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是文化積澱,具體指的是什麽?
文化的獨特積澱要求編輯不斷傳播科學前沿的研究成果,使科學知識逐步積累。
文化積澱意識是指導編輯活動的重要思想,文化積澱在任何時候都具有現實意義。
編輯活動有兩個重要功能,壹是信息傳播,二是文化積累。對於編輯活動來說,文化積累包括信息積累。信息積累是文化積累的前提,文化積累是信息積累的必然結果。沒有信息積累,就不會有文化積累,但信息積累不是文化積累,因為信息積累具有壹定的模糊性、不確定性和隨機性,穩定性差。相比之下,文化積累具有明確性、確定性和恒定性,所以相對穩定。文化積累是以信息積累為基礎的,是信息積累的積累和升華。信息積累和文化積累是有時間差的,即文化積累總是滯後於信息積累。這種時間差是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因為信息的價值需要時間來檢驗。比如,即使是獲得諾貝爾獎的成果,經過壹段時間後,也被證明沒有真正的科學價值,從而在文化積累的過程中被淘汰。
從信息積累到文化積累的過渡,是壹個去偽存真、擇優淘汰的動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編輯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作為把關人,編輯必須對信息的價值做出準確的評估,從而決定選擇。因此,編輯首先是信息的積累者。編輯要樹立文化積澱的意識,因為這種意識對信息積澱乃至文化積澱的最終完成具有指導意義。沒有文化積累意識的編輯是做不好信息積累的。
在文化積澱意識的影響下,編輯能夠更加明確、主動地確立主體地位,增強編輯活動的主動性,從而更好地完成信息積澱和文化積澱的有機統壹。具體來說,編輯的文化積澱意識可以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壹,積極的文化幹預精神
編輯的職責是對別人的作品進行整理加工,從而有效傳播。為他人結婚,默默無聞的奉獻,是編輯的職業特點決定的。但這只是表面形式。編輯職業的根本性質在於,他是科學文化活動中不可或缺的、決定性的介入者,他直接參與並影響著人類文化的建構過程。如果我們把人類文化看成壹座宏偉的建築,那麽編輯就是這座建築的設計者;如果把人類的文化活動看成壹部波瀾壯闊的歷史劇,那麽編者就是這部歷史劇的策劃者。是不是有點過了?不,這是事實。編輯“六藝”的核心是選題和投稿,但選題和投稿不就是文化設計嗎?壹系列的書和壹張專輯搭建的文化框架,不就是剪輯、設計、策劃的結果嗎?選題組稿是編輯文化介入的最直接手段,最深刻地體現了編輯對科學文化工程的宏觀構思和把握。
編輯在選題上表現出的文化介入精神,是編輯文化積澱意識的體現(註意這裏所說的選題不包括那些為迎合部分受眾的低俗口味而選擇的低格調選題)。選什麽或不選什麽,其根本標準是看選題是否會產生良好的社會效益,因此具有文化積累價值。文化積累的價值對編輯選題水平的提高具有導向作用。有了這種意識,編輯就會以積極的文化幹預精神選題組稿,構建良好的文化體系。
編輯的文化介入精神不僅表現在選題和組稿上,還表現在文化導向上。文化導向在任何時候都意義重大。人類文化是良玉混雜,良莠不齊。編輯經常受到“黃色文化”、“黑色文化”等有害文化的沖擊。為了人類精神文明的進步,編輯必須抵制那些有害的文化,這就需要引導。這種導向表現在不為有害文化提供傳播生長的園地,積極扶持和培育優秀文化。需要註意的是,有害文化雖然有時會出現“暢銷書”、“高票房”,但最終還是會被淘汰,因為它們從根本上違背了人民的利益,沒有文化積累價值。遺憾的是,我們的壹些編輯同仁缺乏文化積澱的意識,未能發揮文化導向的正確作用,隨波逐流,為有害文化提供了市場,令人痛心。
編輯導向還表現為編輯努力提高科學文化的價值。壹個出版社出壹本書很失水準,壹個期刊出壹篇論文質量很低,都會對讀者產生不好的影響,降低文化積澱的水平。因此,編輯必須嚴把稿件質量關,嚴格執行文章標準,堅持“重質輕量”的原則,以提高文化積累水平。
