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秋季養生 - 姜半夏和法半夏的區別是什麽

姜半夏和法半夏的區別是什麽

姜半夏和法半夏都是半夏的炮制品,那姜半夏和法半夏有什麽區別?為此我為大家推薦了壹些姜半夏和法半夏的區別分析,歡迎大家參閱。

姜半夏和法半夏的區別

 半夏經過不同 方法 的炮制後所得中藥飲片的功效各有側重。姜半夏偏於降逆止嘔;法半夏善和胃燥濕。半夏入藥應根據不同的病癥特點,合理選用相應的炮制品,以保證其臨床應用的安全、有效。半夏炮制品根據炮制的工藝不同,其成品在性狀上也略有不同。

 法半夏,又稱法夏、黃法夏、京法夏、京夏、京半夏。為生半夏用白礬、甘草、石灰加工炮制後入藥者。毒性低,化痰作用強。法半夏燥性較和緩,除可燥濕化痰外,尚有調脾和胃之功,常用於脾虛濕困、痰飲內停之證,取其清痰化飲、理脾和胃之效。

 姜半夏,又稱姜夏、姜夏片。為生半夏經水浸泡,漂至口嘗僅有麻辣味,與鮮姜、白礬同煮至透,取出晾至六七成幹,悶潤後切片晾幹入藥。姜半夏毒性已減,性偏溫燥,具燥濕化痰、降逆止嘔之功,適用於脾虛痰涎湧盛作嘔或寒痰咳逆者。

 所以,法半夏偏於燥濕化痰,偏於化肺上的痰。而姜半夏偏重於止嘔的作用,解毒,多用於化脾胃之痰。

半夏的功效與作用

 1、用於痰多咳嗽

 半夏性燥而功能化痰,其所化之痰,以脾不化濕,聚而成痰者為主,為治濕痰的要藥,適用於痰濕壅滯、咳嗽氣逆等癥,常與陳皮、茯苓等配伍;治痰多咳嗽,又常與貝母配伍應用。因其性溫,故又可用治寒痰,宜與白芥子、生姜等同用;因其化痰力佳,故亦可治熱痰與風痰,治熱痰可與瓜蔞、黃芩等配伍;致風痰,宜與天南星等同用。

 2、用於胸脘痞悶,胸痹,結胸等癥

 半夏功能辛散溫通、化痰、燥濕,故可用於痰內阻、胸脘痞悶病癥,可配陳皮、茯苓等同用;如寒熱互結,有可配黃芩、黃連、幹姜等同用,可收辛開苦降、散結除痞的功效(如半夏瀉心湯)。此外,又常用於胸痹疼痛,配瓜蔞、薤白等同用;治結胸癥可與瓜蔞、黃連等同用。

 3、用於癭瘤瘰歷、瘡瘍腫痛、梅核氣等癥

 半夏又能化痰散結,可用以治療痰濕結聚所致的癭瘤、瘰歷痰核、陰疽腫痛,或痰氣互結的梅核氣等病癥。用治癭瘤瘰歷痰核,可與海藻、黃獨、貝母等配用。癰疽未潰者可用生半夏配生南星等同研,調醋外敷,有散結消腫的功效。用治梅核氣,可配厚樸、紫蘇等同用。

 4、用於胃氣上逆、惡心嘔吐

 半夏有良好的降逆止嘔功效,可用於多種嘔吐癥候,在使用時應根據不同的癥狀而予以不同的配伍。如治胃寒嘔吐,可配合生姜或藿香、丁香等品;治胃熱嘔吐可配合黃連、竹茹等藥;治妊娠嘔吐,可配合竈心土等品;治胃虛嘔吐,可配人參、白蜜同用。

半夏的藥用價值

 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治濕痰冷飲,嘔吐,反胃,咳喘痰多,胸膈脹滿,痰厥頭痛,頭暈不眠。外消癰腫。

 1、《本經》:?主傷寒寒熱,心下堅,下氣,喉咽腫痛,頭眩胸脹,咳逆,腸鳴,止汗。?

 2、《別錄》:?消心腹胸膈痰熱滿結,咳嗽上氣,心下急痛堅痞,時氣嘔逆;消癰腫,墮胎,療痿黃,悅澤面目。生令人吐,熟令人下。?

 3、《藥性論》:?消痰涎,開胃健脾,止嘔吐,去胸中痰滿,下肺氣,主咳結。新生者摩塗癰腫不消,能除瘤癭。氣虛而有痰氣,加而用之。?

 4、《日華子本草》:?治吐食反胃,霍亂轉筋,腸腹冷,痰瘧。?

 5、《本草圖經》:?主胃冷,嘔噦。?

 6、《醫學啟源》:?治寒痰及形寒欽冷傷肺而咳,大和胃氣,除胃寒,進飲食。治太陽痰厥頭痛,非此不能除。《主治秘要》雲,燥胃濕,化痰,益脾胃氣,消腫散結,除胸中痰涎。?

 7、《綱目》:?治腹脹,目不得瞑,白濁,夢遺,帶下。?

半夏的 其它 種類

 1、清半夏

 又稱清水半夏、清夏、清夏片。為生半夏用白礬加工炮制後入藥者。清半夏毒性及辛燥之性降低,化痰作用增強,宜用於體弱多痰、寒濕較輕者。

 2、仙半夏

 又名仙露半夏,為生半夏用甘草、五味子、青陳皮、枳殼、枳實、川芎、沈香等14味中藥煎汁浸泡,待藥汁吸幹,再烘幹入藥者。仙半夏毒性降低,理氣化痰作用增強。

 3、青鹽半夏

 又稱鹽半夏,為清半夏用青鹽水浸拌,曬幹入藥者。青鹽半夏毒性降低,清熱化痰作用增強。多用於治療瘰癧痰核、梅核氣等病癥,可收消痰散結之功。

 4、竹瀝半夏

 為清半夏用鮮竹瀝淋灑拌勻,待竹瀝被吸盡,曬幹入藥者。竹瀝半夏清熱化痰止咳作用增強。宜用於胃熱嘔吐,或肺熱咳痰、黃稠而黏,或痰熱內閉、中風不語等證。

 5、蘇半夏

 又稱蘇夏,為清半夏再經加生姜、樸硝、甘草、皂角在水中浸泡取出,再用甘草、青鹽、黨參、川貝等進壹步加工,晾幹入藥。蘇半夏降氣化痰平喘作用增強,適用於脾胃不和,夜臥不安,或小兒食滯痰阻、咳喘嘔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