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淡水魚用什麽魚餌?
所謂粗細搭配,是指餌料本身的粗細搭配。我們要解決壹個問題,人對餌料的感受不能代替魚對餌料的感受。水裏的魚對什麽最感興趣?許多實踐證明,魚類對魚類覓食和爭奪食物發出的信號最為敏感。魚類覓食和爭奪食物產生的信號是什麽?覓食和爭奪食物引起的泥霧化區和爭奪食物引起的振動。作者的實踐證明,魚在水面爭搶食物的聲音和魚餌落到水面的聲音對其他魚有明顯的刺激作用。如果是水爭奪食物產生的信號,足以讓兩米外頭朝反方向的魚有所反應。所以在競技比賽中,有些高手習慣了不在自己的窩裏抓魚。意圖是利用入窩的魚引誘更多的魚入窩。
二是粗細搭配,基於以下考慮,必要的附著、霧化和窩延續,窩內保持足夠的餌料,保留魚和餌球的比例等。即誘、釣、養魚。引、釣、留,可以說是用餌的三個基本要素。在具體實踐中,二者缺壹不可。粗顆粒可以用來養魚,細粉末在水中形成的霧化區域被魚認為是吃東西時攪動的結果,有誘魚的作用。這是魚對餌料的表面需求。我們在配置餌料的時候可能會考慮其他問題,但是對魚的需求很容易被忽略。還好魚餌廠家做魚餌,已經替我們考慮到了。不然不清楚廠家有沒有可能生產磚頭之類的誘餌。
三種粗細最典型的組合就是顆粒餌料!顆粒餌料是指通過機械擠壓、壓制、烘焙、膨化而形成的顆粒飼料。我們知道,原料的成本,不同的飼養品種和顆粒本身的配方在南北方是不同的。在實踐中,我們壹般知道北方顆粒中有豆粕、魚粉和動植物中的高蛋白含量。南方夏季氣溫高,顆粒多為菜籽餅、玉米、米糠、麥麩、骨粉。所以北方的顆粒是粘性的,南方的顆粒是分散的。競技垂釣者希望在比賽中找到唐本顆粒,因為唐本顆粒是魚塘的通用餌料!但是,要制作釣魚用的顆粒餌料,並不是壹件簡單的事情。在壹些競技比賽中,唐本顆粒餌料就像是魚的聖餐,這是選手們希望得到的。使用前,應將顆粒用機械粉碎,或用水浸泡,然後與其他輔助餌料壹起制成。粗細搭配需要比例。在蘇南和浙江,顆粒的用量在50%左右,其他輔助餌料可以占到50%。粗細搭配可以用同壹個餌料,也可以開兩個以上的餌料。比如築巢餌和釣魚餌是分開的,混養和戶外釣魚用比較好。在實際的捕魚活動中,將底餌與餌料分開是壹種常見的做法。
配方1:顆粒50%+5號丸40%+9號丸大黃鯽10%;配方二:顆粒50%+老鬼夏鯽,或天元壹號二代,無錫鯽帥40%+丸九大黃鯽10%;3號配方:顆粒60%+雪花粉(碎)40%。以上餌料只要註意制作技術和餌料與水的比例,都可以做出好的餌料。
如何解決餌散粘的問題?在實際的釣魚實踐中,人們把在水底摩擦餌料的融化時間作為餌料是否符合要求的標準之壹。太松,難上鉤,太粘,霧化差,只針對慢魚。解決粘餌問題,添加拉絲粉是常用方法;其次,添加富含小麥蛋白的餌料也是壹種有效的方法;第三,可以通過不斷攪拌達到粘餌的效果;比如多攪拌,多摩擦。我們已經註意到,所有含有植物和動物蛋白質的誘餌都有壹個特點,即它們越攪拌越粘。
以搓餌為例。壹般來說,餌料入水分散大約需要30~50秒。有了這個標準,壹般就能滿足我們的釣魚需求了。這個要求壹般垂釣者很難達到,但通過更多的練習和觀察,壹般可以接近和掌握這個標準。最有效的方法是做壹個樣品,就是在餌料做好之後,搓壹個正常大小的餌料球,扔到壹個小的餌料盤中,觀察它的融化時間。粗細搭配是釣魚實踐中最常見的餌料組合。
第二,輕重比例,重搭配。
商業餌料在生產中都會標註餌料的比例,這在我們的使用中不難發現,但是很難把握。壹般認為用於漂浮的餌料比重要的要輕,但實際上霧化的餌料比重並不重。我們知道,鉤餌在水下的最佳狀態是壹個魚餌完全臥底,另壹個魚餌輕輕觸底。如果魚餌比重太大,餌料太重,我們就需要把浮標的漁眼調整到暗沈甚至極度暗沈。這勢必迫使我們要麽換壹個更大的浮標,要麽放棄很多信號,等待真正的死亡。所以很多朋友在使用比重大的餌料時,喜歡用比重輕的餌料來調節。