第二,嚴謹細致的科學態度
文化積累需要嚴謹細致的科學態度,這包括兩層含義:壹方面,要把那些具有真正價值的文化成果迅速輸入到社會文化傳播體系中,使之成為人類的文化積累;另壹方面,要剔除那些不值錢的文化糟粕,以凈化文化積澱。
科學專家貝弗裏奇在他的著作《科學研究的藝術》中指出:“我們都有壹種抵制來自外界的新思想的心理傾向,就像我們有壹種抵制非傳統的舉止和服裝的心理傾向壹樣。”文化積澱是壹個永無止境的新舊文化代謝過程,求新求異是文化積澱的根本。而人固有的惰性,往往使標新立異、有真正價值的東西得不到承認,被排斥在期刊或出版社的大門之外,從而大大延緩了人類文明的進步。這方面的例子很多。比如1955,雅羅的論文《胰島素的抗體》被美國著名雜誌《科學》拒絕,後來又被《臨床醫學雜誌》拒絕。就是這樣壹項屢遭拒絕的科研成果,卻在22年後獲得了諾貝爾獎,獲得了全世界的認可。這壹科研成果的享受被耽誤了22年!相反,壹些科研成果雖然因為各種原因被人們所忽視,但卻因為有著挑剔的眼光而被及時精辟地編輯成書。比如奧地利人孟德爾,他從事豌豆雜交實驗多年,總結出遺傳的兩個基本規律,遺傳因子的分離和自由組合,並在1865年的壹次科學會議上宣布了他的發現,但當時並沒有引起重視。但由於會議編輯的慧眼識珠,孟德爾的論文《植物雜交的實驗》發表在奧地利自然科學學會的年刊上,使孟德爾的科研成果最終被後人發現和認可,他被公認為遺傳學的奠基人。
這裏要強調的問題是,編輯需要在文化積澱上以嚴謹細致的科學態度來辨別假貨。偽科學和偽文化會給人類文明帶來巨大的危害,所以我們必須毫不留情地揭露它們,絕不讓它們進入文化積累的過程。編輯嚴謹細致的科學態度還體現在編輯加工上。編輯加工的目的是使信息有序化、載體化,便於信息傳播和文化積累。為此,我們必須努力消除壹切錯誤。“草螢有光,但不是火。蓮露雖圓,乃珠乎?”。編輯在加工稿件時要有這樣的意識,就是絕不能讓歪理邪說在我手裏流傳,以至於誤導後人。編輯糾錯的例子很多。比如有壹篇文章說“用白灰煉鐵實現優質高產”。白灰怎麽煉鐵?只有鐵礦石可以用來煉鐵,白灰只能做熔劑。這句話應該改成:“用白灰作熔劑,優質高產煉鐵”。否則,人們會認為煉鐵生產中發明了新工藝。再比如,“這種礦石含硫量很低,壹定會產出高質量的生鐵。”影響冶煉優質生鐵的因素很多,不僅要求硫含量低,還要求磷含量低、鐵粉高、焦炭質量好以及相應的高爐操作技術。顯然,認為低硫就能煉出優質生鐵是片面的、不正確的。如果不修改以上兩種情況,就會導致煉鐵技術的誤傳。對於科技編輯來說,任何小數點、符號、公式的錯誤都可能導致嚴重的後果。
編輯嚴謹細致的科學精神也是編輯主體精神的體現。沒有這種精神,編輯就會失去在文化建設中的主導地位。堅持這種精神,可以排除各種幹擾,在文化積澱的過程中充分實現編輯的自我價值。
第三,發現人才,培養人才
人才是文化積澱的重要內容。人類文明史離不開這些滿天星的名字:蘇格拉底、柏拉圖、康德、黑格爾、哥白尼、孟德爾、伽利略、牛頓、哈維、哥倫布、孔丘、屈原、李白、杜甫、愛因斯坦、祖沖之、李時珍、馬克思、列寧、毛澤東、郭沫若、魯迅...其中,很多人不僅僅是編輯。物理雜誌的編輯普朗克發現了愛因斯坦和他的相對論。20世紀20年代《上海實用新聞》副刊《鄧雪》的編輯宗白華發現了郭沫若。這難道不是壹種積極的文化積澱嗎?在文壇上,壹個人屢遭拒絕,偶爾被編輯發現並大力支持,壹夜成名的例子數不勝數,往往被傳為佳話。但是,如果我們看看幾位諾獎得主的被拒,就會覺得,這樣的“奇聞”還是少壹點好!蕭伯納被拒絕的作品是他的代表作《人與超人》。退稿的編輯說:“他(蕭伯納)永遠不會成為普通人眼中的大眾作家。”海明威被拒的作品是短篇小說集《春潮》。退稿說:“如果這本書出版,我們不僅會被認為品味不佳,甚至會被認為極其殘忍。”高爾丁的代表作《蠅王》壹開始被拒的原因是:“妳沒能成功地開發出有潛力的想法。”我們完全有理由去思考,人類文化史上有沒有壹些傑出人物因為我們的剪輯而被永遠埋沒?這不就是編輯給人類文化造成的損失嗎?
