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素菜食譜 - 戛納電影《霸王別姬》的魅力在哪裏?

戛納電影《霸王別姬》的魅力在哪裏?

電影《霸王別姬》改編自李碧華的同名小說,由中國第五代導演代表陳凱歌執導,張國榮、鞏俐、張豐毅、葛優等中國著名電影演員出演。自上映以來,這部電影被認為是中國電影的巔峰之壹。

1993年,該片獲得第46屆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成為第壹部獲此殊榮的華語電影,自此斬獲眾多有分量的獎項。不僅如此,該片還入選豆瓣電影Top250榜單,近200萬人標註。超過1.3萬人給出評論,獲得9.6的高分,被認為優於99%的言情電影。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兩位京劇藝術家段小樓和程蝶衣經歷了半個世紀的悲歡離合。其中,中國歷史的巨變,傳統文化的變遷,世界的寫照,人性和思想的黑暗,都在上個世紀復雜的京都城壹壹上演。其宏大背景與歷史框架的完美融合,奠定了影片的史詩地位。

如果僅僅從故事內容來解讀這部電影,我想我們並不能深刻體會到這部電影的獨特魅力。因此,本文將從視聽語言處理、人物塑造、主題呈現三個方面對這部電影進行深度解讀。視聽語言處理:灰黑色調的運用奠定了影片悲傷的基調,京劇的唱腔增添了故事的悲傷。人物塑造:矛盾的霸王形象和錯位的妃子形象,人物的隱喻表現了對人性的思考。主題呈現洶湧澎湃。

壹、視聽語言的處理:灰黑色調的運用奠定了影片的悲劇基調,京劇的唱腔為故事增添了悲涼感,畫面與音樂的完美配合描繪出壹種壓抑而動蕩的局面。

電影《霸王別姬》上映已經二十多年了。多年以後,我們仍然會被影片中悲傷的故事和生動的人物所感動。這部電影故事的背景是20世紀動蕩的北京。隨著歷史變遷的跌宕起伏,傳統文化的興衰起伏,上演著京劇中主角的悲歡離合。

影片通過色彩渲染和音效,以小人物的命運為影片主題,在觀眾面前慢慢展開了壹個壓抑而多事的秋天。電影中視聽語言的極端運用可以從很多細節上看出來:

①冷暖色的極端運用,渲染了影片的悲涼氣氛。

全片運用悲傷的色調營造悲傷的氛圍,簡單厚重的灰黑色調貫穿全片。故事壹開始,迎接觀眾的是壹個陰沈的天氣,有著烏雲的氣勢,有著雪的凜冽氣息。主人公小豆子註定要被母親出賣,黑白色調的運用渲染了程蝶衣悲劇人生的開場。

影片中亂世壓抑沈重的氣氛在深灰色的基調中爆發,總能抓住觀眾的心。

另壹方面,在光線方面,導演刻意采用了暗黃色調的燭光效果,既迎合了當時的時代背景,又渲染了壹種陰森的氛圍。舞臺上五顏六色的服飾,籠罩在暗黃的燈光下,並不能讓人感受到色彩的活力,反而給人壹種悲傷壓抑的壓抑感。這既是影片中人物所面臨的復雜情緒,也暗示了動蕩時代的悲情走向。

②京劇樂器的運用,突出了故事的悲涼。

影片中京劇配樂的大量使用,不僅為影片增添了壹絲民族傳統韻味,也凸顯了故事背景的悲涼。通過聲畫搭配,可以進壹步塑造影片主題,揭示人物命運。

主角小豆子在母親砍掉他六根手指後,被強行送到戲班。壹曲京劇《夜深》響起,蒼涼的配樂暗示著小豆子戲曲生涯的開始,也昭示著他悲劇人生的開始。戲班和徒弟逼著小豆子跟師傅學,京劇裏弦樂和小豆子的聲音此起彼伏,暗示小豆子無法改變自己的人生命運。

不僅如此,影片還有大量京劇唱腔的場景,如《思凡》、《霸王別姬》、《牡丹亭》等傳統經典劇目的演唱和表演。壹方面起到推動故事發展,連接電影劇情發展的作用,另壹方面悲壯的京劇表演也增添了影片的悲涼。

二、人物塑造:主人公矛盾錯位的人物塑造與主題相呼應,小人物形象在大時代背景下深入人心,處處表現出對人性的洞察和哲學思考。

電影《霸王別姬》之所以時隔27年仍被奉為經典,不僅在於故事的精彩,更在於導演對角色的精準處理,從而塑造了無數鮮活的、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影片中沒有絕對的壞人。都是被時代背景推著往前走的小人物。各種無奈和悲傷讓人心酸,處處顯示著他們對人性的洞察和哲學思考。

