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有哪些習俗?
中秋節的習俗
1,祭月
中國古代有“秋夕暮月”的習俗,即祭拜月神。農歷八月十五,家家戶戶都要擺香桌,供奉月餅、蘋果、花生、西瓜、石榴等祭品。其中,各種月餅和西瓜是絕對少不了的。西瓜需要切成蓮花形狀。月下,月亮雕像放在月亮出來的方向,然後點上紅蠟燭和高香。在長輩的帶領下,全家人會依次祭拜月神,然後家庭主婦會把團圓月餅切開。
家庭主婦壹定要提前根據家庭人數切好月餅。在家的和不在家的要壹起算。切的時候,不能切多切少,大小形狀要壹樣。之後主婦會分發給在場的家人,先長輩後晚輩,出門的人留壹份。這象征著家庭團聚和幸福。
2、燃燒塔
中秋之夜燒塔。塔的高度從1-3米不等,多為碎瓦砌成。大塔也是用磚砌成,約占塔高的1/4,再用瓦片疊起來,頂部留壹個塔口,供燃料輸送。在中秋之夜,它會被點燃燃燒。燃料是木頭、竹子、谷殼等。火旺的時候會澆上松香粉助威,非常壯觀。
還有燒佛塔的民間規定。誰把佛塔燒到滿屋誰就贏了,在燃燒過程中失敗或倒塌的人就輸了。獲勝者將由主持人頒發彩旗、獎金或獎品。據說燒塔也是元末漢人反抗殘暴統治者和中秋起義的起源。
現代人用“燒塔”來祈求飯飽、家興旺、親友平安。江西、廣州等地至今仍沿襲這壹習俗。
3.吃月餅
月餅是中國傳統糕點之壹,有著悠久的歷史。中秋節期間,家家戶戶都要準備月餅。吃月餅的節日習俗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月餅圓圓的,壹家人共享。吃完月餅,壹家人其樂融融,象征著家庭團圓,鄰裏和睦,大家和睦相處。
在中國古代,中秋節吃月餅作為祭品。根據羅鐘的記載,唐僖宗在中秋節吃月餅,覺得很好吃。他命令禦廚在紅綾包好月餅,送給新來的學者。這是我們見到的最早的月餅歷史記載。在宋代,它被稱為“荷葉”、“金花”、“芙蓉”,其制作方法更為精湛。大文學家、大詩人蘇東坡在詩中稱贊“小餅如嚼月,內有酥,外有餡”。酥是油酥,餡料是糖,口感甜、脆、香、美。
4.吃桂花糕
中秋節吃桂花糕有很多原因。第壹個也是最重要的原因,中秋節多在農歷十月,十月是桂花飄香的季節。這個時候桂花香味濃郁,非常適合釀造香甜柔和的桂花糕,有的人還會釀造壹些具有獨特桂花香味的桂花酒。
其次,桂花盛開的時候,也是秋收的時候。這時,人們喜歡摘壹些桂花來做蛋糕,品嘗桂花糕,以表達對秋收的感謝,分享豐收的喜悅和美好。而且桂花的花瓣非常小巧雅致,寓意著豐收和美好,所以中秋節吃桂花糕也象征著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壹般來說,中秋節吃桂花糕有兩個原因。壹是此時桂花香正盛,使得桂花糕味道不錯;第二,桂花象征著豐收和美麗,所以人們會在這個時候吃桂花糕來表達他們的追求。
5.觀察潮汐
中秋節觀潮的習俗由來已久。蘇軾《八月十五觀潮》:“我知玉兔甚圓,九月已霜。發消息關上門關鑰匙,夜潮留月。”古代在浙江,中秋節除了賞月,觀潮是另壹項中秋活動。時至今日,錢塘觀潮仍是浙江中秋節最具特色的民俗活動。
6.遊覽火龍
安徽省婺源縣,孩子們在中秋節期間用磚塊建造壹座空心寶塔。塔上掛著窗簾、匾額等裝飾品,塔前擺著壹張桌子,陳列著各種器皿,以供奉“塔神”。晚上,裏裏外外都點著燈和蠟燭。雞西中秋節的孩子們玩中秋鞭炮。中秋炮是用稻草紮成辮子,浸濕後撿起來砸石頭,發出巨響,有遊龍的習俗。火龍是用草做成的龍,裏面插著香。當妳參觀龍的時候,有鑼鼓隊,他們在被送到河邊之前在村莊裏巡回演出。
7.欣賞月亮
中秋節,中國自古以來就有賞月的習俗。《禮記》中有“秋暮暮月”的記載,即祭拜月神。在周代,每逢中秋之夜,都要舉行迎寒祭月的活動。擺壹個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李子、葡萄等時令水果,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必須切成蓮花形狀。
在唐朝,中秋節賞月和玩月是相當流行的。在宋代,中秋節更流行賞月。據《東京之夢》“中秋之夜,貴家妝臺亭,民爭酒樓戲月”。在這壹天,北京所有的商店和餐館都要重新裝飾門面,在牌樓上綁上絲綢,出售新鮮水果和精制食品,夜市非常熱鬧。許多人登上陽臺,壹些富裕的家庭在自己的亭子上賞月,並安排食物或家宴讓子女團聚。
中秋節是中國人合家團圓的美好日子。每年的這壹天,離家的遊子無論多忙,都要回家和父母、親戚朋友聚壹聚,好好喝壹杯。這才是中秋節的真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