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秋季養生 - 如果被海蜇蜇傷,該如何保命?

如果被海蜇蜇傷,該如何保命?

1.海蜇、沙海蟄等這類海中的生物,哪種是有毒的?

海蜇屬缽水母綱、根口水母目、根口水母科下的海蜇屬,沙海蜇屬缽水母綱、根口水母目、根口水母科、口冠水母屬。水母主要指具有水母型(鐘型或碟形)的刺胞動物,全球大概有200多種,海蜇和沙海蜇只是水母這個大類中的具體種類。我國沿海大約有30多種水母能螫人。近幾年,在東亞水域發生的水母“蜇人”事件的元兇都是沙海蜇。

我國沿海常見有隨寒流漂浮於黃海壹帶的沙海蜇,能分泌肽毒。中科院海洋所曾經做過水母藥理研究,發現從沙海蜇的刺絲囊提取的壹種綜合性毒素,量稍微多壹點就能把壹只小白鼠毒死。而海蜇毒液蜇傷人體後也可造成程度不同的損傷,如海黃蜂水母,刺絲可分泌類眼鏡蛇毒,對人類危害最大,蜇傷後5分鐘即可致人死亡。海蜇在黃海、東海、渤海都有,不過壹般毒性較小。

2.沙海蟄和海蜇會在近海出現嗎?

海蜇為暖水性,終生生活於近岸水域,原口愈合前的幼蜇均發生於河口附近,分布區水深壹般5-20米,有時達40米。21世紀初期以來,東海、黃海的海蜇和沙海蜇呈現嚴重的爆發現象,幾乎每年都會在近海和近岸水域大量出現。夏秋季,沙海蜇在東海北部、黃渤海的近岸和近海水域均有出現。

盛夏時節,正是海蟄生長活動的旺季,也是遊人在海濱遊泳時易為其蜇傷的發病高峰期。雖然海蜇和沙海蜇主要出現在近海和近岸水域,但是由於其自身的遊泳能力不強,主要隨著海流進行移動。因此,隨著潮水的漲落,部分沙海蜇也會被帶到海邊。

3.新聞中女孩被蟄傷後也進行了急救處理,但為什麽還是沒有挽回生命?

被沙海蜇和海蜇咬傷後,傷口處會出現紅斑的血疹,癢且灼痛。敏感性強的患者局部可出現風團、紅斑水腫、瘀斑、水泡甚至表皮壞死。特別是過敏性體質的患者可出現急性水腫,搶救不及時會出現短時間死亡。女孩被蟄後也進行了急救處理,但海蜇能否蜇死人,取決於三個因素:第壹,海蜇種類和個體大小;第二,人體被蜇傷面積;第三,個人體質,這裏的“體質”主要指人體對海蜇毒素的反應能力。壹般來說,小孩身體較弱,對海蜇毒素反應敏感,自身抵抗力也較弱。

4.如果不小心被海蜇或者沙海蟄蜇傷,最快的、能保命的處理辦法是什麽?

在海裏遊泳時被海蜇或沙海蜇咬傷後不要慌張,盡可能快地遊到岸邊,如果附近有浴場醫院,建議直接去醫院處理,特別是兒童對毒素反應強烈,建議盡快去醫院。如果醫院較遠或蜇傷程度較輕,可先行按如下步驟進行初步處理:

首先,可以用幹毛巾或者其他輕柔的衣物沿壹個方向擦拭傷口,來清除吸附在皮膚上的毒液和海蜇觸須。切記要朝同壹個方向,不得來回擦。如刺包較大,應及時找工具刮除。

其次,就地用海水(白醋也可以)沖洗蟄咬處。切記千萬不能用淡水,因為淡水會加速刺胞釋放毒液。

然後,可在傷口處塗抹堿性溶液中和毒素。如明礬水或1%碳酸氫鈉液(肥皂水也可以)。擦塗時要小心,無需太多次,防止二次刺傷。

經過如上的初步處理後,可將傷者送至醫院,不太嚴重者可口服壹些抗過敏藥物。如出現傷口快速擴大,呼吸不暢或其他明顯不適癥狀,應迅速前往醫院就診,避免延誤病情,危及生命。

5.在海灘遊泳如何才能與危險生物保持距離?如何避免這樣的悲劇再次發生?

預防被海蜇或者沙海蜇蟄傷,最重要的是應避免與它們接觸。海濱旅遊地在海蜇汛期應設浮標欄網,在海邊建立醒目宣傳警戒標誌,並配合預防傷害的科普教育宣傳廣播,以提高遊人自我防護的知識和能力。下海遊泳或在海中乘船者若發現海蜇,千萬不可碰觸,更不能捕撈,因在海上壹旦發生意外,更不易搶救。壹旦被海蜇蜇傷,傷者切不可驚慌,只要及時到醫院診治,壹般都能較快好轉和痊愈。反之,如果被蜇傷者舉措失當或大意麻痹,則易出現溺水、跌傷或因救治不及時而發生危險和加重病情。

(作者:中國水產學會首席科學傳播專家劉雅丹、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資源室主任李聖法,略有修改,原創文章,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