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術的作用
問題描述:
有什麽作用?
分析:
藥品名稱:蒼術
拼寫:蒼竹
中文名稱:劍狀蒼術
來源:為雙子葉植物菊科蒼術或茅蒼術的根莖。
功效:健脾祛濕,解郁除穢,散寒解表。
主治:濕盛脾虛,神疲乏力,脘腹脹滿,食欲不振,嘔吐,腹瀉,痢疾,瘧疾,痰飲,水腫,季節性感冒,風寒濕痹,腳軟,夜盲。
性味歸經:辛、苦、溫。1《本草》:“氣味兇。”②珍珠膠囊:“甘新。”3《品匯精華》:“味苦甘,性溫無毒。”
入脾胃經。①珍珠膠囊:“足陽明,太陰。”(2)綱目:“入足太陰、陽明,手太陰、太陽經。”③新版本草:“入足陽明、太陽經。”4《本草返老還童》:“入脾、肝。”
用法用量:口服:煎服,1.5 ~ 3元;熬糊,或者做成丸、散。
忌用藥:陰虛內熱,氣虛多汗。①本草經註:“防風、地榆為其用。”②藥性理論:“忌桃、李、麻雀、韭菜、鯡魚。”③《醫學概論》:“血虛膽小者,七情抑郁者慎用。誤服則耗氣血,竭津液,火弱而飽脹。”④《本草經疏》:“凡陰虛血虛,精氣不足,內熱骨蒸,口唇幹燥,咳嗽,吐痰,吐血,鼻衄,咽痹,便秘者,宜用鹹法忌食。肝腎氣盛者勿服。”⑤本草鄭錚:“內熱陰虛多汗者忌用。”
藥物配伍:1,與玄參同用,蒼術之燥可用潤燥玄參控制,玄參之膩可用潤燥蒼術控制,健脾益腎,滋陰祛濕,兩者各擅所長。2、與厚樸同用,消食化痰祛濕,尤其適用於濕、滯、積者。3、用防風:炒白術散弱,偏濕健脾,有防風、祛風、利濕之功,因“風能勝濕”,故專治濕水瀉;生蒼術散結性強,與防風同用祛風散汗,可兼治風濕痹痛。壹個能燥濕,壹個能祛風,合用則燥散,風濕兩邪皆除。4、用石膏,壹暖壹寒,剛柔並濟。燥濕清熱不傷臟腑正氣,善治濕邪轉熱,取治太陽陽明二經之意。暑溫、濕溫、熱盛、煩渴、體重重、短溺是最適合的癥狀。5.用黃柏,幹燥力倍增,蒼術從黃柏中得,用於溫寒清熱,不傷陽。兩藥合用,清熱燥濕能力顯著。常用於足膝紅腫疼痛,腳軟無力,或濕熱帶下,濕瘡淋漓,小便短赤,舌苔黃膩等癥。6、配香附,疏肝和脾,主治肝脾郁結癥狀。7、用黑芝麻,壹個幹壹個濕,相輔相成,健脾潤燥,治氣郁脾虛,薄膩者。8、配合神曲,可提高消食健脾技能,可治食積滯、濕阻脾胃、胸中脹滿、食欲不振、惡心嘔吐、水瀉、苔白膩等癥。9、用川椒,增加溫中止瀉力,可治久瀉寒濕過盛,苔白膩,濁稠之癥。
其他名稱:術赤(陶弘景)、馬集(說文系傳)、清書(張舟《水南漢紀》史)、淑賢(簡編)。原植物白術又名茅蒼術、披針葉番薯、粗莖番薯。同為植物茅蒼術,又名關蒼術。
處方名稱:蒼術、茅術、白術、蒼術、炒蒼術、炒茅術、焦蒼術、制蒼術、米湯炒蒼術。
以生蒼術為原料,將原料去雜、潤制、切片。
方中蒼術、蒼術、蒼術、白術均指炒白術,又稱焦白術。將蒼術片用麩皮炒至黃色。
炒蒼術,又稱泡蒼術、炒白術。將蒼術片與大米泔水混合,用文火炒至黃色。
