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企業改制信息
編者按:企業間的重組兼並正成為中國市場經濟日益突出的亮點。去年以來,光大集團、青島啤酒、海航、萬科地產、達能集團等眾多企業頻頻成為新聞熱點,涉及上億元的並購也屢見不鮮。
早在幾年前,中國的冶金、化工等行業也曾進行過大規模的兼並重組,但效果並不理想。原因是行政色彩太濃,有撮合之嫌。
2000年以來,企業兼並重組發生了壹些變化:市場的無形之手逐漸加強,政府的有形之手正在悄然淡出。這是市場經濟下企業自發自覺的重組,具有不同尋常的意義:壹是企業開始運用市場手段,即積極利用並購調整產業結構,推進產業戰略。二是利用資本市場融資的能力顯著增強,直接融資比重顯著提高。第三,壹些壟斷行業,如航空、電信、電力、鐵路等,已經開始重組。
之所以選擇以下幾個例子,主要是因為它們在各自領域都很有代表性,能從不同角度反映出當前我國企業兼並重組中的壹些時代特征。從這些例子中我們可以發現,市場的力量在增加,來自這兩方面的企業行為壓力也在增加,這當然是壹個成熟理性的企業必經的過程。
壹、民航宣布整體重組——黑駿馬躍出跑道。
去年7月,中國民航總局正式公布三大航空集團重組方案,母公司為中國國際航空公司、中國南方航空公司和中國東方航空公司。根據計劃,將在中國民航總局直屬的10家航空公司中進行,而地方航空公司可以在自願的基礎上參與。
壹個月後,南航與中原航空正式簽署價值6543.8+0.5億元的聯合重組協議。這是中國民航局宣布組建三大航空集團後的首次合並,也是國家骨幹航空公司與地方航空公司的首次“聯姻”。
幾乎與此同時,經常在業內興風作浪,遊離於三大集團之外的海南航空宣布將控股陜西長安航空。兩家公司合並後,海航將逐步投入國內最先進的支線飛機,執飛長安航空40余條支線航線,建立以Xi安為樞紐的支線航空網絡。
2006 54 38+0 3月初,從上市公司海南航空的壹份公告中獲悉,海南航空控股北京新華航空。海南航空表示,新華航空已經開通了從北京、天津、深圳到國內40多個城市的近50條航線,這對於地處海南島的海南航空來說,有著足夠的吸引力。
截至目前,中國民航整體重組方案遲遲未出臺,相關方案仍在報批中。
點評:中國民航之所以下定決心進行重組,原因有二:壹是面對即將加入WTO的競爭,中國民航規模小、實力弱,難以應對國外大型航空公司;第二,中國民航需要自身改革,非政府非企業的計劃體制已經越來越難以滿足市場的要求。
雖然對中國民航的批評很多,但是我們要註意到,改革開放以後,中國民航發展非常迅速。由於體制改革的步伐和認識的滯後,民航不得不再次進行大的調整。與其他行業不同,由於投入巨大、體制固定,民航的“路徑依賴”似乎更強,利益關系調整更復雜,這也是目前重組方案無法出臺的重要原因之壹。多給點時間可能更有益。政企分開、嚴重冗余、惡性競爭、效率低下的“帽子”要壹壹摘掉——市場造就。
體制外的重組讓人耳目壹新。雄心勃勃的海航壹直以“擅長資本運作”著稱。開始的時候,它的資本只有10萬,還不夠買壹架波音737的機翼。這幾年招商引資,上市並購,長袖善舞,迅速崛起。在民航重組的大背景下,海航迅速進駐美蘭機場,加入長安航空、新華航空,想做航空。HNA的經驗告訴我們,利用資本市場的力量是多麽強大。
b、華潤控股萬科——誰是房地產“巨無霸”
去年,香港華潤集團通過全資子公司華潤集團收購深圳萬科第壹大股東深圳經濟特區發展(集團)公司持有的565,438+065,438+055,599股國有法人股,占萬科總股本的8.1%。加上華潤集團間接控股公司北京置地持有的萬科2.71% B股,華潤已成為萬科第壹大股東。
北京置地還控制著北京華遠房地產公司70%的股份。此次合並有望實現雙方的強勢資源整合,打造中國房地產行業的“巨頭”:北京華遠擁有大量土地儲備,萬科作為國內知名的房地產上市公司,管理內涵深厚,資源運作能力強大。
