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兵用手是怎麽進行目測炮擊目標的?
關於徒手觀測目標距離測量距離的幾種簡易方法
壹、目測
目測是簡易測距的常用方法。使用目測法由於天氣、光線、角度以及觀測物體的顏色和大小等因素影響,因此會造成目測的誤差。在目測時應註意幾點會造成目標顯得近的因素(反之則顯得遠):1.天氣晴朗,目標向陽方向(或人背陽方向觀測),物體顯得近;2.由低向高觀察,物體顯得近;3.距離相同,大而明顯(或獨立)的物體顯得近;開闊地或隔水面、溝、谷觀察,物體顯得近。通常目測我們采用的是比較法與判斷法。
1、比較法:比較法就是把要測的距離與某段已知的距離相比較。如果測量距離偏長,可將要測量的距離分為幾段,分段進行比較,然後推算全長。通常可用的比較物有電線桿,房屋,行車道(單車道、雙車道、四車道都有其規定長度)。
2、判斷法:判斷法是根據目標清晰程度來判定距離。下面我按軍用方式以視力5.0、天氣晴好、無沙塵條件下的各距離目標清晰程度說明如下:
100米:人臉特征、手關節、步兵火器外部零件可見。
150-170米:衣服的鈕扣、水殼、裝備的細小部分可見。200米:樹葉、鐵絲網的鐵絲、房頂上的瓦片可見。
250-300米:人臉五官不清但衣服顏色可分,墻壁可見縫,瓦可數清溝。
400米:人臉不清,頭肩可見。
500米:人頭肩不清,男女可分。門不見開或關,窗可見格,瓦溝條條分不清。
700米:行人邁腿可分左右,手肘分不清,瓦面成絲。
1000米:人體上下壹般粗,房屋輪廓清楚,門成方塊,瓦片亂。
1500米:行人似蠕動,動作分不清,瓦面平光,窗成洞,樹幹及電桿可見。
2000米:人成小黑點,行動分不清,窗是黑影門成洞。
二、步測
步測是以步幅來量距離。它適用於站立點與所測點可直線通行的情況下。通常以復步(通常1.72左右個頭的人,其復步長約1.5米)為單位進行實地量測。各人的步幅大小均不同,所以步測需經常練習,掌握自己的平均步幅。量測的結果我想不必說大家也都知道了吧。步測應註意以下幾點:
1、行進時要對正所測終點,照直線行進。
2、行進時步幅要均勻。
3、遇有起伏地面時要適當調整好步幅,防止過大偏差。
三、相似三角形法測距
相似三角形法多用來測量河寬或其它不便通過的地形。例如求站立點A至測量B的距離,測量方法如下(有關方位參照簡圖):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1.在A點選擇好B點(如求河寬,對岸為B點,其B點的選擇最好是獨立樹或獨立石或其它明顯的突出物)
2.右轉90度,步測到C點,在C點處放壹石塊或插壹樹枝做好記號。
3.繼續前進到D點(如果地形允許,可使DC長等於AC長。如果條件不允許,也應盡量使AC長為DC長的整倍數)
4.由D點再向右轉90度,前進,並隨時註視BC點,當行至BC延長線上的E點時即停止。此時AB的長度即為AC乘DE再除DC(如果AC等長於DC,則此時DE長即為AB長。如果AC長為DC長的整倍數,則DE乘以此倍數即為AB長。)
四、使用臂長尺測量
預先在鉛筆上(或直形物體上),以自己臂長的百分之壹為壹個單位,刻好壹臂長尺,並註以數字。譬如妳臂長為65CM,則尺上壹個分劃為6.5MM。測量主要有對目標間隔/長度(或高度)已知的和未知的兩種。
1、對目標間隔/長度(或高度)已知的求距離(如已知電線桿間隔為50米,測量時註意臂長尺與電線平行)正對測量目標,用手持尺,將臂向前伸直(註意肩部不要扭曲,兩肩力求與目標平),用尺的0刻度對正目標壹端,讀出另壹端所對的分劃數(最好用壹只眼瞄,切勿兩眼互跳),然後即可求出距離=間隔(或高度)*100除去所測分劃數。
2、對目標間隔/長度(或高度)未知的求距離
對目標間隔/長度(或高度)的未知目標求距離需要在前後兩點分別測定目標的分劃數及前後兩點間的距離。按距離=前進(或後退)距離*小分劃除以(大分劃-小分劃)的公式求得所測目標距離。
測量BC點距離,在C點壹線找兩個明顯獨立物,分別為D、E。在B點測得DE兩點間臂長尺為“大分劃”,然後後退幾十米(如二三十米)至A點,再測得DE兩點間臂長尺為“小分劃”。現在後退的距離和大小分劃的數值都已得出,依上公式即可得知BC距離。
五、跳眼法
跳眼法是通過估計跳眼所見實地寬度的方法進行的估略測量。根據兩瞳孔的間隔約為自己臂長的十分之壹,將測得實地物體的寬度乘以10,即為站立點至目標的距離。測量方法是:將臂向前伸直,豎起拇指,閉左眼,使右眼的視線沿拇指壹側對準目標左側(基準點),頭和手保持不動,再閉右眼,使左眼視線通過拇指的同壹側,並記住視線對準的實地某壹點,然後目測目標左側(基準點)至該點的寬度,將些寬度乘以10,即為站立點至目標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