商品名:蒼術:蒼術的幹燥根莖,主產於安徽、浙江、江西、江蘇、湖北等地。
白術:又名茅蒼術、北蒼術,是植物白術(番薯,番薯)的幹燥根莖。主產於內蒙古、河北、山西、遼寧、吉林、黑龍江等地。
茅蒼術:又名蒼術、茅術、茅術、茅蒼術。它屬於茅蒼術。因產於江蘇茅山而得名。是道地藥材。質量最好的。銷往全國各地並出口。
京蒼術:又名毛靜。為南京分布的茅蒼術。
漢蒼術:南蒼術分布於漢口。多產於湖北、江西。
蒼術:分布於天津的蒼術。
關蒼術:為關蒼術的根莖。前任。基塔姆。地點:中國東北。還有人把東北產的北蒼術稱為“關蒼術”。
朝鮮蒼術:為朝鮮蒼術的根莖。地點:中國東北。
蒼術:蒼術的根莖。var。單葉木。位置:華北、東北。
赤峰蒼術:為同壹植物赤峰蒼術的根莖。五葉。所在地:中國東北赤峰。
遼東蒼術:屬於中國蒼術的根莖。遼東櫟。地點:遼東半島。
茅蒼術、茅蒼術、茅蒼術、茅蒼術、茅蒼術、茅蒼術是茅蒼術的道地產品,質量較好。朝鮮蒼術、茅蒼術、赤峰蒼術、遼東蒼術是蒼術的副產品,質量低劣。每個品種都比較好,質地堅實,橫截面上有許多朱紅色斑點,香味濃郁。
動植物資源分布:①蒼術分布於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河北、山東等地。②白術分布於吉林、遼寧、河北、山東、山西、陜西、內蒙古等地。同為蒼術屬,分布於我國東北地區。第二,朝鮮蒼術分布在東北。3.茅蒼術分布於華北和東北。4.赤峰蒼術分布於中國東北赤峰。5.茅蒼術分布於遼東半島。藥材①蒼術主產於江蘇、湖北、河南。②白術主產於內蒙古、河北、山西、遼寧、吉林、黑龍江。
藥材的采集與儲藏:春秋兩季均可開采,尤其是秋季。挖完根後,去掉殘留的莖、須根和泥土,曬幹。
拉丁學名:蒼術的原植物①茅蒼術(Thunb .)DC。②蒼術..日本蒼術。Ex Kitam。;朝鮮蒼術;;茅蒼術。var。單葉木。;茅蒼術。五葉;;茅蒼術變種遼東櫟
處理方式:1。蒼術:去雜,用水浸泡至七八成透明,取出,充分濕潤,切片,曬幹。2.炒蒼術:取蒼術切片,噴以大米泔水,放入鍋中用文火炒至微黃;或者取蒼術洗凈,浸泡在大米泔水中,取出,放入蒸鍋中,加熱蒸透,取出,切片,晾幹。3.制炭:取蒼術切片,用武火炒至表面焦黃,再用焦黃存放,取出噴水曬幹。4.腌制:取蒼術用大火煎至表皮發黑,加入鹽水,煎幹後取出。每蒼術1斤,鹽5元,水適量。①《綱要》:“蒼術為燥,故用糯米麩泡去其油,切片曬幹,亦以肥麻煎之,使其燥。”(2)《鉤元本草筆記》:“蒼術、米糠泡洗得很幹凈,刮去外皮,與黑豆同蒸。用蜂蜜酒蒸,用人乳蒸,潤而不燥。蒸三遍的時候,壹定要幹得極幹,氣體通透。”
考證:出自《證候本草》(中醫大辭典)、《神農本草經》(中藥學)。
