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四大草原之首的呼倫貝爾大草原,有多美?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北朝民歌《敕勒歌》
壹提到大草原,妳是不是也和我壹樣,腦海裏蹦出了這首《敕勒歌》。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多麽質樸無華的字詞,組成了多麽有感染力的語句,豪放爽直,雄壯開闊,壹如草原民族的性格。
《敕勒歌》所描繪的大草原具體在哪裏至今仍無定論,有人說在山西的朔州、寧武壹帶,有人說在內蒙古陰山下的呼和浩特大黑河流域,還有人說在內蒙古土默川平原......敕勒川在哪裏不重要,重要的是內蒙古東北有壹片大草原,完美地具象了民歌的意象,甚至補足了民歌的留白:不僅蒼茫遼闊,而且雲淡風輕,不僅壹望無際,而且翠色欲滴,不僅草長鶯飛,而且曲水迤邐......
我所說的就是——呼倫貝爾大草原。
當我們想要觀賞草原風光的時候,內蒙古是大多數人的首選,自古至今,這片狹長的土地壹直是水草豐茂的遊牧天堂:漢武帝曾在此屯田養馬,匈奴、鮮卑、女真等少數民族曾在此遊獵繁衍,蒙古鐵騎曾從此金戈鐵馬並建立了橫跨歐亞的雄雄帝國......
起伏微緩的地勢和1000多米的適宜海拔造就了禾本植物的理想家園,於是內蒙古東西橫貫118萬平方公裏的廣闊土地上,誕生了錫林郭勒、科爾沁、烏蘭察布、鄂爾多斯、烏拉蓋、阿拉善等眾多的草原,因著地形氣候的不同,它們有的與森林為伴,有的與荒漠相依,種種形態,不壹而足,其中最有名的,是呼倫貝爾大草原。
呼倫貝爾草原不僅是內蒙古最美的草原,還位列世界四大草原,並在其中獨占鰲頭。我查了壹下世界四大草原都有哪些,結果發現有兩處就在內蒙古(錫林郭勒草原和呼倫貝爾草原),另兩處是新疆的那拉提草原和南美的潘帕斯草原。於是我覺得上面表述不合適,應該是:因為呼倫貝爾草原冠絕內蒙,所以冠絕全球。這就像是說:因為某乒乓球運動員是中國打得最好的,所以他是世界第壹;因為某NBA球隊是美國的冠軍,所以世界範圍內也無出其右。
那麽,世界最美的呼倫貝爾大草原,有多美呢?
呼倫貝爾草原位於內蒙古東北的呼倫貝爾市、大興安嶺以西,它不是壹眼能盡收的某片草原,而是新巴爾虎右旗、新巴爾虎左旗、陳巴爾虎旗、鄂溫克旗、海拉爾區、滿洲裏市及額爾古納市南部、牙克石市西部草原的總稱,是東西寬約350千米、南北長約300千米的草原群,這裏有3000多條縱橫交錯的河流和500多座星羅棋布的湖泊,東部有大興安嶺的森林,中部是平疇千裏的草甸,西部是降水稀少的幹旱草原,景觀豐富,景色怡人。
這裏呈現給大家的是海拉爾區北部的草原。
初秋的早晨,下著不大不小的雨,天氣陰沈,乘車從海拉爾出發,壹路向北,來到了草原區,好在天公作美,壹到草原,晴空萬裏。
路上遇到了兩尊雕塑立在馬路兩側,導遊說他們壹男壹女,男的叫“貝爾”,女的叫“呼倫”。
(呼倫)
(貝爾)
原來,“呼倫貝爾”是壹對青年的名字,自然而然,少不了浪漫的傳說:
很久以前,蒙古族部落中有壹對相愛的青年男女,姑娘名叫呼倫,能歌善舞,才貌出眾;小夥兒名叫貝爾,力大無比,能騎善射。他們的生活本來無憂無慮,後來惡魔莽古斯搶走了呼倫,還吸幹了草原的水,致使草原枯黃,牛羊身亡。為了拯救草原和愛人,貝爾背起神弓尋找莽古斯報仇,在和惡魔的大戰中,剛烈的呼倫為了不被莽古斯侮辱,吞下了莽古斯頭上的綠寶珠,化身為浩蕩的大湖,貝爾趁機殺死了莽古斯,卻因愛人的犧牲悲痛萬分,他折斷神弓,頓時草原塌陷,貝爾也化作了壹池清湖。
