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多少物種?急!!!!!!!!!!!!!!!!!!!!!
物種是生物物種。自地球上出現生命以來,經歷了大約三四十億年的漫長演化過程。今天,大約有500萬到10萬種動物、植物和微生物。這個數字只是曾經生活在地球上的物種的極小壹部分。在過去的地質年中,更多的物種滅絕了,但新的物種形成了。所以物種滅絕是客觀規律。然而,自從地球上出現人類以來,生物物種的進化不僅受到自然因素的影響,還受到人為因素的影響,即許多物種的滅絕都是由人類活動直接或間接造成的。
通過長期的社會生產實踐,人類逐漸認識到,為了生存和持續發展,必須重視對生物資源——自然界中許多物種的保護。只有把物種的利用和保護結合起來,才能保證當代人和後代的繁榮。在經濟不斷發展、人口急劇增加的今天,保護物種的迫切性尤其超出人類歷史上的任何時代。
所謂物種保護,是指保存壹個生物的遺傳基因。人們常說物種既包括野生物種,也包括人工培育的物種,但人工培育的物種只是所有物種中極小的壹部分,所以物種保護主要是保護野生物種。
2.物種保護的意義
生物界的各種物種是自然界的基本組成部分,是全人類擁有的重要自然財富。人類的食物、醫藥、工業原料等等都需要生物,而科技的創造和發明,文化、藝術、教育、美學的進步和發展,也都離不開多元的生物世界。因此,物種不僅具有巨大的經濟價值,還具有金錢無法估量的科學和精神價值。
物種保護的意義有以下幾個方面:
1)物種為人類提供食物來源。作為人類基本食物的農作物、家禽和家畜都起源於野生祖先。
2)野生物種是培育新品種不可缺少的原料。人工飼養或培育的動植物,需要自然界野生祖先和近親的遺傳物質作為培育新品種的基礎。
3)物種是很多藥物的來源。我國傳統醫學中的中草藥大部分來自野生動植物,現代醫學藥物越來越依賴野生動植物。隨著醫學研究的深入,越來越多的物種被發現具有藥用價值。
4)物種資源提供大量工業原料。自然界的動植物提供了人類所需的各種原料,如毛皮、皮革、纖維、油、香料、樹膠脂等。
5)具有重要科學研究價值的物種。生物的各種器官和生理功能可以給科技發明帶來很大的啟示。如雷達和聲納,對生物機制是有益的。
6)環境和生態效益。各種物種是生物系統不可缺少的壹部分。生態系統中生物之間、生物與非生物環境之間的物質循環、能量流動和信息傳遞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當壹些物種在生態系統中消失時,可能會導致系統的功能失調,甚至整個系統的崩潰。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只是對科技發展到現階段的認識。很多目前被認為無足輕重的物種,可能具有重要的價值,需要人們去發現。就醫學價值而言,世界上只有壹小部分動植物得到了充分的研究。許多野生動植物還具有醉人的觀賞價值,可以美化人們的生活,陶冶人們的情操。許多生物物種也是人類文學、藝術、攝影、舞蹈等文藝作品中描寫和描繪的對象,給人以美的享受。
因此,保存盡可能多的自然物種,保持遺傳多樣性,以維持自然生態平衡,為當代和後代的食品、養殖、醫藥、科技、文化和藝術的發展提供材料,是非常重要和不可替代的。
(二)中國的物種資源
中國幅員遼闊,自然條件復雜,孕育了豐富的物種資源。據統計,我國約有苔蘚植物、蕨類植物和種子植物3.2萬種,占世界種類的10%。動物資源占世界鳥類的13%,哺乳動物的12.88%。脊椎動物約5000種,其中魚類2864種,兩棲類279種,爬行類376種,鳥類1186種,哺乳動物545種。無脊椎動物種類很多,包括昆蟲,國內研究的種類很少。目前很難準確統計,粗略估計不下654.38+0萬種。中國已發表的微生物超過65,438+00,000種。除去名稱不同的同壹事物,實際公認的約有8000種,占世界已知種類的11%,其中粘菌260種,真菌7500種,細菌300種。中國不僅物種資源豐富,而且在動植物上也有自己的特色,因此特有屬種豐富。大約有200種植物是中國特有的。數十種動物為中國特有或主要分布於中國。而且中國還擁有豐富的經濟動植物資源,中國也是世界栽培植物的重要起源中心之壹,農作物、果樹、蔬菜等超過17000個品種。
綜上所述,我國物種資源具有高度豐富的物種多樣性;生物物種的獨特性高;生物群的起源是古老的;經濟物種極其豐富等等。
生物資源是壹種可再生資源,只要合理利用,應該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然而,在過去的壹個世紀裏,由於過度利用甚至掠奪性開發,中國的生物資源遭到了巨大的破壞。森林的過度砍伐使生活在森林中的野生動物數量和種類減少,壹些物種滅絕,許多物種瀕臨滅絕;草地退化嚴重,商品率降低;對生物資源還缺乏全面深入的研究,有些資源還處於家庭背景不清的狀態。