沒有人,就沒有文化。人是文化的創造者。發現壹個人,就是發現壹種有價值的文化現象。找到壹個人,就是找到了創作的動力。期刊、報紙、出版社、電臺、電視臺都是發現人、培養人的園地。通過這些媒體湧現出了壹大批優秀的人才,得到了社會的認可。編輯在發現和培養人才方面有著重要的責任,尤其是那些年紀尚輕但潛力巨大的未來人才,更能體現編輯的文化積澱功能。
編輯人才意識是文化積澱意識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知名作者格外關註而對不知名作者不屑壹顧的編輯,最容易埋沒優秀人才,從而給文化創作和積累帶來損失。
第四,註重前沿選擇
編輯的新銳選擇具有積極的文化積累價值。選擇的質量決定了文化積累的質量。文化的獨特積澱要求編輯不斷傳播科學前沿的研究成果,使科學知識逐步積累。在這個過程中,單純意義上重復舊的理論知識是沒有文化積累價值的。只有那些探索性的,第壹次的理論,才有文化積累價值。所以,編輯在對壹篇論文進行前沿選擇時,要看它在多大程度上是在重復舊理論。如果舊理論占主導,說明論文不前沿,因此沒有文化積累價值。
沒有前沿的選擇,就沒有文化的積澱。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前沿選擇都有文化積累價值。在邊疆選擇中,只有那些被實踐證明是正確的理論才具有文化積累價值。文化積澱表現在對科學前沿的過濾和篩選。是凈化和整頓,不是大雜燴和混亂。比如植根於古希臘的“以太”概念,曾經長期主導人們的學術思維。為了相信它的存在,人們不惜給它許多莫名其妙的猜測。當光的波動確定後,大多數科學家認為“以太”是傳播光振動的介質。這樣,“以太”似乎被認作真理而傳播。但是,“以太”畢竟是虛幻的!科學的大廈不能建在無根的空氣中。人們必須確認“以太”是否存在。為了找到“以太”的絕對靜態參照系,邁克爾遜根據梅奎茲·魏提出的指導思想設計了壹個實驗裝置,與美國化學家莫雷裏壹起測量了地球相對於“以太”的漂移速度。當時,實驗的精確度已經達到了四十億分之壹。經過5天晝夜不停的連續觀測,他們仍然看不到任何“以太”漂移的跡象。這個實驗的“零”結果否定了以太的存在,以太的概念被物理學拋棄。
邊疆選擇和文化積累是互動的,它們相輔相成,相互促進。高質量的前沿選擇提高了文化積累的質量,進而將科學推向新的前沿。哥白尼的“日心說”否定了托勒密的“地心說”,極大地推進了天文學。開普勒的行星運動三定律否定了哥白尼學說中不合理的部分,將天文學推向了壹個新的前沿。牛頓發現了物體運動三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從而使經典力學成為壹個完整的體系。而愛因斯坦則創立了相對論,解決了牛頓力學無法解決的問題,將物理學再次推向前沿。科學就是這樣進步發展的,文化就是這樣積累科學前沿的成果,把科學推向新的前沿。
文化積澱意識是指導編輯活動的重要思想,在任何時候都具有現實意義。我們要牢固樹立這種意識,用它來指導我們的編輯工作,為人類的文化創造和積累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