就這樣,壹對情人化作呼倫、貝爾兩座大湖,把熾熱的愛獻給了草原,草原也暗暗地裂出壹道烏爾遜河,把兩顆年輕的心連在了壹起。
草原再次興旺,人們為了紀念呼倫和貝爾,就把這片草原命名為“呼倫貝爾大草原”。
連接呼倫湖和貝爾湖的烏爾遜河屬於中俄界河——額爾古納河水系,這是壹條彎彎曲曲、九轉回腸的河流,草原上大部分河流都是這樣彎彎曲曲、九轉回腸的形狀,然而有壹條“九轉回腸”卻轉出了“天下第壹曲水”的美譽,讓欣賞過她的遊人無不“回腸百轉”、“余韻繞梁”,她就是——莫日格勒河。
莫日格勒河同樣屬於額爾古納河水系,發源於大興安嶺西麓的陳巴爾虎旗境內,由東北流向西南,最終匯入海拉爾海。
1961年,葉聖陶、老舍、曹禺、端木蕻良等作家應邀來呼倫貝爾大草原旅遊,當他們看到九曲十八彎的莫日格勒河之後,無不贊嘆,端木蕻良說:“我走過多少河,沒有趟過這樣的河,我看過多少水,沒有見過這樣的水。”老舍更是贊譽這條“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帶子”是名副其實的“天下第壹曲水”。
的確,不要說那些對美好異常敏感的作家,就是我這樣的普通人,也不由得有些沈醉:在蔚藍如洗的晴空下、秋色初染的草甸上,看到這樣壹條連綿不絕的細帶從綠藍相接的天際蜿蜒而來,又朝壹望無際的遠方逶迤而去,壹會兒凹成W形,壹會兒彎出S形,壹會兒又盤作莫比烏斯帶,似壹條匍匐在黃綠畫布上的迤邐銀蛇,如壹縷鑲綴在翡翠地毯上的曼妙雪絳,再加上點綴在河畔的小小蒙古包和斑駁牛羊馬,讓我不禁怪異地想起了張飛,書上說他粗獷中有細膩,而呼倫貝爾大草原是遼闊中有秀美。
莫日格勒河畔有壹處景區叫“天下草原蒙古魂遊牧部落”,是大草原上為數不多的人文景區,在這裏可以了解成吉思汗的歷史故事和蒙古民族的風俗信仰。
進入雄偉的大門後,首先看到是成吉思汗騎馬的雕塑,十二世紀末至十三世紀初,成吉思汗曾在這裏秣馬厲兵,與各部爭雄,最終占據了呼倫貝爾草原。馬下的半球上展示了蒙都帝國曾經的疆域,盡顯壹代天驕的雄姿。成吉思汗曾說:“我馬鞭所指之處,都要成為的我的牧馬之地。”當驍勇的蒙古鐵騎把戰爭帶到歐洲時,信仰基督的歐洲人以為這是上帝派來懲罰他們的鞭子。在雕塑前就橫著傳說中的“上帝之鞭”——壹段長達9.9米的用俄羅斯紅木手工磨制的長鞭。
木道兩側有草原民族的神獸雕塑和蒙元帝國的開國功臣雕塑,比如下面的銅缸上刻畫了成吉思汗的傳奇故事——“天降戰神”:成吉思汗1162年5月31日降生,壹出生就手握戰神長矛,被稱為“草原的狼王”。
下圖是博爾術的雕塑:博爾術隨鐵木真(即成吉思汗)參加了統壹蒙古諸部的戰爭,屢次救鐵木真於危難之中,他誌意沈雄、善戰知兵,立下了不世之功,是蒙古帝國的十大功臣之壹,封太師、廣平王,謚號忠武。
天下草原景區內還有壹座世界上最大的敖包——騰格裏敖包。
“敖包”是蒙語,意為“石碓”,是蒙古族的重要祭祀載體,祭敖包是薩滿教的源頭,敖包上的樹枝在蒙古族人心中代表森林神靈。祭敖包分為血祭、灑祭和火祭,血祭是宰殺牛羊供奉在敖包前,灑祭是在敖包前滴灑鮮奶、奶酒等祭物,火祭是在敖包前點燃幹樹枝堆或牛馬羊糞,祭祀者排隊繞火三圈,壹邊念著自家姓氏,然後把祭品全羊投入火堆,火燒的越旺越好。
