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素菜食譜 - 古代的黃金是從哪裏來的?

古代的黃金是從哪裏來的?

古代的黃金是自然產生的,古人發現了黃金。

據明代宋所著《天工開物》壹書,大意是全國約有100個產金區,難以壹壹列舉。巖石中,大的叫馬蹄金,中間的叫橄欖金和臀金,小的叫瓜子金。

在水和沙中產生的大的叫金塊,小的叫布蘭麥金或布蘭金。在平地上打井的叫勉砂金,在平地上打井的叫鬥子金。但都要經過淘洗後熔煉,才能變成全金。

因為金的化學性質非常穩定,所以自然界中的金主要是元素態的。在生產力水平相對落後的古代,人們使用的方法是在所謂的“金山”中挖掘,然後用特制的篩子篩出水中的土壤,從而獲得黃金。最後將小金粒放入模具中,高溫加熱使其融化,然後冷卻成為金塊,便於保存。

擴展數據

金礦類型復雜多樣。主要有礫巖型、綠巖帶型、應時脈型、韌性剪切帶型、卡林型、斑巖型、淺成低溫熱液型、火山巖型和新生代砂礦。

地球發展早期形成的地殼富含黃金。因此,壹般可以代表由早期殘余地殼組成的太古宙綠巖帶。特別是鎂鐵質和超鎂鐵質火山巖組合,金豐度值高於地殼中各類巖石,可能成為最早的金礦床“礦源層”。

地球中的金,地核為2.6× 10-6,地幔為0.005× 10-6,地殼為0.004× 10-6。地殼中金的豐度只有鐵的1/10萬,銀的1/21。地球上99%以上的黃金進入地核。

綜上所述,金在地殼中的豐度值很低,具有親硫性、親硫性、親鐵性和高熔點的性質。要形成工業礦床,黃金要富集幾千倍才能形成大富礦,黃金要富集幾千倍、幾萬倍甚至更高。

壹般認為,大型金礦床壹般要經歷較長的地質時期,只有經過多種來源疊加、地質構造演化和多次成礦作用才能形成。

百度百科-金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