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魚是什麽魚?
黑魚屬於鱸形目,獨活科,俗稱鯔魚、鯡魚、黑魚等。是獨活科中體型大、生長快、經濟價值高的珍貴淡水經濟魚類。黑魚骨刺少,含肉量高,營養豐富,高於雞肉、牛肉所含的蛋白質。據測定,每100克黑魚肉含蛋白質19.8克、脂肪1.49克、碳水化合物1.2克,並富含人體所需的鈣、磷、鐵、鋅等營養成分。烏鱧入藥後,具有祛瘀生新、滋補調養等功效。術後黑魚可以生肌、補血、促進傷口愈合。因此,黑魚壹直受到東南亞國家和港澳市場的歡迎,是我國出口的重要水產品之壹。我國的烏鱧人工養殖剛剛起步,前景看好,但仍有許多問題亟待解決。現將烏鱧的生物學特性和養殖技術敘述如下:1 .烏鱧的生物學特性。形態特征烏鱧身體呈長圓柱形,尖端呈蛇形,尾部圓而扁平。上下頜骨均較薄,犁骨和腭骨上有犬齒,鰓裂較大,與面頰不相連。鰓耙厚而短,排列稀疏。鰓上腔內有發達的鰓上器官,可以直接進行氣體交換。因此,只要保持魚鰓和身體濕潤2 ~ 3天,黑魚就不會死亡,便於運輸。黑魚全身長滿圓形鱗片,頭和背部呈暗黑色,腹部呈灰色,側邊有兩排不規則的大黑點。背鰭和臀鰭很長,背鰭條47 ~ 52條,臀鰭條31 ~ 36條,胸鰭條17條,腹鰭條1 ~ 5條,側線鱗6069條,棘推骨52 ~ 60塊。體長為體高的53 ~ 6.2倍,頭長的3.0 ~ 3.3倍,尾柄長為尾柄高的0.6倍。2生活習性黑魚喜歡生活在河流、湖泊、水庫、溝渠、港灣以及低窪沼澤的靜水和草地區域。黑魚對水質、水溫等外界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特別強,即使在其他魚類難以生存的水環境中也能生存。烏鱧的生存水溫為0 ~ 41℃,最適水溫為26 ~ 28℃。冬天水溫過低時,它的後半身浸沒在泥土或幹草中,頭露在水中,不吃不動也能存活。烏鱧耐缺氧,能在渾濁缺氧的水中生存。它將頭探出水面,借助鰓器官直接呼吸空氣中的氧氣。即使在少水甚至有水的情況下,只要鰓和體表保持壹定的濕度,也能存活很長時間。黑魚擅長跳躍,容易逃跑。壹條800-1000克的黑魚可以躍出水面1-2米。在雨季,食物不足或其他條件不適宜時,黑魚往往會躍出水面,出現“過道”現象。所以要註意黑魚養殖的防範和逃生。3.食性與生長黑魚是典型的兇猛肉食性魚類,主要以小魚、蝦、青蛙和蝌蚪、野生昆蟲等水生動物為食。由於魚的大小和棲息地不同,它們吃的食物種類也不同。在魚苗階段,以橈足類、枝角類和搖蚊幼蟲為主要食物。體長超過30 mm時,以水生昆蟲為主,也吃壹些小魚小蝦。體長超過80 mm時,以魚蝦為主。值得註意的是,隨著魚的生長,黑魚有在食物不足或大小相差很大時自相殘殺的習慣。因此,對烏鱧要註意放養規格的壹致性,特別是在魚苗培育階段,要根據大小進行多層次的分養。在自然條件下,2齡前烏鱧生長加速,生長旺盛。2齡後進入性成熟階段,魚的生長速度變慢。人工投餵條件下,烏鱧魚苗可達200 ~ 300克/尾,二齡魚可達1500 ~ 2000克/尾。4.性成熟年齡和繁殖季節不同地區烏鱧性成熟年齡和繁殖季節略有差異。長江流域烏鱧的性腺在冬季2齡、體長30cm以上時即可成熟,產卵期為5-7月,6月產卵量最高。