這座騰格裏敖包建於2016年,直徑有50多米,是世界上最大的敖包。“騰格裏”在蒙語中是長生天的意思,是蒙古人心中的神,主宰著萬物的生息,建立騰格裏敖包表現了對長生天的敬畏,感恩長生天的保佑。據說此敖包的材料中還有來自不兒罕山的聖石。(不兒罕山:蒙古國聖山,成吉思汗的龍興之地,因三次救過成吉思汗的命而聞名海內外,蒙古秘史記載當年逃過劫殺的鐵木真曾獨自來到不兒罕山,對著聖山行九跪九拜之禮,並許諾要子孫年年祭拜聖山)
大草原上的另壹處人文景觀是金帳汗蒙古部落,這裏的布局再現了成吉思汗當年征戰時的行帳。公元1202年,鐵木真向蒙古貴族保守勢力發起了壹場討伐戰役,地點就在莫日格勒河谷中會屯山壹帶,所以這次戰役也叫“會屯戰役”,戰役中,鐵木真佯敗誘敵深入,後用箭雨大破敵軍,取得勝利。這次戰役鞏固了他的可汗地位,征服了蒙古高原的東部地區,為了慶祝,鐵木真在美麗富饒的莫日格勒河谷中架起了金帳。如今,有很多關於成吉思汗的影視作品就是在這裏拍攝的。
上文提到呼倫貝爾大草原是眾多古代北方少數民族的搖籃,在很長的壹段歷史中,大草原並不是如現在壹樣歲月靜好,要了解諸多民族“妳方唱罷,我方登場”的崢嶸歷史,最好的去處是呼倫貝爾民族博物館 ,所以接下來,我們將移步至海拉爾,去探秘呼倫貝爾的過往。
(海拉爾成吉思汗廣場的雕塑)
呼倫貝爾不僅是大草原的名稱,它也是內蒙古自治區的壹個地級市,呼倫貝爾市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是海拉爾區,我們將要去的呼倫貝爾民族博物館就在這裏。
歷史學家翦伯贊曾說:呼倫貝爾這個草原壹直是遊牧民族的歷史搖籃,出現在中國歷史上的大多數遊牧民族——鮮卑人、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都是在這個搖籃裏長大的。
其實,這個搖籃還包括大興安嶺的原始森林。?春秋戰國時期,大興安嶺和呼倫貝爾地區為東胡人所控制,漢初,匈奴擊敗東胡,東胡部落聯盟瓦解,壹部分東胡人躲進大鮮卑山(即大興安嶺),故號“鮮卑”,此時呼倫貝爾為匈奴控制,後來匈奴西遷,鮮卑人走出了大興安嶺的叢山密林,來到呼倫貝爾草原,繼而“光宅中原”,建立了北魏王朝,統壹了中國的北方,這是中國歷史上第壹個少數民族政權。
(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派中書侍郎李敞等人到鮮卑祖居石室祭祖)
在以後的漫長歲月中,鮮卑人余部室韋部落、回紇、突厥、黠戛斯以及遼代的契丹、金代的女真等相繼崛起和統治呼倫貝爾,直到12世紀,蒙古諸部在呼倫貝爾悄然興起。在成吉思汗南征北戰統壹蒙古草原過程中,於呼倫貝爾進行了幾次大的決定性戰役,消滅了政敵,最終統壹了蒙古高原。自此,北方草原上誕生了具有語言、地域和文化***同性的民族——蒙古族。
(成吉思汗的金頂大帳:蒙古族的“皇宮”)
元亡後,成吉思汗的子孫們退守蒙古草原,元順帝的後裔遊牧於呼倫貝爾草原,直至歸附後金。清朝建立後,生活在這裏的鄂溫克、達斡爾、巴爾虎蒙古、鄂倫春等民族組成八旗兵鎮守邊疆,防禦沙俄入侵。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呼倫貝爾城始建,城市位於現今的海拉爾區正陽街壹帶(也就是博物館所在的地區),據史料記載,當時的呼倫貝爾城商業貿易繁榮,出現了龍太號、晉興號等商鋪,以及以經營綢緞、布匹為主的瑞蚨昌商號。