2001華潤集團增持深圳萬科股份的重組新方案出臺。主要內容是以華潤集團和華潤北京置地的部分資產以及少量現金增持萬科股份。增持後華潤應該持有萬科30%左右的股權,但重組方案目前遇到了不小的阻力。
點評:萬科可以說是國內為數不多的“優質”企業,而且往往給人壹種房地產行業已經準備好應對的印象。然而,作為深圳市場第二家上市公司,萬科經過多年發展也有自己的隱憂:壹是萬科缺乏暢通的融資渠道,無法實現規模效應。2000年萬科年銷售額只有香港新鴻基銷售利潤的三分之壹,20多億的銷售額對於房企來說太少了。第二,萬科缺乏足夠的土地儲備,萬科在深圳的土地資源並不多,在全國更難找到好的項目。這成為了它要想成為全國性地產商的瓶頸;第三,股權結構分散。從1993到1997,萬科第壹大股東持股比例不到7%,分散的股權結構很容易成為證券市場的收購對象。這是典型的誕生於市場,成長於市場,受制於市場的企業發展。
因此,盡管萬科在市場上表現良好,但清醒的董事長王石幾年前就喊出了“我要賣掉萬科”。2000年,萬科終於成功更換大股東,依靠實力更強的新東家,打開了在國際市場融資的渠道;如果華潤最終持股30%,那麽在證券市場被收購的恐懼就消失了,萬科去年以來的重組可謂雙贏。
資源的整合來自於市場的力量。雖然在這裏我們還是看到了資本的作用,但是沒有市場競爭的巨大壓力,萬科是不會重組的。
同時需要提醒的是,盡管萬科的企業文化非常優秀,但在去年的重組中,中層幹部的離職率達到了14%,可見重組之難,切不可大意。
C.青島啤酒強勢擴張——啤酒行業進入“戰國時代”
青島啤酒集團斥資約4億元收購了遍布全國的8家啤酒廠,其中最著名的有兩家:斥資654.38+0.5億元收購上海嘉士伯75%股權,斥資2250萬美元收購美國亞洲戰略投資公司“五星”62.46%股權和“三環”54%股權。
至此,青島啤酒集團通過並購使產能達到654.38+0.8萬噸,約占全國啤酒市場的8%,成為全國市場的“啤酒老大”。早在1994,青島啤酒集團就開始了自己的收購計劃。1994收購揚州酒廠後,在過去的6年時間裏,* * *投資4億元先後兼並了Xi安、平度、績溪、馬鞍山、滬粵等地的26家啤酒企業。
2001年3月20日,燕京啤酒(曲阜三孔)有限公司正式上市,這是燕京啤酒在山東的第三家合資企業,將使啤酒巨頭在全國市場的競爭更加激烈。
點評:2000年本報報道青島啤酒收購戰時,啤酒行業進入“戰國時代”。據說這個說法得到了相當壹部分業內人士的認可。
啤酒行業從英雄組合到現在的諸侯割據會有怎樣的發展趨勢?亞洲戰略投資公司董事長傑克是壹位資深投資銀行家。記者在對他的多次采訪中都談到了這個話題。雖然他在中國投資五星啤酒失敗已經成為外資退出中國啤酒行業的標誌,但我相信他的判斷是合理的,否則不會有大量的外資仍然對中國啤酒行業虎視眈眈。傑克先生主要有兩個判斷:壹是啤酒行業利潤可觀,中國啤酒消費潛力巨大;第二,啤酒行業會繼續重組,壟斷集中度會繼續加強,最終在全國範圍內形成幾家全國性的大廠。
熟悉世界啤酒行業發展趨勢的人都可以認同傑克的觀點。同樣,在中國,隨著市場化程度的不斷提高,中國啤酒行業也在走同樣的路,所以在未來幾年,中國啤酒行業也會爆出大大小小的各種合並消息。
雖然青島啤酒的發展是大勢所趨,但是在這壹系列的並購中我們也有壹些顧慮,比如是否有優秀的投行顧問對其進行整體規劃,是否有足夠的資金繼續完成收購計劃,是否有優秀的管理者進行資源整合,是否有統壹完善的企業文化覆蓋被收購企業。畢竟,兼並重組是市場經濟中企業之間的“高級博弈”,需要高超的技巧和能力。
D.達能左右開弓——水是壹種完美的融合。
2000年2月6日和7日,6月5438日,法國達能公司先後宣布收購上海梅林和海虹持有的上海梅林正廣和飲用水有限公司50%股份和正廣和網購公司10%股份。這兩次收購涉及金額近1.8億元,使達能成為國內瓶裝水和瓶裝水市場當之無愧的領導者。
幾乎與此同時,達能集團以現金入股上海光明乳業有限公司,持有光明乳業5%的股權。達能還在與光明乳業談判,將其在廣州和上海的酸奶公司以及在上海的鮮奶公司交給光明乳業,光明乳業可以免費使用達能的品牌。