黑龍江流域的烏鱧必須越冬2年以上,性腺長35厘米以上才能成熟。其產卵期為6-8月,產卵高峰期在7月。二、烏鱧魚苗的養殖隨著烏鱧養殖的發展,對烏鱧魚苗的需求會越來越大。只捕撈野生魚苗進行養殖,不僅數量少,而且質量差,規格不規範。因此,黑魚魚苗的人工繁殖成為必然趨勢。1.烏鱧親魚的選擇和培育(1)烏鱧親魚的來源和選擇烏鱧親魚的來源主要在兩個方面:壹是結合江河湖泊冬季捕撈,選擇和保留親魚;二是池塘培育和選擇親魚。選擇和保留親魚的主要標準是:體格健壯,無疾病或損傷,體重750g以上,2冬齡,性成熟,雌雄比為1 ∶ 1。2烏鱧親魚培育池:面積壹般為300 ~ 400 m2,不宜過大。水深1.2 ~ 1.5 m,土池底部設置0.8 ~ 1 m高的尼龍網,防止黑魚出逃。放養前,每畝池塘用50 ~ 60公斤生石灰消毒。親魚放養:親魚數量多,可單獨飼養,每100平方米8 ~ 10組,適當飼養鰱魚、鱅魚品種,調節水質。飼料投餵:投餵烏鱧親魚的主要飼料是小魚小蝦,水溫達到18℃以上即可投餵,水溫在23 ~ 27℃時攝食量大增,投餵量為親魚體重的10% ~ 15%。投餵的小魚小蝦,大小要新鮮可口。飼養管理:主要註意親魚的產前產後培育,經常添加微流水,保持水質新鮮。此外,在親魚池的中心或周圍種植水葫蘆或水花生等水生植物,方便黑魚躲藏、攝食和調節水質。2.人工產卵(1)產卵池和魚窩的準備。黑魚的產卵池最好是土池,不傷害親魚,面積20 ~ 30m2,水深1.2 ~ 1.5m,產卵前應對池塘進行徹底的清理,並用生石灰消毒,消滅野生魚、蛙卵等有害生物,並做好圍欄,防止其他動物進入。黑魚有築巢習性,產卵池可用柔軟、新鮮、無毒的水葫蘆、水花生或馬來眼子菜制成,在親魚註射催產素後放入產卵池。(2)催產的藥物和方法烏鱧催產的藥物種類很多。實際生產中,常用兩條鯉魚+HCG 1000 ~ 1500 IU/kg或DOM+HCG 1000 ~ 1500 IU/kg,雄魚用量為雌魚的1/2。註射分兩次進行,第壹次註射為促進性腺進壹步成熟藥物總量的1/3 ~ 1/4,第二次註射在15 ~ 20小時後進行。註射的部位壹般是胸鰭根部,註射到體腔內。(3)親魚配對與產卵親魚註射催產素藥物後,根據個體大小,雌雄按1: 1配對放入產卵池,每個產卵池要放1-2對,防止“求偶鬥爭”影響產卵率。水溫20 ~ 25℃,作用時間25 ~ 30小時,即可產卵。親魚發情產卵時保持安靜。3.受精卵的孵化親魚產卵後,受精卵及時孵化。人工孵化烏鱧受精卵的方法有多種,可根據實際情況靈活使用。(1)產卵池孵化:產卵後只撈出親魚,受精卵繼續在產卵池孵化。需要註意的是,孵化池保持微流狀態,不斷更換淡水。此外,還要註意防止其他魚和青蛙進入池中。這種方法省時、省力、成本低,受精卵不受損傷,孵化率高,適合家家戶戶生產。(2)孵化環孵化:將魚巢連同受精卵壹起移入孵化環集中孵化,每立方米水中放入2 ~ 3萬枚受精卵,有流水的沖力,註意勤洗紗窗,防止水淹。這種孵化方式的優點是受精卵集中,易於管理,適合大型孵化場。(3)網箱孵化:將魚窩和受精卵壹起移入網箱。設籠的地方要求淡水,無汙染,有壹定的流水,每立方米水10000 ~ 12000個卵。