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素菜食譜 - 從“四逆散”和“升降散”看氣的升降

從“四逆散”和“升降散”看氣的升降

升降是氣化的基本形式,升降異常,氣滯,清陽不升,濁陰不降,百病皆由此而起。

《蘇文》雲:“百病生於氣”,說明氣的異常盛衰在疾病的發生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

《蘇文·劉瑋誌大論》指出:“進進出出,則身敗名裂,起起落落,則孤獨而危險。所以,不進則出,不能長得壯老;沒有提升,就沒有成長的收藏。”可見,氣的調節對人體健康和維持人體正常機能極其重要。

古代有許多理氣方藥,現代醫家常將四逆散、姜生散作為臨床重要的理氣方藥,多用於臨床各種疾病。

空調如何調節,兩者的區別,暫時沒有討論。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論述,為臨床辨證選方提供參考。

1四逆散

“四逆散”出自仲景《傷寒論》:“少陰病,四不良反應,壹者咳嗽,或心悸,或小便不利,或腹痛,或腹瀉重,以四逆散為主。”

此文雖出自少陰病,但自古以來壹直為醫家所爭議。有醫家認為四逆散證的病機為三焦氣滯。

《蘇文》雲:“三陰之交,亦太陰之開,厥陰之閉,少陰之樞”。這裏的“樞”有兩層含義:壹是中心和關鍵,即少陰是太陰和厥陰的中心和關鍵,可以理解為三陰之首;另壹種解釋認為這個“樞”有運行、樞轉的意思,用開、關、樞來描述,是對少陰樞機功能的描述。

四逆散證位於少陰經,其病機為外感邪氣傳入經絡,楊琪停滯,陰楊琪和血失衡,不達四肢。可見少陰病的主要癥狀為四肢厥脫、肝氣郁結、脾氣壞、腹痛不適,或腹痛、脈弦。但由於抑郁癥,臨床上可以看到很多肝脾經的其他證候。張誌聰說“鉸鏈不能開合”,所以肝脾兩虛證更為常見。如果樞機不利,就會看到肝脾不和的證候,可以解釋四逆散的很多變異。

後來四逆散演變出很多變體,比如逍遙散,都是肝脾之病,但證候是肝氣郁結、脾血虛弱、脾失健運所致,與四逆散不同,是虛實夾雜的證候。

再比如柴胡疏肝散,這是壹種理氣劑。其氣機為肝氣郁結,月經不調所致。重要的是通過加減四逆散來增強其行氣止痛的功能。

氣血的正常運行是陽氣正常傳遞的前提。氣血充足,陽氣就達,肝膽之火就升,可以順通全身之氣,促進血液的運行。

2生姜散

姜生粉最早見於明代龔廷賢的《疫門》,記載為內府仙方。後來到了明代,張和騰將其收入《傷寒論》,收為治暑方藥。後來到了清代,醫家陳良佐把它的名字改成了“隨行解放散”。醫生楊立山後來將升降散收入《傷寒論·鼠疫》壹書。

姜生散在劑量和用法上與內府仙方不同,只不過壹個是用黃酒調和,壹個是用姜膏丸制成。其他藥物的成分和功效完全相同,證明了楊立山所謂的“古方”就是龔廷賢《百病回春》中的“內府仙方”。

楊立山說:“大頭瘟,天之錯癤之雜氣,人之所感,用以抑灼開道,亦稱大頭瘟。”.....古有白僵蠶炒酒22兩,全蟬蛻22兩,姜黃剝三錢,川大黃酒生42兩。最後,壹杯冷黃酒和12盎司的蜂蜜與三錢混合,和......它能夠嘔吐,或者飯後流汗,說明它清濁,因名而散。"

楊立山主要將此方用於熱病。他認為疾病是由雜氣引起的,並將溫病的致病因素按其性質分為清濁之氣。清邪傷上焦,濁邪傷下焦。

有人認為熱郁是各種熱病和各種傳變階段的同壹本質,所以升降散是治療熱病的總方。這是本方應用的又壹拓展,將僵蠶、蟬蛻徹底加熱;生姜有助於行氣活血、利肝膽氣,以利外感邪熱;大黃瀉下,導致熱度下降。僵蠶、蟬蛻、姜黃、大黃的性味各不相同,但都是著眼於解決郁熱這壹主要矛盾。"