我們知道,魚餌是專門用來釣瓜子和鯽魚的,這些魚餌大多是中重的。底釣瓜子鯽魚的餌比重餌好,特別是我們用0.2或者更細的子線,極小的鉤。為什麽這麽說?通過室內實踐,不難發現,超小的魚鉤,超細的子線,加上比重很輕的餌料,魚鉤餌料往往會浮在水下。這個問題很容易被很多玩家忽視,也很難發現,對玩家的接球影響很大,也是經常困擾玩家的原因之壹。魚塘釣魚也有流水的問題。我們以為誘餌在最後,其實根本不在最後。魚餌隨著副線漂離了海底。妳如何能很好地抓住這條魚?所以底釣瓜子鯽魚的時候,餌料比重還是比較重的。
三、腥香搭配
魚腥味組合是釣魚中最常用的誘餌組合。因為魚腥味和香味幾乎涵蓋了魚飼料所有原料的氣味特征。腥味本身可分為蝦腥、海洋腥、淡水魚腥、肉腥、骨粉、蠶蛹粉、奶腥。近年來,紅蟲、蚯蚓粉等動物蛋白被用作飼料添加劑,嚴格來說是壹種腥。植物蛋白和豆粉壹樣腥。香可分為植物香和動物蛋白香。谷類有小麥、土豆、大米、玉米、麩皮、豆類、油菜籽等。近幾年出現了瓜。需要註意的是,在特殊情況下,有些動物蛋白由於加工工藝不同,性質完全不同。比如新鮮蠶蛹經過烘焙研磨後產生的粉末,不是腥味,而是動物蛋白香味。肉松和魚肉加工出來的魚松只有香味。
第二,吃什麽餌,什麽飼料,用什麽餌。淡水魚幼苗期多餵豆漿和魚粉,很多魚在春花期對植物蛋白和魚粉的腥味比較敏感。魚腥味本身在水下有很強的穿透力,農民在深秋壹般會提高飼料中動物蛋白的比例。所以冬天要用適量的魚腥味來吸引魚。我們在抓生鯽魚的時候,蝦粉可以用掉總餌料的30%,甚至更多。
第三,魚腥味搭配的變化。該魚餌用途廣泛,在魚塘和野外壹年四季都可以使用。開春後在水庫中使用魚餌效果很好。如果遇到小雜魚做窩,魚從水底浮上來等特殊的魚情,魚餌永遠是我們的選擇。絕大多數情況下,腥餌需要根據具體的魚情來更換。魚腥味可以從強烈的魚腥味轉變為輕微的魚腥味和植物腥味。香的變化範圍更廣,但從口感來看,也可分為濃香、清香、清香、清淡。釣大魚常用輕餌。人的嗅覺不太靈敏的時候也能發現大魚,這也是壹個規律。釣魚的好壞壹定和魚餌的自然香味掛鉤的說法,很多時候都是主觀推斷,更像是自欺欺人。
生與死的四種形態。妳選擇活餌鉤,粉餌鉤,這是很兇的手段。即使在冬天,這種餌料配置也非常有效。
第四,關於主料和輔料搭配的壹些問題。
壹、不分主次,大雜燴的餌料搭配法。有些朋友喜歡各種魚餌壹起用,理由是各種魚都考慮到了。其實這種做法,即使是高手,在競技比賽中也是非常謹慎的。各種餌料混在壹起,至少增加了控制餌料狀態的難度。而且,如果不熟悉餌料的特性,餌料的不同可能會讓妳掉粒。習慣以這種方式配置餌料也阻礙了對餌料特性的進壹步了解。就像有的朋友說的,釣幾年就知道怎麽開幾個餌了。
開餌需要壹些思考,也就是妳在給魚做壹個好吃的餌。主餌和輔餌要根據魚情來選擇,制作方法要根據具體的魚情和打算的玩法來確定。盲目選擇餌料,確定開餌方式,會影響我們的技術進步。
二、正確理解和使用添加小料。很多人對壹些漁民使用小料感到不解甚至神秘。以至於不願意認真研究如何開餌,練習開餌技術。其實這也是壹個誤區。前人的研究發現了我國幾種主要淡水魚的基本食性,完全經得起實踐的檢驗。比如香、酸、腥、腐、臭、酒、甜的組合,主要是針對那些魚種。谷物的香味是混養比賽使用餌料的主要方向。壹些成熟的經驗也被餌料生產企業采用,作為餌料生產的主要原料。比如土豆,紅薯,玉米,麥麩。添加的輔料包括甜菜堿、糖、綠藻、麥蚜胚等。
不要迷信藥丸九餌。
丸紅餌料最大的特點是制作工藝精細,物理狀態明顯優於普通國產餌料。需要認清的是,大多數情況下,即使是高手也主要是用九丸誘餌來調整狀態。除非魚塘裏的魚長期用丸紅餌釣膩了,才認丸紅餌,不認其他餌。
第五,重要性原則。
所謂餌料搭配的重要性原則,是指具體的魚情是確定餌料搭配和制作方法的唯壹依據。養殖池塘捕魚最能體現重要性原則。養殖的魚受飼養員定時、定點、定量、定料投放的飼料影響,逐漸變化形成壹定的速食規律。基於這個原因,很多人意識到使用飼料的重要性。這是成熟的垂釣者普遍遵循的使用餌料的方式,也是我們在垂釣活動中選擇餌料時要考慮解決的首要問題。
在不知道具體魚的信息時,壹般的方法是試釣。壹群人試著用不同的魚餌釣魚,找到了魚最感興趣的魚餌。如果不能試釣,只能用多開餌備用的笨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