(3)物種資源保護
1,物種資源和生物多樣性受到威脅的現狀
1)物種和遺傳多樣性受到威脅
中國雖然物種多樣性豐富,但由於近年來人口快速增長和經濟高度發展,對資源和生態環境的需求增加,形成強大壓力,導致許多動植物嚴重瀕危。根據我國生物和自然資源科學考察積累的大量資料,約有398種脊椎動物和1009種高等植物瀕臨滅絕。
此外,許多水域中壹些經濟價值高的物種和敏感物種正在逐漸減少甚至消失,我國栽培植物遺傳資源也面臨著嚴重威脅。
2)生態系統威脅的現狀
人為活動不斷破壞和惡化生態系統,已成為中國最嚴重的環境問題之壹。生態破壞的形式主要表現為森林減少、草地退化、農田沙化退化、水土流失、沿海水質惡化、赤潮頻發、經濟資源銳減、自然災害加劇。
陸地生態系統中分布範圍最廣、生物量最大的森林資源,長期以來被亂砍濫伐、亂砍濫伐和森林病蟲害破壞,面臨嚴峻挑戰。
約占我國國土面積1/3的草地,近20年來草地產量減少了1/3 ~ 2/1,特別是北方半幹旱草原,由於過度放牧、毀草和鼠害的影響,草地產量不高,草地生態系統嚴重退化。在草原破壞和沙塵暴活動加劇的威脅下,北方荒漠化進程加快,荒漠化面積大幅度增加。比如上世紀50年代,鄂爾多斯高原荒漠化面積只有2000萬畝,80年代初達到6000多萬畝。同時,有4000多萬畝草地水土流失十分嚴重。水生態系統也遭到嚴重破壞。近30年來,我國濱海濕地已圍墾700多萬公頃,加上自然淤積和人工填海,對圍墾區附近廣大水域的海洋生物資源產生了深遠的不利影響。20世紀50年代初,中國南部沿海有5萬公頃的紅樹林。由於幾十年的大規模開墾和砍伐森林,紅樹林遭到嚴重破壞。目前只剩下2萬公頃紅樹林,部分已經退化為半紅樹林和亞生疏林。珊瑚礁廣泛分布於海南島1600km海岸,約有1/4海岸段,礁區生物資源豐富。然而,近十年來,海南島沿海80%的珊瑚礁資源遭到破壞,由於當地居民采礁燒石灰和制作工藝品,壹些沿海珊瑚礁資源瀕臨滅絕。由於大規模的水利、電力工程建設和圍湖造田,淡水生態系統遭到嚴重破壞。例如,長江流域的大量湖泊濕地被改造成了農田。僅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省就開墾了17萬畝。湖北被譽為“千湖之首”。目前只剩下326個湖泊,湖面從654.38+02.5萬畝減少到355萬畝,不僅減少了濕地和水生物種的棲息地,帶來調洪能力的下降,也堵塞了壹些重要經濟魚類的洄遊通道。這些都造成了生物多樣性和物種資源的減少。
2.物種資源和生物多樣性受到威脅的原因。
1)棲息地交替。從高度多樣化的自然生態系統到簡單單壹的生態系統,這種變化可以改變物種種群結構,減少或喪失物種資源。
2)過度捕捉。過度采伐使采伐率高於物種種群的自然繁殖能力,導致物種滅絕。
3)化學汙染。化學汙染,如酸雨沈積、過度使用殺蟲劑、釋放重金屬化合物和其他有毒物質,已經影響到土地、淡水和近海生物。
4)氣候變化。氣候變化,如全球二氧化碳的積累和臭氧層的破壞,可能會改變世界各地生物群落的分布邊界。
5)物種引進。在壹個地區或壹個穩定的自然生態系統中引入壹個新物種,可能會導致這個地區或系統中原有物種的滅絕。
6)人口增長。隨著工業革命、全球貿易和化石燃料利用的發展,世界人口增長不同程度地破壞了自然環境,嚴重威脅了物種的生存。隨著中國人口的增長和經濟的發展,對自然資源的需求越來越大。過度砍伐森林、開墾草原、過度放牧、不合理開墾湖泊沼澤、過度利用土地和水資源,導致生物生存環境遭到破壞甚至消失,影響了物種的正常生存。
3.中國物種資源保護的對策
1)摸清背景,摸清現狀,制定保護方案。應對其自然條件、地理景觀、動植物、種群資源儲量、季節物候、歷史變遷、社會狀況等進行調查,並根據其功能和數量采取不同的保護措施。
2)加強法律管理。保護野生動物,加強法制管理,控制和防止野生動物資源的減少和破壞,特別是防止珍稀物種的滅絕。
3)加強生物資源保護的科學研究。在生態學理論的指導下,根據生物資源(種群、群落和生態系統)的生物學特性、生長規律和其他生態學特征,對其進行保護、管理和可持續利用的研究和實施。如最大可持續產量原則。我們應該研究它的滅絕,並對防止危險和滅絕的方法進行實驗。
4)建立保護區。建設自然保護區是保護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的基本途徑,也是保護動植物資源的有效措施。
5)加強國際合作。積極開展物種保護的國際合作,在國家間就遷徙物種保護進行相關信息交流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