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食用鹽的主要來源。
中國食用鹽的主要來源是井鹽。
井鹽是四川省自貢市最著名的自流井,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巖鹽產於四川、雲南、湖北、湖南、新疆、青海等地。陜西、山西、甘肅、青海、新疆、內蒙古、黑龍江等地鹽湖眾多,池鹽豐富,其中最大的是柴達木盆地的察爾汗鹽池。據統計,僅這個鹽池開采的池鹽就足夠中國12億人吃4000多年。
鹽資源包括海鹽、湖鹽和巖鹽。我國是世界上少數幾個擁有極其豐富的湖鹽礦產資源的國家之壹,有10多處巖鹽礦床,儲量超過10億噸。中國的產鹽區不僅在東部沿海,還有內蒙古和青海。
由於井鹽生產需要分工協作,井、竈、鍋都需要各種專門的工匠,如挖井、治井的山地工匠,炒鹽的燒鹽工匠,搭鹵鍋的山地工匠,裝火盆、火圈的竈頭,按專業高低、工種不同取酬的挑水工匠。廚竈和山民很受井主的重視,甚至山民也有權利招工人,以方便井竈的正常生產。
據清末芙蓉鹽場井、竈、棚的生產工藝粗略估計,有四五十種分工。井、竈、廚分別有掌櫃、經手人、管事、外場等管理人員,有比較完善的管理制度。采用“龍門帳”固有的復式記賬法,代表了當時中國會計的最新水平。
在此基礎上,19世紀後期,形成了壹些大型鹽業手工業作坊,如芙蓉鹽廠“四大家族”之首王三偉堂。鼎盛時期有數十口黃黑鹵井,每爐700多口天然氣鍋,常年從業人員1200多人。20世紀初,四川井鹽工業的壹些手工業作坊曾用機器提取鹵水,向現代工業轉型,但並不成功。
百度百科-食用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