生藥材鑒別:①蒼術:為蒼術的幹燥根莖,呈圓柱狀,串珠狀,有節,扭曲,長約3 ~ 10 cm,直徑1 ~ 1.5 cm。表面灰褐色,有根痕和短須根,可見莖殘痕。質實,斷面扁平,黃白色,散在明顯棕紅色油腺,俗稱“朱砂斑”。當斷面暴露時間較長時,可析出類似白黴菌的細小針狀晶體。氣息清香,口感微甜偏硬。最好是大胡子,結實,無毛,裏面有朱紅色斑點,剪後橫截面有冰霜。主產於江蘇、湖北、河南。此外,浙江、安徽、江西也有出產。產於江蘇茅山地區的質量最好,因此被稱為“茅術”或“茅山蒼術”,分布在南京的也被稱為“毛靜”和“北京蒼術”。產於湖北、江西,多分布於漢口,故又稱“漢蒼術”。②白術:白術的幹燥根莖,圓柱狀,常分叉或呈塊狀,不規則彎曲,長約4 ~ 10 cm,直徑1.5 ~ 3 cm。木栓大部分已被去除,可見較多的圓莖基部或莖痕,或附著有毛芽,下方有小根脫落或短小根附著的痕跡。表面呈棕色且粗糙。重量輕,易斷,纖維狀斷面,極不均勻。橫切面黃白色,散在紅色、黃色或黃色油腺,木質纖維束明顯。氣味清香,味道微苦。最好是有壹個胖胖的,結實的,沒有毛的胡子,空氣芬芳。本種與茅蒼術相比,體較輕疏松,油腺較少,切面無白色黴菌狀結晶,香氣較弱,次於茅蒼術。主產於內蒙古、河北、山西、遼寧、吉林、黑龍江。此外,山東、陜西、甘肅等地也有出產。河北產的產品大部分分布在天津,故稱“天津白術”。顯微鑒定:(1)茅蒼術根莖橫切面:木栓層為30-40排細胞,細胞間夾有3-8條石細胞帶,每條石細胞帶有2-3排石細胞。皮質散在裂縫和大油室。韌皮部內緣有壹個小油室;通常沒有韌皮纖維。形成壹層,形成壹個環。木質部導管呈多邊形,直徑14-40μ m,較小;木質纖維束位於內側或分布在導管組之間。寬射線;髓很大,都有油腔。該產品的薄壁細胞含有菊粉,並充滿細小的草酸鈣針狀晶體。粉末:棕色。①木栓細胞有時與木栓細胞相連,多邊形、圓形、方形或長方形,直徑28-80μ m,少數圓形細胞薄至96μm,長方形細胞長約135μm,有壁厚,可見層理。細胞腔內含有黃色物質,有的含有草酸鈣針狀物。也有細胞壁極厚、細胞腔不明顯的結石,僅見多數細小點狀凹陷。②木纖維長,呈紡錘形,末端鈍或稍尖,直徑19-40μ m,壁很厚,有細孔和溝槽。③草酸鈣針狀晶體不規則地填充在薄壁細胞中,長8-30μ m。④菊粉塊略呈扇形,有時混有針狀結晶相。此外,還有網狀和鑲邊導管;油室碎片及其黃褐色包裹體;罕見的草酸鈣方形晶體。(2)蒼術根莖橫切面:有韌皮纖維束。粉末:棕黃色。①木栓石細胞邊緣不平整,直徑11-63微米,長約90μm,偶有紋層。(2)韌皮纖維多呈粗短紡錘形,兩端鈍圓或分叉,部分中間膨大或尖,直徑27-99微米,壁厚5-41微米,層理細密。初生壁和次生壁容易分離,有的次生壁有斷層。
中藥化學成分:蒼術根莖含揮發油約5-9%。油的主要成分是蒼術醇、海因醇和β-案葉醇。白術根莖含揮發油1.5%,主要成分為蒼術酮、山奈酚和案葉素。蒼術根莖含揮發油65,438±0.5%,主要成分為蒼術醇、胡椒醇、b-案葉素、蒼術素和蒼術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