3四逆粉與姜生粉的異同

四逆散和姜生散的病機均為郁證。四逆散的郁為陽郁,升降之郁為熱郁。它們的致病屬性相同,但致病性和表現形式不同。

兩方均由清熱降濁藥組成,四逆散由柴胡和枳實組成。炙甘草益脾中焦,白芍急止中焦。四藥能透邪解郁,疏肝和脾,使氣機通暢,楊燦得到清理。

姜生粉由僵蠶和蟬蛻組成,大黃和姜黃用於降濁。從其藥用成分來看,其藥性偏寒。臨床應用範圍不斷擴大,適用範圍越來越廣。

四逆散主要調理運化。柴胡為四逆散中君藥,入足厥陰肝經、足少陽膽經,疏肝解郁,透邪達外;輔以白芍為臣藥,入足厥陰肝經,性收斂,養血柔肝,與柴胡配伍,避免“柴胡劫肝陰”,使柴胡疏肝升陽而不過於辛散,肝血滋養而不礙氣機;輔助枳實降氣消郁,與君藥柴胡同升降,使清陽升,濁陰降,氣道通暢,氣機舒適;甘草用於調理心脾之氣,以調和肝脾,並與白芍配伍形成芍藥甘草湯,在四逆散中能止痛,治腹痛。枳實和芍藥合在壹起形成枳實芍藥散,解決了壹證下法的問題。當肝經氣滯時,將四味藥合在壹起,給予滋養肝血和肝陰的藥物。散中有澀精補藥,而柴胡、枳實合則升降,氣血調和陰陽,能起到祛邪、疏肝、調脾的作用。從其組成來看,四逆散以調攝為主,後世醫家根據其處方形成了逍遙散、柴胡疏肝散。四逆散的應用也從治療少陰陽郁不斷擴大,後世醫家將四逆散應用於治療呃逆、膽結石、便秘、腹瀉、淋證等疾病。其適用範圍之廣,說明四逆散配伍準確,用藥簡便。

氣的流動取決於肝的調節。如果肝失疏泄之功,氣機失常,六腑失疏降之功,則病生。老郭提出六腑病以調肝為綱,只要病證結合,辨證準確,凡是與肝衰竭、泄瀉有關的六腑病,都可以用四逆散治療。

姜生粉主要用於促進透明度和疏通停滯。

楊立山在《傷寒論·鼠疫》中解釋姜生散:“取僵蠶蟬蛻,升陽裏清陽;姜黃、大黃,陰中濁陰,升降,內外調和,雜氣之害消矣!”升降散以僵蠶、蟬蛻為君臣,作用於表,使邪從表入,邪熱從表出,從而達到治病的目的。僵蠶味硬而薄,喜燥惡濕,得天地之氣,性輕佻,故能祛風除濕,清熱解郁;僵蠶僵而不腐,老而金黃,而溫病燥熱,自納秋分金氣,故可除諸邪氣;處方中以姜黃和大黃為佐藥。兩藥的配伍不僅體現了升降配伍,也體現了郁血的消散。在藥方中,藥物的藥性總是寒涼的,主要是祛熱郁結。但是,熱邪郁結,必然會形成實質性的病理產物。這時候就需要姜黃和大黃的配伍來達到散郁、化瘀、推陳出新的功效。本方配伍的精髓還體現在給予邪氣不同類型的出口,質地較輕的邪氣,邪熱由上焦發散;無形的實熱、氣滯、氣滯或中焦下焦的有形病理產物,均可通過下竅消散。

3.3生姜散與四逆散的區別

姜生粉的調理之氣趨向於熱重,非四逆粉的熱勢不可比擬;姜生散的散熱力比四逆散強,更傾向於消除有形的熱瘀,在宣上焦或解熱結的力度上有明顯的差異。給予邪惡的出路是不同的。姜生散通過宣降散邪熱,祛邪作用強於四逆散,而四逆散主要調理中焦之氣,體現在自身的運化散化,四逆散調理中焦的作用強於生肌散。攻補趨勢不同:姜生散整個方子以祛邪為主,沒有兼顧補虛和補虛的藥,而四逆散既有補虛又有攻補。四逆散位於肝脾,通過調理肝脾之氣,可以調理全身之氣來治療疾病。升降散涉及上、中、下三焦,調節全身氣血。

綜上所述,四逆散證以陰陽少郁為特征,病機為少陰不利、氣滯血瘀、楊琪郁結未達四期終、楊琪郁結。四逆散是少陽少陰兩軸藥,主要用於肝脾失調、肝郁。可廣泛用於心、肝、膽、脾胃等內科疾病和婦科疾病的治療,也可廣泛用於膽囊炎、胃潰瘍、膽汁反流、肝炎等消化系統疾病的治療,療效顯著。姜生散的病機為三焦火郁,邪火易傷津液,耗氣阻滯氣機,導致楊琪郁結。所以在疾病發展過程中,壹定要抓住病機的關鍵,壹定要從氣滯入手,調理氣機,血熱才會散。人體是壹個有機整體,臟腑相互聯系,相互影響。臟腑經絡分布於人體上下,氣血津液通過經絡運行於全身,從而起到相應的作用,使氣能正常上下運動。《蘇文俱痛論篇》說:“百病生於氣”。當人體的氣機出現異常時,就會導致人體的疾病。氣機不暢可導致有形或無形的氣滯,也可導致有形或無形的熱滯血瘀。氣機不暢導致臨床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