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食譜大全 - 淺談小班幼兒趣味數學教學

淺談小班幼兒趣味數學教學

  摘要: 數學是研究現實世界的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的科學。對幼兒來說,學數學算是他們成長與發展過程中的壹種自身需要。小班孩子思維是具體形象的,而數學由於其學科特點,相對而言比較抽象和枯燥。因此小班幼兒數學教學必需註意形式多樣、有趣,這樣孩子才對其學習感興趣。小班孩子其年齡和生理心理特點,尤其喜歡遊戲和運動,根據這壹特點我嘗試將數學知識融入遊戲和運動中,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動中學,這樣既可滿足幼兒的遊戲和運動需要,又很好地完成數學教學目標。結果表明,讓幼兒在遊戲、運動中學數學比單純的數學集體活動和操作活動效果要好。

  關鍵詞: 趣味數學 小班幼兒 數學教學 遊戲活動

 興趣是壹種積極的情感喚醒狀態和認識傾向,是人們從事各種活動的內在動力。當孩子對某壹事物具有興趣時,往往可以激發起他們的主動性和潛在能力。而數學由於其學科特點,相對而言比較抽象和枯燥,小班孩子很少對數學產生直接的興趣,針對如此現狀,我嘗試了趣味教學法,發現:教師只有選擇恰當的方法,內容和途徑,才能間接地誘發孩子們積極參與數學活動。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幾點經驗和體會:

  壹、在操作中學習數學

 皮亞傑認為幼兒是在操作中認知的,提供給幼兒暗含教育價值的操作材料,能夠讓幼兒在操作中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獲取知識。新《綱要》在科學部分特別提出的壹點要求即是“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國內外眾多的研究也表明:幼兒只有通過動手操作、擺弄,才能逐步體驗抽象的數概念。教師如何在幼兒的數學活動中充分發揮操作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幼兒動手操作材料時,能引起其思維的積極探索活動。因此,數學活動應盡量地從幼兒操作開始,活動的整個過程亦應以幼兒操作為主,在教師的明確語言的啟發引導下,讓幼兒通過操作,自己開動腦筋探索知識並獲得經驗,然後教師在幼兒操作探索的基礎上,再引導討論操作的結果,達到幫助整理經驗、明確概念的目的。 幼兒在教師準備的足夠的,有層次性的,多樣性的操作材料中他們通過反復練習。幼兒在剛剛學會某個技能,或者剛剛領會某個概念時,會自發地產生反復練習的需要,找到問題,並想好如何解決問題的方法。如:學習四等分,只給幼兒提供兩張紙就不夠數量了,而最少需要提供8—10張大小、

 顏色不壹的紙張,讓幼兒自己探索用不同的方法進行剪開後再進行拼合。同壹類活動的材料要有實物、圖片、符號三種層次,以此引導幼兒從動作——形象——符號邏輯思維的逐步發展。因為幼兒掌握數概念的過程是由外部動作“內化”為思維活動的。它可分為三個階段:第壹階段是動作表征階段:要為幼兒提供能動手操作的實物,如花片、豆子、鈕扣、小棍、啤酒瓶蓋、石子等。第二階段是形象表征階段:要為幼兒提供實物圖片或原點圖片,如幼兒《計算》用書配套提供的實物圖片和圓點圖片。第三階段是符號表征階段:要為幼兒提供數字符號,即數字卡片。

  二、在遊戲中學數學

 小班幼兒活潑好動,註意力集中的時間相對較短,且思維以具體形象為主,只有將抽象的數學知識滲透於遊戲中,才能讓孩子在輕松的氛圍中快樂的學習,激發孩子對數學的興趣。因此,對幼兒進行數學教學遊戲化,能極大地激發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產生較好的效果。教育家說:“玩具是幼兒的天使,遊戲是幼兒的伴侶”,幼兒就是在遊戲中、在玩中壹天天長大和進步的。遊戲深受幼兒喜愛,融入數學知識的遊戲或者說將數學活動設計成遊戲則更受幼兒的歡迎。在數學活動中,我總是采用遊戲的形式,千方百計地把幼兒的註意力吸引過來,讓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這樣,枯燥的數學知識就會變得有趣,簡單重復的練習也因遊戲而變得生動起來,小朋友學得輕松、學得愉快,效果也會更好。

