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薈怎麽養才會讓它長得茂盛。
要想蘆薈長得茂盛,可參考如下介紹:
壹、選地定植
要選擇排水良好、土質肥沃、疏松沙壤土栽培,過濕過粘的土壤易發生病蟲害,山地可采用梯田種植。四季均可定植。以春、秋季為宜,壹般在春分至清明期間移栽最佳。
將準備好的分株苗、將出圃的芽插或種子繁殖苗按行株距 50-60cm ×30-40cm 種植。施足基肥,每 667m?施腐熟有機肥 2500 kg 加葉菜類復混肥 100kg。
二、肥水管理
定植後,在新根未長出前不要連續澆水。壹般在氣溫較高的夏季 5 天左右給壹水,冬季室溫較低時 7 天左右澆壹水。每次澆水要澆透。夏季早晚澆,冬季中午前後澆。
蘆薈可以不追肥,但適當的追肥可促進蘆薈生長,增加葉厚。壹般以每 667m?施復合肥 25-30 千克,采葉前追肥 1 次人糞尿,按 667m?施 1000-1500 千克,兌水後使用。采葉後施1 次礦物肥,要考慮各元素的協調平衡,避免使用酸性肥料,或用石灰中和後施用。
三、中耕除草
蘆薈成活後,要根據田間土壤的硬度進行適當的淺耕和中耕,以松散植物周圍的土塊,滿足根對氧氣的需求,同時配合松土進行除草,不宜用除草劑。小苗生長前以拔草為主,以免傷須根。每年壹般進行 2-3 次除草松土,中耕深度應隨植株長大而逐漸加深。
四、病蟲害防治
1、蟲害
由於蘆薈的上下表皮具有角質層,所以很少發生蟲害。萬壹發現蟲害,如蚜蟲、紅蜘蛛、蚧殼蟲、棉鈴蟲之類,可噴清水沖洗,或用植物性農藥如 0.5% 藜蘆堿純溶液 800 ~ 1 000倍噴霧,效果很好。
蚧殼蟲幼蟲常粘附在蘆薈葉背面,有時正面葉也有,蚧殼蟲主要發生在皂質蘆薈上,可用 80% 敵敵畏乳油 1000 倍液或 40% 樂果乳油 1500 倍液噴霧防治,每 7 天噴壹次,連續數次(介殼蟲可用毛筆蘸藥塗抹防治)。
紅蜘蛛,在天旱時容易發生,常聚集在葉背面吸食汁液,5-7月大量發生,可用 40% 樂果 2000-2500 倍液噴殺,每隔 3-4 天噴 1 次,連續數次。
2、病害
主要有黑斑病,特別是種植密度過大、土壤潮濕、雜草叢生的地塊,葉部發病更重。
防治該病首先要選用抗病品種,在蘆薈品種中以花葉蘆薈最抗黑斑病;還有根腐病,常因土壤濕度過大而引起根部腐爛,可把病株挖出,切去腐爛部分待切口涼幹後重新栽培。
室溫降低時要采取增溫措施。在冬季溫度較低期間減少噴水,註意通風,盡可能增加光照時間。種植時施足基肥,適當葉面噴施 0.1% 磷酸二氫鉀,或 0.1% 代森鋅,或 0.1% 四硼酸鈉,可增強植株的抗病能力。
發病初期可噴施 75% 百菌清可濕性粉劑 800 倍液,或50% 多菌靈可濕性粉劑 1 000 倍液,或 70% 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 800 倍液,或 70% 代森鋅可濕性粉劑 800 倍液,或“農利靈”等殺菌劑。
五、防曬防凍
蘆薈怕暴曬,宜種植在果樹下或套種在高稈作物間。如能采用遮陽覆蓋效果也很好。冬季在氣溫低於5度時應提前覆蓋,最好搭小棚雙層覆蓋,而且要在凍害來臨之前。外界氣溫低於 -5℃時,若有條件可給棚內加溫,不能加溫的,在中午溫度較高時應放氣通風。
擴展資料
蘆薈盆栽技術
1、自制盆土
盆土要具有較好的持水、保肥和透氣性,pH值在6.8-7.0,以河沙、沙壤土、腐殖土、田園土、泥炭土為宜,加適量木屑,配比為腐殖土:田園土:河沙=2:2:1。
2、盆土消毒
用40%福爾馬林,噴灑500mL /m?藥液,用塑膜密封堆悶2d,再晾曬3d,即可上盆使用。
3、上盆
根據情況可選用不同類型質地的花盆,如泥土盆、紫砂盆、瓷盆、塑料盆等。上盆宜在春夏進行,室內溫度15-28℃比較適宜,此時發根快,返青時間短。
上盆要選用壯苗,先在盆底放些碎瓦片,以利排水透氣,再填入配好的盆土,把蘆薈放入盆內,使根系伸展,填土後將苗輕輕向上提壹提,並稍壓實扶正,使根系與基質緊密接觸,覆土距盆口2cm,澆透水即可。
3、緩苗期管理
返青前不宜多澆水,更不宜施肥,盆土過濕極易發生爛根。剛上盆的蘆薈幼苗不要受陽光直射,以免水分和養分過分消耗,緩苗期可經常向葉面噴水,以利於蘆薈加快返青和生根。
4、換盆
1-2年後,蘆薈根系充滿盆體,就要換盆,換盆宜在春季進行,將老盆土與盆分離後,把蘆薈連同土團壹起放入較大的新盆中,在盆四周加上新土,壓實澆透水,放在半陰處養護,待完全緩苗後再移到陽光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