矛盾的霸王形象:與袁電影中的和袁在《霸王別姬》中都扮演過楚霸王。兩者都是劇中代表力量的男性形象,只是略有不同。

段小樓是出於謀生的打算,在舞臺上扮演楚王霸逗觀眾笑;而袁四爺則是出於對京劇的欣賞和喜愛,在家扮演楚王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興趣。地位的不同註定了兩者性質的不同。

段小樓表面上很勇敢,從小保護弟弟小豆子,長大後保護青樓名妓菊仙。他敢於和日本兵作戰,拒絕背叛程蝶衣,獨自受罰,但他的英姿就像舞臺上的粉飾,只是他完美的保護色。事實上,在他逃離這個世界之前,他依靠他的弟弟程蝶衣為日本軍官唱歌。保護聚賢只是歡樂場上的壹個動作。當他當眾遊行時,為了自保,他與菊仙劃清界限,導致菊仙在絕望中死去。

段小樓是舞臺上的霸主,現實中的逃兵。他矛盾的人性和懦弱的本性是程蝶衣和菊仙悲劇人生的根本原因。但是,他也有善良的時候,他所做的壹切都是為了在動蕩的年代生存。人性的矛盾在他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發人深省。

相反,袁大師在官方演出中並沒有扮演楚霸王的角色,而是在現實生活中扮演了生活中真正的霸王。袁大師送了壹把劍給程蝶衣只是為了贏得他的好感。當程蝶衣被監禁時,元大師為他保管它。舞臺上的燈滅了,大家都慌了。只有在專心演戲,只有樓上的袁爺爺在默默地看著他。

袁大師的命運,就像楚霸王壹樣,被碾壓在歷史的車輪下。他被冠以“惡霸”的稱號,在鎮壓反革命運動中被槍斃。當時的袁大師昂首挺胸,從容地走向死亡。

與背叛妻子和朋友的假霸王段小樓相比,袁大師是現實生活中的真霸王,但他也是壹個充滿悲劇色彩的暴君。他是壹個從未得到虞姬賞識的楚霸王。袁大師去世的結局給影片增添了幾分悲劇色彩,也為後期京劇的沒落埋下了伏筆。為劇而死的袁,就像是為國捐軀的楚霸王,既讓觀眾感嘆,也讓觀眾看到了信仰的力量。

虞姬形象錯位:程蝶衣和莒縣霸王都是假霸王,虞姬卻是真虞姬。大師兄段小樓只把戲曲當做謀生的壹種方式,而小師弟程蝶衣則處於“無狂不存”的狀態。自從壹首《想起範》唱到《我是的飛蛾》之後,這個男人的小豆子就徹底投入到了劇中,直到最後成為了壹名著名的演員,被稱為。他還沈浸在自己的戲劇世界裏。

他懇求師哥按照老師的指示,從頭到尾演戲,和他聯手演壹輩子霸王別姬。他聲嘶力竭地說:

“壹年,壹個月,壹天,壹個小時都不是壹輩子。”

戲外,他和劇中的於吉壹樣,深愛著自己的徒弟。正因為如此,他放棄了自己的尊嚴,為日本軍官唱歌,以拯救他的師兄。他把自己托付給袁師傅,以換取自己最喜歡的劍,甚至在師弟被批評的時候挺身而出。程蝶衣對有著深厚的感情,就像虞姬為了完成楚霸王的家國之愛而自殺壹樣。

菊仙是青樓名妓,是段小樓生命中的“姘頭”。她已經守護段小樓很多年了。當段小樓和日本士兵在沖突中被捕時,是菊仙向程蝶衣求助的。在街上審問時,段小樓將程蝶衣的劍扔進火中自衛。是菊仙冒著生命危險去救劍。段小樓只是在青樓逢場作戲,而菊仙卻動了真心,守護了這份情多年,也守護了丈夫與師弟的情誼。

程蝶衣和菊仙,壹個是演員,壹個是名妓。他們不被老百姓理解,卻是真正的小妾。她們是豁達正直的小妾,也是忠於愛情,獻身信仰的。他們不像楚霸王那樣驍勇善戰,卻有著靈活強悍的實力。這種身份的錯位和反轉,能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讓人思考。

3.主題呈現:在動蕩的時代背景下,程蝶衣的悲劇人生折射出歷史的巨變,傳統文化由盛到衰的歷程更加尷尬。

影片講述的故事跨越了半個世紀,時代背景和人物命運緊緊綁在壹起。在動蕩不安的京都城裏,小人物命運的跌宕起伏時刻牽動著劇外觀眾的心。

歷史車輪的巨變,傳統文化的沒落,京劇演員的滄桑,這些都是影片想要傳達的思想。導演通過塑造小人物在時代潮流中的無奈和悲傷,喚起觀眾對人生和現實的思考。我來分三點談談如何呈現電影由淺入深的主題:

