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葉功效主治是什麽?怎樣鑒別?
枇杷葉
又名:杷葉
性味歸經:味苦,性平;歸肺、胃經。
清熱、化痰、止咳之常用藥
枇杷葉是傳統止咳平喘的常用藥物,有化痰止咳、和胃降逆的功效。《新修本草》中記載,枇杷葉“主咳逆,不下食”。《本草綱目》中記載,“和胃降氣,清熱解暑毒,療腳氣(以足脛麻木、酸痛、軟弱無力為主癥的壹種維生素缺乏病,並非西醫中真菌感染引起的腳氣)。”
枇杷葉小檔案
枇杷屬薔薇科常綠小喬木,主產於中南及陜西、甘肅、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四川、貴州、雲南等地。藥用部位為枇杷的葉,全年均可采收。將枇杷葉曬至七八分幹時,紮成小把,再曬幹,除去雜質,刷去葉背的絨毛,用水噴潤,切絲,幹燥,即為生枇杷葉;或用煉蜜拌枇杷絲,炒至不粘手,即為蜜炙枇杷葉。化痰止咳宜用蜜炙枇杷葉,和胃降逆宜用生枇杷葉。現代研究發現,枇杷葉中含有皂苷、苦杏仁苷、橙花叔醇、金合歡醇、酒石酸、烏索酸、檸檬酸、齊墩果酸、鞣質、維生素等。
功效主治
功效化痰止咳,和胃降逆。
主治1.用於肺熱引起的咳嗽、咯痰黃稠、口苦咽幹等。2.用於胃熱引起的嘔吐。
真偽鑒別
枇杷葉易與大花五椏果葉混淆。枇杷葉呈長圓形或倒卵形,先端尖,基部楔形,邊緣有疏鋸齒,上表面灰綠色、黃棕色或紅棕色,較光滑,下表面密布黃色絨毛,主脈顯著突起,側脈羽狀,葉柄極短;大花五椏果葉,呈倒卵形或倒卵狀長圓形,先端鈍圓,偶有尖,基部楔形,邊緣具疏小齒,上表面棕褐色,僅葉脈長著稀疏的短毛,下表面棕色,也長著淺棕紅色短粗毛,主脈明顯突起,側脈羽狀,葉柄長2~4厘米。
註意事項
1.枇杷葉苦降,因此胃寒嘔吐,風寒咳嗽者不宜用。2.大量服用新鮮枇杷葉引起中毒導致***濟失調(指肌力正常的情況下運動的協調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