歷史上生活在這裏的民族大都是森林狩獵民族和草原遊牧民族,與農耕民族不同,他們的生活對自然的依賴更加強烈,於是形成了深厚的薩滿信仰。
(薩滿儀式)
薩滿是崇拜自然的信仰,對自然界的天、地、日、月、星、山、水、火、風、雷、雨、樹等萬物和現象均有崇拜,人們認為這些自然存在表現出了生命、意誌、情感和靈性,因此對之敬拜求告,希望消災、降幅和獲佑,上文介紹的祭敖包就是薩滿儀式的壹種,蒙古草原上著名的那達慕盛會就是由祭敖包演變而來。
(那達慕大會上的賽馬名次牌)
除了薩滿信仰,從西藏傳來的喇嘛教也在這壹地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外來的喇嘛教在與薩滿教的鬥爭中生存下來並得到了迅速發展。
(喇嘛教法器)
不同的環境和不同的信仰造就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藝術,下面的圖片反映了遊牧民族的生活和文化特色:
(逐水草而居的遊牧生活)
(樺皮包:樺皮是常用的工具之作材料)
(在大自然中拉起馬頭琴,和牛羊***享閑暇)
(少數民族樂器)
民族博物館不遠處是成吉思汗廣場,剛從文獻中了解了蒙古的崛起,再順道欣賞壹下廣場上成吉思汗的雕塑,是非常不錯的。
除了廣場中心躍馬揚鞭的成吉思汗,廣場壹側還有壹組群雕,叫作“征”。雕塑人物是成吉思汗、他的二弟——神箭手合撒兒、被譽為“四傑”的博爾忽、木華黎、博爾術和赤老溫以及被稱為“四獒”的速不臺、者勒蔑、哲別、忽必來,他們在成吉思汗統壹蒙古各部的戰爭中屢建戰功,是成吉思汗麾下最傑出的猛將。
及至近代,隨著帝國主義的入侵,中原飽受創傷,草原民族也遭到欺侮,東北淪陷後,呼倫貝爾地區淪為了日本偽滿政權的轄地,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海拉爾紀念園就是對那段歷史的見證。
紀念園位於海拉爾鐵路工人新村北部,是壹座5A級戰爭主題公園,這裏最初是日軍海拉爾要塞。海拉爾要塞是日本關東軍為進攻蘇聯,在中國東北邊境設立的15處軍事工事中最大的兩處要塞之壹(另壹處為黑龍江省東寧要塞)。
紀念園外停車場附近的草地上有不少蘇軍T-34坦克和蘇聯士兵模型,展示了當年蘇聯紅軍攻克海拉爾要塞的戰鬥場面。
紀念園中同樣也陳列著壹些武器和那個時代交通工具:
(三七高炮)
(細菌車)
紀念園最主要的景觀是海拉爾要塞遺址,在進入遺址之前,會經過壹座博物館,其中展示了海拉爾要塞的修築過程,展現了蘇聯和日本之間慘烈的諾門罕戰役,也記錄了日本關東軍在要塞修築完成後為了保密屠殺中國勞工的滔天罪行。
進入要塞遺址前壹般都會租壹件大衣,因為深達20米的地下要塞氣溫很低,我去的那天下著雨,外面本來就很陰沈,進入要塞後更感覺到陰冷。雖然要塞裏有醫務室、炊事房、廁所、辦公室、武器庫等壹應俱全的房間和設施,但仍讓人感到異常的寒意和恐懼,仿佛進入了生化危機壹般的恐怖遊戲場景。
海拉爾要塞始建於1934年,建成於1937年,是日本關東軍脅迫十多萬名中國勞工修建的,包括敖包山、北山、西山、東山等陣地,建成後,關東軍坑殺了勞工,在今天北山和敖包山之間的壹個萬人坑中,還躺著數千具森森白骨。
1945年8月18日,蘇聯紅軍攻破海拉爾要塞,日軍無條件投降......