籠養操作簡單,易於管理,既適用於少量孵化場,也適用於大量孵化場。3.黑魚的食性馴化和魚苗培育黑魚的食性馴化和魚苗培育是黑魚人工養殖的壹大技術難點。各地普遍反映“烏鱧易育苗難養殖”。開花成活率最高只有50% ~ 60%,壹般20% ~ 30%,甚至更低。因此,提高烏鱧苗種培育的成活率,降低生產成本,是壹個亟待解決的技術難點。1.幼體的馴化初孵幼體體質較弱,活動能力差,浮於水面或臥於水生植物等附著物旁,以自身卵黃為營養來源。隨著卵黃囊逐漸被吸收縮小,仔魚不斷發育,活動能力增強,可以自由遊動,開始主動攝食,攝取混合營養。這個時候是烏鱧仔魚死亡的高峰,所以要小心馴養。其馴化方法如下:(1)及時投餵。當卵黃囊消失,魚苗從外部攝食時,用浮遊生物網將浮遊生物撈出,用30-40目篩過濾2-3天,濾液在培養箱中均勻溢出。如果食物仍不能滿足其需要,可餵熟蛋黃,每萬尾魚苗餵1-2個熟蛋黃,用30-40目篩過濾,濾液均勻灑在培養箱內。(2)保持水的新鮮。魚苗脫模後,大量的卵膜和油脂漂浮在水中或沈入水底,所以要經常保持壹定量的微流水,增加水中的溶解氧,排除卵膜和油脂。(3)註意防病。烏鱧在魚苗階段最易感染水黴菌,壹般用0.1 ~ 0.2g/m3孔雀石綠水消毒。經過8 ~ 10天的馴化,魚苗可長到10 ~ 15毫米,變黃。隨著魚苗大小和密度的增加,對餌料和溶解氧的需求也增加。此時應及時轉入種子培育。2.魚苗培育(1)土池培育魚苗①對魚苗池的要求:以土池培育烏鱧魚苗為佳,面積壹般為50 ~ 100m2,便於投餵、操作和管理。放養魚苗前,先排幹池塘水,用生石灰徹底清理池塘,施足基肥,改善水質,讓魚苗入池就能吃到食物。(2)魚苗放養:魚苗放養前,先放20 ~ 30條試魚,看水體藥性是否消失。放流魚苗應同批孵化,放養時水溫差不得超過2℃。放養密度取決於餌料、養殖技術和養殖規格,壹般放養密度為60 ~ 80尾/m2。之後會根據生長情況和養殖時間逐步篩選稀釋魚苗。還有的壹次放40 ~ 50條/m2,直接養殖大規模魚種。③飼料投餵:馴化仔魚入池時以浮遊動物為食。隨著魚苗的長大,攝食量增加,而池塘中的浮遊動物逐漸減少。這時候壹方面可以通過繼續施肥培養浮遊生物,另壹方面可以加入豆漿。經過15 ~ 20天的培育,當魚苗大於3厘米時,其食性開始發生變化,攝食量進壹步增加。單靠浮遊動物已不能滿足其生長需求。此時可在餐桌上投餵魚糜進行馴化,2 ~ 3天後加入少量人工配合飼料混合魚糜,然後逐漸增加人工配合飼料的比例,減少魚糜的用量,直至全部使用人工配合飼料。④養殖管理:a .及時調解水質。在魚苗培育過程中,由於施肥和投餌,剩余的糞渣餌料最容易使水質惡化。因此,烏鱧魚苗培育過程中,應每隔2 ~ 3天換水壹次,每次換水量為池水的1/3 ~ 1/4,先排水後灌水。此外,在魚苗池中移植壹些水生植物如水花生或水葫蘆,以凈化水質,為魚苗提供庇護和食物。b .及時分開餵養。魚苗生長規格差異較大時,黑魚有吃大吃小的習慣,尤其是食物缺乏時。因此,黑魚魚苗養殖要及時拖運、篩選、分別飼養,同壹池塘的魚苗要大小壹致,避免弱肉強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