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劍》中,李雲龍嫌棄的“邊區造造”手榴彈的真實質量如何?
亮劍》中李雲龍在攻擊山崎大隊之前,曾經找後勤部長張萬和軟磨硬泡要了二十箱手榴彈。在拿走手榴彈之前,李雲龍吐槽?邊區造?手榴彈質量差,稱?邊區造?手榴彈有時候爆炸只有兩半,殺傷力根本不能和日本鬼子的香瓜手雷相提並論。由於當時國內的軍工水平有限,?邊區造?手榴彈的質量,同兵工廠生產出來的手雷肯定不能相提並論。不過正如李雲龍說的那樣:能拔膿的就是好膏藥。在條件有限的抗戰時期,?邊區造?的手榴彈也是作戰部隊的搶手貨,壹些作戰部隊甚至要用自制的簡易炸藥,威力和可靠性還不如?邊區造?手榴彈。
邊區造?手榴彈主要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第壹階段是在我軍兵工廠剛剛起步的時候,當時的?邊區造?手榴彈的設計相對簡單,就是壹個鐵頭配上壹個木柄,在裏面裝填上最普通的黑火藥,然後加上壹個藥撚,就造成了手榴彈。由於黑火藥的威力有限,這類手榴彈不僅會出現炸成兩半的現象,還可能出現火藥不能擊破鐵頭的情況,即使是完全爆炸能夠造成的殺傷力也十分有限。第二階段是在抗戰中期的時候,當時我軍的兵工廠已經具備了壹定的制造經驗,制造的?邊區造?手榴彈質量和數量都大大提升。這壹時期的?邊區造?手榴彈是日本侵略者非常畏懼的武器,經常能夠在關鍵的時刻發揮重要作用。
第三階段是1944年之後,這時期的?邊區造?手榴彈已經在技術上實現了革新,開始使用化學火藥作為爆炸物,整體的可靠性也大大提升。由於這壹時期日本國內資源的枯竭,?邊區造?手榴彈甚至要比壹些日本臨時趕造出來的簡易手榴彈還要好用。
雖然?邊區造?手榴彈的威力不如二戰時期的手雷更強,可靠性也不如手雷更高,但是在抗日戰爭時期,這種?劣質?手榴彈,卻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二戰時期我軍兵工廠的技術水平不足,制造炮彈和子彈的能力都不強,唯獨手榴彈結構簡單,適合大量生產。壹直到抗日戰爭結束,?邊區造?手榴彈生產了450萬顆,這些手榴彈大部分都在和日偽軍的作戰中使用掉。由於?邊區造?的生產數量較多,有時候士兵在壹場戰鬥中使用的手榴彈,甚至比打出去的子彈還要多。可以說?邊區造?手榴彈,是我軍當之無愧的?抗戰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