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由來是什麽?
端午節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壹。從戰國時代開始,端午節至今已經存在了兩千多年。關於端午節的起源,說法眾多,其中以紀念屈原說影響最為廣泛。也有壹說,最初端午是中國人祛病防疫的節日。
端午由來,眾說紛紜。
紀念屈原
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於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羅江身死。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就有了端午龍舟競渡、吃粽子的風俗。
紀念伍子胥
伍子胥助吳伐楚,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吳王夫差不聽。子胥便對鄰舍人說:“我死後,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紀念孝女曹娥
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後人為紀念曹娥的孝節,在曹娥投江之處興建曹娥廟。
惡日
在先秦時代,普遍認為五月是個毒月,五日是惡日,相傳這天邪佞當道,五毒並出。《呂氏春秋》中《仲夏記》壹章規定,人們在五月要禁欲、齋戒。古代以五月初五為惡日,是普遍現象。在此日插菖蒲、艾葉以驅鬼,薰蒼術、白芷和喝雄黃酒以避疫。
品讀端午,詩文記錄
邊城(節選)
文/沈從文
端午日,當地婦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額角上用雄黃蘸酒畫了個王字。任何人家到了這天必可以吃魚吃肉。大約上午十壹點鐘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飯,把飯吃過後,在城裏住家的,莫不倒鎖了門,全家出城到河邊看劃船。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腳樓門口邊看,不然就站在稅關門口與各個碼頭上看。河中龍船以長潭某處作起點,稅關前作終點作比賽競爭。因為這壹天軍官稅官以及當地有身分的人,莫不在稅關前看熱鬧。
劃船的事各人在數天以前就早有了準備,分組分幫,各自選出了若幹身體結實手腳伶俐的小夥子,在潭中練習進退。船只的形式,與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體壹律又長又狹,兩頭高高翹起,船身繪著朱紅顏色長線,平常時節多擱在河邊幹燥洞穴裏,要用它時,拖下水去。
每只船可坐十二個到十八個槳手,壹個帶頭的,壹個鼓手,壹個鑼手。槳手每人持壹支短槳,隨了鼓聲緩促為節拍,把船向前劃去。帶頭的坐在船頭上,頭上纏裹著紅布包頭,手上拿兩枝小令旗,左右揮動,指揮船只的進退。擂鼓打鑼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壹劃動便即刻蓬蓬鐺鐺把鑼鼓很單純的敲打起來,為劃槳水手調理下槳節拍。
壹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聲,故每當兩船競賽到劇烈時,鼓聲如雷鳴,加上兩岸人吶喊助威,便使人想起梁紅玉老鸛河時水戰擂鼓,牛臯水擒楊幺時也是水戰擂鼓。凡把船劃到前面壹點的,必可在稅關前領賞,壹匹紅,壹塊小銀牌,不拘纏掛到船上某壹個人頭上去,皆顯出這壹船合作的光榮。好事的軍人,且當每次某壹只船勝利時,必在水邊放些表示勝利慶祝的五百響鞭炮。
賽船過後,城中的戍軍長官,為了與民同樂,增加這個節日的愉快起見,便把綠頭長頸大雄鴨,頸膊上縛了紅布條子,放入河中,盡善於泅水的軍民人等,下水追趕鴨子。不拘誰把鴨子捉到,誰就成為這鴨子的主人。於是長潭換了新的花樣,水面各處是鴨子,同時各處有追趕鴨子的人。
船與船的競賽,人與鴨子的競賽,直到天晚方能完事。
端午
唐文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
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浩浩,
不能洗得直臣冤。
漁家傲?五月榴花妖艷烘
宋歐陽修
五月榴花妖艷烘,綠楊帶雨垂垂重。五色新絲纏角粽,金盤送,生綃畫扇盤雙鳳。
正是浴蘭時節動,菖蒲酒美清尊***。葉裏黃鸝時壹弄,猶瞢忪,等閑驚破紗窗夢。
浣溪沙?端午
宋蘇軾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流香漲膩滿晴川。
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佳人相見壹千年。
小重山?端午
元舒頔
碧艾香蒲處處忙。誰家兒***女,慶端陽。細纏五色臂絲長。空惆悵,誰復吊沅湘。
往事莫論量。千年忠義氣,日星光。離騷讀罷總堪傷。無人解,樹轉午陰涼。
端午習俗,特色鮮明賽龍舟
賽龍舟在中國南方地區普遍存在,在北方大部分會劃旱龍舟或者舞龍船。劃龍船時,多有助興的龍船歌。如湖北秭歸劃龍船時,有完整的唱腔,詞曲根據當地民歌與號子融匯而成,歌聲雄渾壯美,扣人心弦,有“舉揖而相和之”之遺風。
掛艾草、菖蒲、榕枝
艾、菖蒲和蒜被稱為“端午三友”,又被稱為“三種武器”,古人認為可以退蛇、蟲、病菌,斬除妖魔。有地方端午節在門口掛艾草、菖蒲(蒲劍)或石榴、胡蒜。通常將艾、榕、菖蒲用紅紙綁成壹束,然後插或懸在門上。
畫額
端午節時以雄黃塗抹小兒額頭的習俗,雲可驅避毒蟲。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黃酒在小兒額頭畫“王”字,壹借雄黃以驅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額紋,虎為獸中之王)以鎮邪。
戴香包
戴香包頗有講究。老年人為防病健身,壹般喜歡戴桃子、蘋果、娃娃抱公雞等形狀的,象征萬事如意、家庭和睦。小孩喜歡的是飛禽走獸類的。青年人,如果是熱戀中的情人,那多情的姑娘很早就要精心制作別致的香包,趕在節前送給自己的情郎。
沐蘭湯
端午日洗浴蘭湯是《大戴禮》記載的古俗。但文中的蘭不是蘭花,而是菊科的佩蘭,有香氣,可煎水沐浴。後來壹般用煎蒲、艾等香草洗澡。在廣東,用艾、蒲、白玉蘭等花草。
飲蒲酒、雄黃酒
《荊楚歲時記》載:“以菖蒲或鏤或屑,以冷酒。”蒲酒味芳香,有爽口之感,後來又在酒中加入雄黃、朱砂等。此俗流傳較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