①程蝶衣“無狂不存”的人生軌跡,揭示了生命的執著和命運的無奈。

小豆子的媽媽是窯姐。為了方便她的行動,她把小豆子當女生餵,但總是提醒她是男的。自從小時候被母親扔進劇場後,他就開始了“無狂不存”的人生軌跡。

起初,小豆子有反抗意識和自我意識。他反復唱錯了《我是女嬌的飛蛾》,和小癩子壹起逃出了劇場。這些場景都顯示了他無法控制的生命意識。

後來由於現實生活,小豆願意玩了。當他被這位著名演員在舞臺上的表演所感動時,他也被他的弟子們所做出的犧牲所感動。在弟子們的控制下,他終於正確地唱出了《我是女嬌的飛蛾》,讓自己完全陷入了國劇的世界。世界上沒有小豆子,世界只知道程蝶衣。

最後,當他想固執壹輩子唱戲的時候,被現實失望了。他求哥哥陪他唱戲壹輩子,他卻轉身撲進了菊仙的懷裏。他堅持傳統文化,但被新時代拋棄,他的角色被他的徒弟四兒奪走。

在我看來,程蝶衣壹生都在與現實作鬥爭,但他殘酷的現實生活總是令人失望。當他不想玩的時候,現實逼著他玩,而當他壹輩子癡迷於唱歌的時候,他被時代辜負了。

立誌做壹個清廉的人,做事認真的程蝶衣,成了大家眼中“不瘋狂,不生存”的反面教材。程蝶衣坎坷的悲劇人生不僅反映了歷史的巨變,也凸顯了命運的無奈,使觀眾對自己的現實生活有了更多的感受,對那個存在於歷史書上的時代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京劇藝術由盛轉衰,引起觀眾對歷史文化的深思。

在影片中,伴隨著程蝶衣的命運,還有京劇的命運。影片壹開始,小豆子的媽媽寧願把兒子的六個手指頭都撕下來,送去劇團。當時戲班正處於輝煌時刻,無數貧困家庭以此為生。

從劇團逃出來的小豆子被舞臺上著名演員的表演深深地感動了。臺上的精彩表演,臺下的熱烈掌聲,都成為激勵小豆子學習戲劇的動力。壹旦成為著名演員,不僅衣食無憂,還會受到大家的尊重和追捧。

但隨著時代的變遷,京劇藝術逐漸沒落,不再受人們追捧。熱愛戲曲的袁四爺被處死,曾經叱咤風雲的戲班師傅去世,而堅守京劇的卻遭到徒弟的陷害。

京劇的興衰在171分鐘的短片中表現的淋漓盡致。曾經大放異彩的京劇,就像無數小人物,被包裹在時代發展的洪流中,慢慢被拋在後面。影片悲壯的基調和音效渲染了京劇衰落的悲涼感,傳達了導演對傳統文化發展的思考和洞察。

(3)影片以程蝶衣模仿於吉結尾,具有強大的悲劇力量,更發人深省。

在李碧華的原著小說中,程蝶衣在歌劇中扮演自殺並殺死於吉的於吉,因此程蝶衣本人從劇中醒來,從此過上了普通人的生活。但影片調整了結局,程蝶衣自殺,既殺了戲裏的小妾,也殺了戲外的自己。

這樣的結局設定產生了巨大的悲劇力量。當他再壹次唱到《我是男人》的時候,他突然意識到,這幾十年的時間,永遠是壹個錯誤。終於清醒的,看透了自己過去的生活,但仍選擇模仿虞姬,這是對自己過去選擇的交代,是與虞姬融為壹體的表現,也是清醒的仍堅持過去信念的象征。

影片摒棄了原著小說的歡樂喜劇結局,而是以悲劇的選擇結束,進壹步升華了影片的主題。這種悲劇性的結局不僅能給觀眾留下更深刻的印象,也能讓觀眾在看電影之外,更多地思考人生的命運和時代的變遷。

四個寫在最後:

作為第壹部獲得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的中國電影,《霸王別姬》在上映後的27年裏依然被奉為經典。

從電影本身出發,我們可以發現《霸王別姬》並沒有太多的曲折,但真正打動人心的是導演通過電影的主題向觀眾傳達的理念和內涵。如果只從故事內容來解讀這部電影,顯得單薄。因此,本文從三個角度,由淺入深,由微觀到宏觀,深入解讀了這部電影的精彩與魅力。

影片自始至終呼應,黑白色調呈現出悲涼的氛圍。劇中人都是壹個調子,但心情早就變了。時代的洪流不息翻騰,歷史的車輪無情前行。無數被大時代拖著前進的小人物如何安身立命?或許只有保持壹顆初心,才能不被浮躁的現實蒙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