上圖中紀念園坦克群的遠方,可以看到白色的佛塔和紅色的佛寺,那裏是海拉爾的另壹處景點——兩河聖山。
兩河指的是海拉爾的母親河海拉爾河和伊敏河,聖山指的是聖潔的敖包山。這個地方又被稱為“壹塔兩寺”,壹塔是坐落於敖包山定的慈積金剛塔,兩寺是位於山腰的達爾吉林寺和萬佛寺。
慈積金剛塔是壹座藏式白塔,由塔基、塔身、相輪和剎頂組成,白塔在遠處就非常顯眼,走近看更是聖潔雄偉。
達爾吉林寺是壹座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達爾吉林”的意思是“昌盛寺”,寓意為呼倫貝爾草原繁榮昌盛。
(站在慈積金剛塔上俯瞰達爾吉林寺)
(達爾吉林寺天王殿)
萬佛寺是壹座漢傳寺院,始建於清代。這裏佛教氛圍濃厚,不時可以聽到誦經聲、佛鐘聲,心靈在碧草藍天中得到凈化。
作為市中心的海拉爾就到這裏,下壹站是紮賚諾爾,這裏是猛獁象的故鄉,上文提到的呼倫湖也坐落在此,隨我壹起去看看吧。
如果沒有去過呼倫貝爾,“紮賚諾爾”這個名稱可能對妳比較陌生,但“滿洲裏”也許有所耳聞,因為它有著鮮明的民族和時代特色。
而實際上,如今下轄於滿洲裏的紮賚諾爾,比滿洲裏更加古老,在歷史上更加有名:“紮賚諾爾”是蒙古語,翻譯成漢語是“海壹樣的湖泊”,也即呼倫湖,就是說,這片草原的命名都源自於它,而且在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生活在如今滿洲裏地區的原始人就叫“紮賚諾爾人”,同時(或更早)出現在此的還有冰川世紀的龐然大物——猛獁象,據此形成了“紮賚諾爾文化”,據說壹部分紮賚諾爾人渡過白令海峽的陸橋進入美洲,創造了印第安文化!
既然來到了紮賚諾爾,就先去看看“紮賚諾爾”(呼倫湖)吧。
呼倫湖位於紮賚諾爾南部約20公裏處,夾在新巴爾虎右旗、新巴爾虎左旗和紮賚諾爾區之間,湖周長有447公裏,是內蒙古的第壹大湖,也是中國的第四大淡水湖,怪不得蒙古人稱它為“海壹樣的湖”。
處在呼倫貝爾大草原腹地的呼倫湖被稱為“草原之腎”,因為它對維系草原生物多樣性和豐富動植物資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呼倫湖還被譽為“草原明珠”,也許與上文講到的“呼倫貝爾”傳說有關:被搶走的呼倫為了取悅魔王莽古斯,假意討取了魔王頭上的明珠,呼倫知道壹顆明珠就是壹汪碧水,為了滋潤被魔王吸幹的草原,她吞下了明珠,化作了呼倫湖。
(景區內有壹座呼倫捧珠的雕塑)
很多人慕名來到呼倫湖,可能抱著不低的期望,但說實話,呼倫湖的景觀並沒有多驚艷,草海連著湖海,多雲讓湖光有些暗淡,岸上沒多少亮眼的建築,只覺得在普通的湖邊溜了壹圈。唯獨撐著彩虹傘的湖心島讓人感受到壹些與眾不同的意境。
(湖心島)
也許景區也覺得乏善可陳,在湖邊裝點了幾組雕塑以作補償,雖然看到了“騰飛”,心情也沒有騰飛起來。
不好看也許是角度不對、天氣不對,第二天天氣晴朗的時候,在猛獁公園看到了紮賚諾爾的明媚和多彩。
上面提到紮賚諾爾是猛獁故鄉,於是在紮賚諾爾新區建了壹座猛獁公園,其中有獲評世界吉尼斯的“規模最大的猛獁象雕塑群”,足足有87只形態各異的猛獁雕塑,十分壯觀。
有的是小猛獁在嬉戲:
有的是猛獁群在遷徙:
有的體型巨大,應該是猛獁首領:
有的個頭差不多,應該是青梅竹馬的伴侶:
除了猛獁群,公園中的建築也非常漂亮,比如下圖右側的觀光塔和兒童科技館。
觀光塔是壹座歐洲哥特式城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