貝類苗包裹在中耕機上,待貝類苗附著牢固後,再將網取下。01苗種包裝前應進行處理,將相互附著的貝類分開,洗去貝類上的浮泥雜質。分苗時不同規格的苗要分包,有利於生長和收獲。包苗時,每根繩子都要按照規定的密度縫合。縫線要緊,太松會造成貝苗堆積,太緊會使貝苗難以附著。撤網的時間取決於貝類苗種的大小和水溫。小苗附著快,大苗附著慢;水溫在20-24℃時,幼苗附著較快,但低溫時幼苗附著較慢。

繞繩分苗:7月中旬至8月中旬,將苗繩纏繞在栽培繩上,水溫22-24℃,可附著在栽培繩上2天。

拼接繩分苗:根據貝類苗種的移動習性,將收苗繩和養殖繩拼接在壹起,就可以達到分苗的目的。壹般2-3天就可以拆卸摘秧繩了。此時貝類苗種系在取苗繩和養殖繩上,可用於養殖。

4.形成期管理

(65438+

(2)及時調整水層

貽貝的生長與水層的深度密切相關,下層在高低溫下生長良好。春天,表層生長迅速。因此,應根據貽貝01的生長需要,及時調整養殖水層,促進生長——特別是夏季水溫升至29℃以上時,貽貝容易死亡。因此,在夏季水溫超過29'C的海域,應度夏,減少養殖水層。

(3)餵養貝類和藻類

養殖貝類和藻類是互利的。貽貝的代謝產物為海帶提供有機肥料,增加海域氮含量。貽貝排出的二氧化碳01增加了光合作用的原料,貽貝吃與海帶爭奪肥料的浮遊植物。培養海帶改善了貽貝的水質。海帶光合作用釋放的氧氣有利於貽貝的呼吸,而海帶對貽貝起到遮光作用,施加在海帶上的肥料也孕育了貽貝所需的食物。

貝類和藻類的養殖方式有三種:間隔養殖、筏式養殖和繩式養殖。其中,間隔維護管理方便:繩間維護效果顯著,但容易纏繞磨損,管理不便。

(4)建立安全檢查制度

暴風雨前後檢查,及時消除不安全因素,經常檢查浮標、木樁、繩索是否安全。

(5)防凍

入冬前必須及時采取防凍措施。木排要沈到低潮線以下1-2米,用15-20公斤的石頭壓住木排,並適當去掉浮體。

(6)抗下沈

由於河蚌的重量較大,繩子重20-25公斤以上,很容易斷掛繩,墜入海底,要及時加固。

(7)防脫落

如果貽貝密度過高,容易脫落,此時就要合理分苗。此外,大風大浪和淤泥也容易使貝類苗種脫落,應針對各種原因采取相應措施。

(八)消除敵人的傷害

當木筏下沈時,尤其是落到海底時,很容易被海星、海燕、章魚等敵人吃掉。所以壹定要註意防止沈沒,同時要防止海鞘和牡蠣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