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元曲教學設計
◎寫法歸納
雙調 蟾宮曲嘆世
聯系歷史,做出推論。
這首小令聯系歷史人物表現自己的歷史觀、政治觀。作者把人們帶進了熟悉的歷史中,並畫龍點睛地做出了推論。通過對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的否定,對說不清功過是非的現實政治家表示了反感。這是封建王朝走下坡路時,許多文人常用的手法。
南呂 四塊玉別情
語言淺近如話。
散曲具有“街市小令”的特征,語言通俗淺白,關漢卿寫散曲,不是將它文雅化,而是保持了它的本色,這支散曲就是壹個例子。這支小令語言自然樸實,但又婉曲柔媚,充滿詩情畫意,讀來韻味悠長。
般涉調 哨遍高祖還鄉
1.構思新奇,嬉笑怒罵
作品雖是散曲,卻采用了戲曲的代言體形式,通過壹個熟知劉邦底細的鄉民的眼睛來寫劉邦還鄉的情況,看似嘲笑鄉民愚昧無知,“有眼不識泰山”,實則是選擇了壹個獨特的角度來表現對皇帝的大不敬。躊躇滿誌、趾高氣揚的劉邦,及其炫耀威儀的還鄉盛典,通過鄉民眼睛的折光,全都變得滑稽和荒謬,失去了封建帝王的神聖和莊嚴。這種構思新奇巧妙,獨出心裁。作者借鄉民之口,對封建帝王嬉笑怒罵,使作品充滿了喜劇色彩。
2.敘事與抒情完美地結合
敘事過程中,字裏行間洋溢著鄉民的強烈情感,敘事的方向與方式也受到情感的控制。比如,鄉民認出劉三後,壹氣之下便揭露出他的老底,另外,作者對村民的阿諛奉承、鋪張的儀仗以及劉邦的做派極為反感,敘述的口吻充滿嘲諷和輕蔑。
◎寫法精講
精彩片斷是的血肉
好不好,往往要看片斷寫得好不好。壹篇好,往往是由若幹個精彩片斷組成的。這些片斷,是從生活中攝取的壹組組鏡頭。由於片斷來自生活,來自獨特的經歷和感受,所以寫出來有血有肉,生動感人。
要想寫好大篇幅的作文,就得先下功夫寫好片斷。片斷寫作,既是文字表達的基本功訓練,又是寫作素材的積累。片斷練習不受內容限制,貼近生活實際;也不受主題束縛,不受篇幅約束,是練筆中最靈活的方式。
那麽,我們平時如何練習寫片斷呢?
壹是要用心關註身邊的事物。對於發生在自己身上或身邊的事情,我們都不會沒有印象,但由於不太註意觀察,往往寫起來還是模糊不清。所以,平時我們就要養成留心觀察、細心感受的好習慣。
二是可以即時寫作,養成寫日記的好習慣。對於剛剛發生的事情,可以及時記錄下來,以免遺忘。及時記錄,許多細節不會遺漏,最為真切。許多優秀作家,都寫過大量的日記,不僅磨煉了文筆,也積累了大量的寫作素材。
三是努力回憶,合理推測當時情景。如果時間久了,印象模糊,那就要根據情理,進行合理的補充。如魯迅在寫《朝花夕拾》時已是人到中年,但他寫兒時的生活片斷,全是靠著回憶和推測,同樣把“百草園”、“山海經”、“美女蛇”等片斷寫得鮮活生動。
四是調動多種感官,去感受事件,從視覺(所見)、聽覺(所聞)、觸覺和嗅覺(所感)、心理(所思)等角度,對事件展開描述,這樣可以增強的現場感。
五是抓住細節,展開精細的描寫。細節描寫也是片斷寫作的最重要的手法。寫動物,可以寫形、寫習性;寫事物,可以寫形、色、聲、味;寫景物,可以寫靜態、動態;寫人物,可以寫外貌、寫衣著、寫行為、寫神態、寫姿勢、寫語言、寫心理活動;寫環境,可以寫景物、寫場面;表現手法,可以正面描寫,也可以側面烘托。細節描寫要盡力做到形神兼備,活靈活現,給人如見其人、如聞其聲、身臨其境的感覺。要想能靈活運用這些描寫方法,必須經常練筆,通過練習而“習得”這種能力。
六是要善於借鑒,不斷提高鑒賞能力。寫作的過程離不開借鑒。“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任何壹個寫作高手,都是壹個善於學習他人長處的人。在練習中習得,在借鑒中提高。老師在訓練作文時,往往要求我們去仿寫某些段落,其意就是讓我們借鑒壹些好的手法。
