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秋季養生 - 我的死亡——黴菌引起的慢性蕁麻疹過敏

我的死亡——黴菌引起的慢性蕁麻疹過敏

蕁麻疹,俗稱皮疹,是由於皮膚、粘膜小血管擴張、通透性增加而引起的局限性水腫反應,壹般在2 ~ 24小時內消退,但反復出現新的皮疹,病程長達數天至數月,甚至有生命危險。頑固性瘙癢會對患者的生活質量、睡眠、工作、情緒產生嚴重影響。

專家說,最近6年,我國蕁麻疹患病率從15%上升到25%,患者增加了10億。可見蕁麻疹的規模之廣,危害之大,是相當可觀的。尤其是寒冷的冬天,身上出現蕁麻疹,又癢又紅,越撓越癢。為什麽會這樣?

蕁麻疹是怎麽形成的?

我們的腸道免疫系統是對抗腸道內壞細菌的第壹線,因為腸道的表面積最大,也是接觸外來細菌最多的地方。腸道的基本功能是從食物中吸收營養。因為營養物質是維持健康的主要來源,所以腸道免疫防禦系統必須能夠區分營養物質和細菌,使食物的營養物質能夠順利通過小腸黏膜,不會被免疫系統排斥,從而達到防禦和吸收的雙重效果。

當我們的腸道免疫系統感知到細菌正在靠近時,免疫細胞會分泌免疫球蛋白A(IgA)來攻擊細菌。但如果食物成分接近,就會自動分泌免疫球蛋白E(IgE)或G(IgG),當免疫球蛋白E分泌過多時,就會引起過敏反應。

在腸道免疫系統中,有壹種“免疫耐受”機制,會抑制免疫系統分泌免疫球蛋白E(IgE)或G(IgG)對食物成分隨便引起過敏反應。而過敏體質的人,由於“免疫耐受”機制出現問題,所以在食用某種特定食物時,腸道免疫系統會分泌過多的免疫球蛋白E(IgE)來攻擊食物成分,於是就產生了蕁麻疹。

蕁麻疹是典型的IgE介導型,由IgE介導的肥大細胞脫顆粒,釋放組胺等炎癥介質引起。毛細滲透率的增加產生了風團。血管擴張引起的紅斑和炎癥介質刺激受體引起的瘙癢。經典理論認為,抗原與皮膚肥大細胞表面受體上的特異性IgE結合,刺激肥大細胞釋放組胺等炎癥介質。目前對慢性蕁麻疹發病機制研究最多的是IgE介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理論,有足夠的證據證明大部分蕁麻疹患者體內存在功能性的抗IgE受體抗體和能使皮膚肥大細胞或嗜堿性粒細胞脫顆粒的抗IgE抗體。血清總IgE高於正常,或嗜酸性粒細胞或嗜中性粒細胞較高。通過對皮膚組織提取液的檢查,發現皮疹和非皮疹區組胺水平升高,組胺釋放因子可激活肥大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釋放組胺。

科學證明,蕁麻疹患者免疫系統的IgE免疫球蛋白比正常人高1-10倍。這些較高的IgE會擾亂人體的免疫系統,使其產生敏感體質,從而導致蕁麻疹,從而加強蕁麻疹的免疫防禦功能,提高對環境的適應能力。

蕁麻疹怎麽辦?

1,遠離過敏原

蕁麻疹是壹種過敏性皮膚病。想要盡快控制病情,防止蕁麻疹復發,就必須找到自己的過敏源。最好去醫院檢查壹下自己的過敏原是什麽。只有盡早找到過敏原,在生活中遠離這些過敏原,蕁麻疹才不會復發。生活中有很多過敏原,自己去找很麻煩。

2.改善過敏體質

蕁麻疹的傳統治療方法往往無法把握病因和針對性治療。多采用口服抗組胺藥,皮質類固醇多為暫時抑制。長期或大劑量外用皮質類固醇會導致成癮和藥物依賴。最常見的是服藥後病情會好轉。壹旦停藥,用藥部位的原發病會加重。建議通過免疫調節過敏體質,減少反復蕁麻疹的發生頻率。

現代醫學通過對蕁麻疹的研究發現,補充抗過敏益生菌可以從內部改善過敏體質。蕁麻疹的根本原因是患者的體質問題和免疫球蛋白(IGE)分泌失衡,結果是IGE值偏高。治療上要從根本上降低IGE值,平衡免疫球蛋白。

大量的動物實驗和臨床實驗提供了有力的證據,證明增加消化道益生菌的數量可以預防甚至治療蕁麻疹。新民康抗過敏益生菌精選的六大專利菌株科學配比,改善腸道內有益菌生態,提高全身黏膜突出細胞遊走能力,調節全身免疫功能,緩解過敏癥狀;由六株菌復合而成的新敏康抗過敏益生菌可調節TH1型免疫反應,從而降低過敏性鼻炎患者血清中過量的IgE特異性抗體,緩解過敏癥狀,調整過敏體質。與單純藥物治療蕁麻疹相比,新敏康抗過敏益生菌能產生良好的整體療效,有效提高過敏患者的生活質量。與單壹抗過敏菌株相比,免疫調節抗過敏能力更全面。

3、做好日常護理。

保持飲食清淡。平時要多喝白開水,也可以適量喝點果汁和蜂蜜,可以保濕保養皮膚,緩解皮膚瘙癢的癥狀。平時也要多喝綠豆粥和海帶湯,可以起到消炎抗菌的作用,也有利於蕁麻疹的改善。多吃新鮮的綠葉蔬菜和水果可以清熱解毒,所以患者要多吃水果和蔬菜。

禁止辛辣食物是必要的。平時要避免吃麻辣燙、火鍋等食物,也不能經常吃辣椒。不要吃易引起身體上火的刺激性食物。不要喝酒、抽煙或喝碳酸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