  (壹)結合日常生活活動設計數學遊戲

 日常生活活動在小班幼兒的壹日活動中占了很大的比例,從家長的心理需要考慮,他們也希望老師更多地關註幼兒的生活護理而不是學習,所

 以,將數學知識融入幼兒的日常生活活動中就是小班數學老師必須面對的壹個課題。

 數學來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在孩子的生活中,蘊含著許許多多可對孩子產生影響的數學情景和事例,這些情景和事例經常地、反復地發生,因而對孩子數學潛能的開發產生著潛移默化、日積月累的作用和影響。我們要善於利用生活中數學教育的資源,引導孩子發現、感覺、學習。我發現許多幼兒喜歡將他們自己的年齡、電話號碼、門牌號碼等數字性的東西告訴別人;如果看到如果有人手中拿到的餅幹比他手中的多,幼兒馬上就會發現數量上的差別。也就是說他們對數字很感興趣。家長和老師應利用孩子的這個特點,教孩子學些數學。那麽如何教幼兒學數學呢?絕大多數幼兒對玩具、食品、遊戲等很感興趣,但註意力不會持續太久。比如在教孩子認讀數字時,可以用棋子、餅幹、糖塊、葡萄玩具等作教具,寓教於樂,循序漸進,壹次教壹個數字,解釋數字的形狀,幫助孩子記憶。通過舉例,幫助孩子理解;當教到5以後,也可以用錢幣(硬幣、紙鈔)作教具,孩子們都喜歡做動手操作,做遊戲。教師可以利用孩子的這種心理進行數學的學習。如許多孩子喜歡將東西弄倒,也喜歡拿物體拍水。我們可以將這兩個動作融合在互動遊戲中。玩水時,妳可以將3個玩具動物或人物卡通在水池邊壹字排開。然後,妳數它們的個數,並依次逐個將它們推入水池,當壹個卡通潛入水中時,和妳的孩子壹起做減法:“壹個潛水後,還剩兩個。”第二次做該遊戲時,妳可以向小孩指出誰是第壹,誰是第二,第三,並增加個數。這些遊戲將增加小孩在數字、數數、數量、序數排列和減法的經驗。

 還有吃餅幹的時候,小朋友大多關註的是“吃”這壹活動,不會考慮別的更多的東西,我就啟發幼兒動腦筋讓餅幹“變魔術”,壹會兒變成三角形,壹會兒變成圓形,壹會兒變成正方形,這樣,在吃餅幹這壹生活環節中,小朋友們關註的就不再僅僅是吃,同時也鞏固了對圖形的認識,培養了幼兒動腦筋的習慣,還避免了浪費餅幹的現象。

 數學其實就存在於我們生活當中,與我們日常的生活緊密聯系在壹起。家長要善於捕捉孩子生活中的壹些喜好,從他們喜歡玩的、喜歡做的事情入手,結合數學知識,創造壹定的情境,多讓孩子動手做,動嘴說,動腦想,使孩子接受數學,學好數學,培養良好的數學興趣。

  (二)結合幼兒感興趣的特例設計數學遊戲

 小班幼兒由於年齡較小,不能保持長久的註意力,對於枯燥的數學更是愛不起來,註意力集中不起來。壹次,組織幼兒看魔術表演,我發現在整個過程中小朋友都能高度集中註意力,有滋有味地觀看。這說明,小班幼兒不是不能相對時間長壹點地集中註意力,而是視內容和形式而定,能吸引幼兒的內容和形式就能讓幼兒保持長時間的註意。受這壹生活特例的啟發,在幫助幼兒進行數學知識復習時,我就采用了“變魔術”的方法,比如:將大小物體排排隊時進行復習,我故意用誇張的動作將各種圖片藏到背後,嘴裏說:“壹、二、三,變、變、變!”小朋友都睜大眼睛靜觀到底變出什麽來,註意力高度集中,練習效果也就更好。

  三、在運動中學數學

 小朋友對遊戲非常感興趣,有的遊戲是百玩不厭。根據這壹特點,在進行小班數學教學的時候,我創設娃娃家的環境,讓小朋友以角色的身份,在運動中學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