片斷鏈接——
壹樓壹底十八間房屋,整整住了十八戶人家,人丁興旺,熱熱鬧鬧。每間房屋十幾個平方,也要隔成壹大壹小兩個房間。把床鋪木櫃壹擺,就占據了大半的空間,余下的空間,得把電視、冰箱、桌凳、鍋碗瓢盆都安排進去;最後剩下的空間,只能讓兩條腿過路、兩個鼻孔出氣了。
樓上樓下各有壹間很窄很窄的廚房,滿滿擠上四五個竈塘,有些竈塘廢棄或破爛,不能使用,還占著空間,有人把雜物擱在上面,能用的被先調來的人搶去了。單身漢吃食堂,不用做飯;剛成家的在小房間煮飯;有小孩的,小房間被小床占用,只好在門口走廊處緊靠外墻放壹張課桌,再擱壹個油爐,砌壹口小水缸,就能“安居樂業”了。
——《學校的“窯洞”》
點評:這個片斷是憑著回憶當時情景,從空間、陳設兩方面寫出了舊樓的狹窄和擁擠。
片斷鏈接——
飯菜做好了,有幾個好酒的,把各自做的菜湊到壹個桌子上來,再湊錢切點兒燒臘豬耳之類,買壹瓶江津白幹,兩三家人就圍在壹起“打牙祭”。天井裏正好有壹個石圓桌,不大,夠放菜碗,不夠放飯碗。於是站的站,坐的坐,還有的團團轉,壹手拿碗壹手拿筷,十來雙筷子不停地忙碌著,誰也不客氣,很快就剩下壹點兒油湯了。喝酒的從泡菜壇裏抓出幾條泡豇豆,繼續喝白幹,喝得暈暈乎乎,吹起牛兒來嗓門也比平時大了,平添幾分豪爽。
——《學校的“窯洞”》
點評:此片斷描寫的是舊樓住戶“聚餐”的場面,表現老師們苦中作樂的情景。
◎名著印證
請妳在“四大名著”中任舉壹精彩片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示例:
只見壹個媳婦端了壹個盒子站在當地,壹個丫鬟上來揭去盒蓋,裏面盛著兩碗菜。李紈端了壹碗放在賈母桌上。鳳姐兒偏揀了壹碗鴿子蛋放在劉姥姥桌上。賈母這邊說聲“請”,劉姥姥便站起身來,高聲說道:“老劉,老劉,食量大似牛,吃壹個老母豬不擡頭。”自己卻鼓著腮不語。眾人先是發怔,後來壹聽,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來。史湘雲撐不住,壹口飯都噴了出來;林黛玉笑岔了氣,伏著桌子噯喲;寶玉早滾到賈母懷裏,賈母笑的摟著寶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著鳳姐兒,只說不出話來;薛姨媽也撐不住,口裏茶噴了探春壹裙子;探春手裏的飯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離了坐位,拉著她奶母叫揉壹揉腸子。地下的無壹個不彎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著笑去的,也有忍著笑上來替她姊妹換衣裳的,獨有鳳姐鴛鴦二人撐著,還只管讓劉姥姥。
(《紅樓夢》四十回)
◎微寫作訓練
請妳拿起生花的妙筆,抓住細節,對生活中某壹場景作精細描寫。(1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示例:
1.來看壹朵花的盛開吧!那棵不知姓名的花就住在門口的小園裏,因為它刻意地從鐵門中探出了腦袋,我便不得不對它多了些關註。很長壹段時間裏,它都只是青澀的.骨朵,壹層厚重的綠葉包裹著它,顯得痛苦而艱難,我真的很多次想幫它剝開厚重的綠“殼”。不過幸好沒有,我終於有機會完整地看到了花的盛開,它真的壹葉壹葉地開始舒張,最神奇的是裏面的蕊,它們緊緊地被束在壹起,壹點壹點微微顫動,忽然,“啪”的壹聲,壹根蕊彈開,就這樣彈開,從壹種束縛中掙脫開來,滿是成熟的自信與美麗,就這樣壹根、又壹根……整個過程大約是壹兩個小時,我全然忘記,而那種震動和欣喜卻使人難以忘記。天啊,若讓她壹早就獲得自由,那平靜地散開至脫落的過程,將會何等黯然!原來生命的燦爛與絢麗正源於這樣的壹次次自我突破!
