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早晚采花的原因
因為它意味著過去的事現在又被提起來了,就像這本選集的內容壹樣,整篇選集都是魯迅對過去的追憶,選集的原名是《起死回生》。
作為壹部“回憶的回憶錄”,這部選集從多方面反映了作者魯迅的少年生活,生動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興趣的形成。前七篇反映了他在紹興家塾私塾的童年生活,後三篇敘述了他從家鄉到南京,再到日本留學,再到回國教書的經歷。
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的種種醜惡和不合理現象,同時反映了舊中國黑暗中有誌青年知識分子的艱難歷程,表達了作者對昔日親人、朋友、老師的懷念之情。
擴展數據創建背景:
925年,魯迅在北京任大學講師時,因支持學生運動,受到當時所謂“君子”謠言的攻擊和排擠。1926年,北洋軍閥政府槍殺進步學生,制造了“三·壹八”慘案。
作者魯迅寫了《紀念劉和珍》等壹系列文章,熱情支持學生的正義鬥爭,指責北洋軍閥政府的殘暴。結果被當局通緝,不得不在廈門避難。《朝花夕拾》中的作品雖然都是追憶往昔,但也是在“借題發揮”,影射和嘲諷當時的社會現實。
晨花晚摘寫於2月1926至10月110,10篇。前五篇寫在北京,後五篇寫在廈門。它們發表在半月刊《莽原》上,總標題是《復活過去》。1927五月收的時候改名為晨花晚采,稍微介紹壹下。7月寫成後記,北京未名社1928出版。
百度百科-早花晚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