驢皮膠是正宗阿膠?
2.漢代以後出現了驢皮膠,因“禁牛皮”而逐漸取代牛皮。
3.直到清代,驢皮才被確立為正宗的阿膠原料。
4.改革開放前,國家已經開發了豬皮阿膠,效果也差不多。
阿膠被譽為中醫三大藥,滋補聖品,近年來價格暴漲數十倍。
但是,作為壹種沒什麽技術含量的水煮驢皮,它和我們經常吃的皮凍有什麽區別呢?
驢皮真的可以做出「正宗」的阿膠嗎?
阿膠的前身是動物皮制成的膠,用於粘合器皿,制作弩,但不入藥。
藥用膠最早的記載來自湖南馬王堆出土的《五十二病方》,成書於戰國時期,表明我國人民使用膠入藥已有265,438+000多年。
但長期以來,各種動物膠都可以入藥,並沒有區別對待。
據文獻記載,先秦時期的動物膠有鹿膠、馬膠、牛膠、鼠膠、魚膠、犀牛膠等多種,但沒有驢膠。
這是因為驢起源於非洲和西亞,直到漢代張騫出使西域,驢才傳入中原。
驢因其適應性好,繁殖力強,被農民廣泛飼養,成為中原地區與牛、馬、豬、羊同等重要的家畜,因此獲得了驢皮膠。
阿膠的第壹次記載出現在漢代的《神農本草經》“出東阿(位於今陽谷縣),故稱阿膠”。
傳說阿膠是壹個叫伏的和尚發明的,所以又叫伏之膠(迎指制),但醫書上並沒有記載阿膠的制作過程。
三國至南北朝時期編纂的《名醫別錄》中明確記載,阿膠是用煮牛皮制成的。
齊《姚敏書》記載“以水牛皮、水牛皮、豬皮為先,驢、馬、駝、騾皮為次”,可見此時驢皮只是配角。
因此,某阿膠企業官網中的“傳承3000年”有吹噓之嫌,而《神農本草經》中的“滋補上品”應指牛皮膠。
到了唐宋時期,阿膠既用牛皮也用驢皮,但驢皮逐漸占據主流。
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古方多用牛皮,後世驢皮貴”。
但《本草綱目》在描述牛皮膠時強調“其作用與阿膠相似。如果阿膠稀有,那麽牛皮膠也可以用。”。
《本草綱目》中也記載“各種膠皆可治風止瀉補虛”,可見中醫的祖先認為各種動物膠入藥並無明顯區別。
事實上,牛皮膠逐漸被驢皮膠取代,主要是由於五代至宋代的“禁牛皮”,而不是“療效”的差異。
這壹時期軍閥割據,戰亂頻繁,對皮革的需求很大。
於是,厚重堅韌的牛皮被朝廷強行征用,用來制作裝備部隊的鎧甲和弩。
人家不僅禁止賣牛皮,連自家的牛死了也不能藏牛皮,否則違法。
另外,古代是農耕社會,牛是極其重要的生產工具,不能隨便宰殺。只有少量劣質牛皮(死的、腐敗的、廢棄的)流入民間,不適合入藥。
沒有牛皮,人們只好用馬皮代替牛皮來制作阿膠。
但是戰爭緊急的時候,連馬和馬皮都被征用了,只剩下驢。
驢皮較薄,不適合軍用,因此成為“正宗”的阿膠原料,並被傳承下來。
時光飛逝。到了清代,阿膠明顯是用黑驢皮熬制的,而牛皮膠則被視為贗品。這壹原則壹直沿用至今。
(按照這個標準,現在有多少阿膠是黑驢皮做的?)
其實中國在1976年也投產了壹種“新阿膠”,因為當時限制大牲畜養殖,驢皮緊缺,阿膠也供不應求,所以用豬皮研制。
當時是參考《傷寒論》等中醫文獻發展起來的。經20多家醫療單位1400多人臨床觀察,其“療效”與阿膠相近。
所以,綜上所述,從來沒有人說只有驢皮才能煮阿膠,甚至追根溯源,牛皮膠才是正宗的阿膠!
因為阿膠被嚴重神化,中國的驢吃了不少苦頭。
上世紀90年代,中國還有11萬頭驢,到2013年,幾乎減半。
巨大的需求甚至讓非洲驢也深受其害。保守估計,非洲每年有數百萬頭漂亮的驢被殘忍殺害!
所以,我在這裏鄭重呼籲,不要壹直盯著毛驢,煮壹鍋豬皮凍,效果是壹樣的,吹個牛皮真的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