2.教室裏好幾個月沒用過的四個吊扇已經被開到最大擋並開始呼呼作響了,乍壹聽,像是幾架小型戰鬥機在頭頂來回地盤旋,老師講課的聲音還沒來得及傳進耳朵就已經被卷進了螺旋槳似的風葉隨之被帶到了教室上空,漂浮在我們的頭頂上,卻遲遲不肯沈下來。風葉上積滿了灰塵,黑乎乎的,像指甲蓋裏的黑泥,顯而易見卻總是忘了清理。灰塵在風葉的急速轉動下紛紛從高處跳落,在陽光的映襯下,在空中翩翩起舞,然後躲到肉眼看不見的角落裏。塵土的味道開始在教室上空彌漫。交結在壹起的還有壹股子汗味,讓人不由想起盛夏時節楊梅林裏掉落在地上的楊梅開始黴變時的味道。男同學們個個都像從蒸籠裏出來,頭頂上還冒著熱氣,豆大的汗珠剛剛滲出來,就被緋紅臉頰上的滾燙的溫度蒸發成看不見的氣體,在教室裏四處飄蕩。可樂被打開了,“嗞——”地壹聲,瓶口冒出了壹縷白煙,白色的泡沫翻滾奔騰著湧進了同學的喉嚨,燥熱頓時散去,溫度慢慢冷卻下來。他又用剛才拿冰鎮可樂的手捂住自己的臉,仿佛壹塊滾燙的烙鐵被扔進了冰冷的池水,手掌頓時有些發燙,而臉上的緋紅正在漸漸散去。頭上戰鬥機的聲音開始變得輕柔起來,老師講課的聲音終於從空中落了下來,慢慢鉆進了耳朵。
◎課內素材
漢高祖劉邦衣錦還鄉,本是壹直為文人雅士們津津樂道的故事,睢景臣卻選擇了壹個有趣的視角,讓壹切景象由作為觀者的鄉巴佬眼中看出,以詼諧、嘲謔的口吻勾畫出劉邦裝腔作勢的面目。劉邦並不是什麽龍種、赤帝子,而是和他們壹樣出身於農家的人,還是壹個好酒貪杯、明借暗偷、敲詐勒索的流氓。壹切莊嚴神聖的外衣,全被剝光了,那君臨天下的皇帝被還原成當年的大無賴劉三。
[運用角度]“坦誠”“包裝”“真相”等
◎精彩運用
項羽與劉邦
項羽該當是真英雄的。
自少時領兵八千從江東起事,到終了被兵圍垓下自刎而亡,他不長的生命裏無壹片段不是酣暢淋漓地殺得痛快,就連最後走投無路的敗亡,也留給了青史壹番驚天地、泣鬼神的瑰麗與悲壯。曇花壹現,只求開得盡興便是。
項羽是簡單的,簡單到眼裏容不下半分不是。在這壹點上,他倒是更像個孩子,黑白善惡太分明,不懂得和光同塵的道理。就是這樣,他竟對自己最大的敵人產生了愧疚之心,被二三言語捧得飄飄然失了頭腦。他的敗亡,該當是他自己註定的。不過正是這樣,項羽留給我們印象才比劉邦更加鮮明吧。
反觀劉邦,此人絕非是真君子。先不論那幾句虛實相伴的辯白之言,先不管那實是遮掩的“鯫生說我”,但就憑那幾句“為之奈何”以及從“君”到“公”的稱呼變更,就能把這只老奸巨滑的狐貍看清個壹二。劉邦絕擔不起真英雄之名,但卻定然撐得起真梟雄的門臉。他聽得進下屬的進言,並能始終如壹地貫徹下去,而非如項羽壹般,反復無常,舉棋不定。更可貴的是,劉邦精通隨機應變之道。這令他不論是籠絡人心還是臨陣對敵都不會落了下風。他的興盛,可說是他壹路行來最終蛻變的結果。
鴻門壹宴,生生扭轉了歷史乾坤的天平,也非是沒有前兆可言的。項羽與劉邦各自征伐天下的道路在鴻門宴上出現了拐點,也因這拐點有了漢朝綿延百年的興盛不衰,有了烏江邊上瑟瑟風中的千古絕唱: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