截至目前,法國達能公司在國內的企業已達65,438+00家,其中包括著名的娃哈哈和樂百氏。達能中國區總裁秦鵬表示,中國市場現在占達能全球業務不到5%,總部希望5年後達到65,438+00%,再5年後達到20%。可想而知,達能在中國市場的布局遠未完成。
點評:達能集團在中國的知名度不如寶潔、聯合利華,也不是很有名。去年以來,達能在中國的表現進壹步證明,達能集團進入中國的方式與其他跨國公司有很大不同。
事實上,達能集團在世界各國的戰略幾乎都是壹樣的。以並購等資本運作方式快速進入全國飲料龍頭企業,快速占領市場,保留原有品牌。從實力上來說,達能已經成為全球第五大食品公司,第壹大乳品公司,但是30多年前並沒有進入食品行業。65438年至0973年,法國著名的啤酒、礦泉水和嬰兒食品制造商BSN與達能合並,形成法國最大的食品集團。上世紀80年代,達能出售了其玻璃業務,專註於開發食品。通過壹系列的收購、合資和合作,達能進入了其他歐洲國家的市場。在過去的10年裏,達能的業務重心轉向全球化,進入亞洲和拉丁美洲等市場。
達能集團70%的營業額來自本土領導品牌。可以看出,達能全球化的壹個策略是與當地領導品牌進行並購、合資或合作,實現達能品牌的本地化銷售,並從對當地領導品牌的戰略投資中獲利。可以認為,達能本質上是資本運作的厲害高手。
這是跨國公司進入中國的另壹種方式,當然也打開了很多在中國的企業,尤其是那些急於擴張或者缺乏資金的企業。沒有必要討論這種做法是否會對中國有利,是否會沖擊民族產業,因為這些問題沒有實際意義。雖然中國的市場經濟體制並不完善,但作為逐利型企業,他們之間的交易必須非常理性,雙方都能接受交易價格和條件,否則交易不會成功。能留給市場去做的,盡可能留給市場,這是達能進入中國的啟示。
e、光大進入申萬混業經營,產生糾紛。
去年,光大集團正式從上海市財政局受讓原中國工商銀行持有的申銀萬國證券有限責任公司2.464億股,占申銀萬國全部股份的65,438+08.67%,成為第壹大股東。中國光大集團是國務院直屬的以金融為主的綜合性跨國企業集團,包括中國光大銀行、光大證券公司和中外合資保險公司,在香港和新加坡擁有6家上市公司。申銀萬國是新中國成立最早的證券公司,註冊資本6543.8+0.32億元,是中國第壹家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光大集團董事長汪明荃近日提出了集團的發展方向:大力發展金融產業,力爭用三年時間使光大集團進入以金融為主體的新的發展階段,建設成為規範化的金融控股集團公司。
點評:其實光大進入申銀國家並不能完全說明金融業分業與混業經營之爭,因為光大集團本身就有光大證券、光大銀行、保險公司。但由於此事發生在2000年,當時國際金融業合並如火如荼,國內金融業混業經營分業之爭也很激烈。這壹事件被視為這場爭論在中國的壹個試點。
1999 165438+10月,美國國會正式通過《金融現代化法案》,允許銀行控股公司升級為金融控股公司,允許升級或新成立的金融控股公司從事任何金融性質的業務,即銀行、證券、保險,但它們的混業經營是通過從事不同業務的子公司來實現的,每個子公司在法律和經營上相對獨立。這壹法案結束了美國金融業長達60年的分業歷史,也被視為世界金融業的趨勢和混業經營的標誌。但這是永遠的結束嗎?不壹定。記者在閱讀美國金融史書時發現,美國的金融業也是分分合合,合則分,多次叠代。誠然,金融行業有著與以往不同的條件:跨國公司的崛起和全球化趨勢。
中國自然會面臨跨國公司和全球化的沖擊,以及入世後的挑戰。金融業走向混業經營也將是壹個趨勢,但需要盡快逐步提高監管水平。如果未來幾年政策松綁,國內金融業肯定會有壹波並購浪潮。
/c?word = % C6 % F3 % D2 % B5 % 3B % D6 % D8 % D7 % E9 % 3B % B0 % B8 % C0 % FD & amp;URL =/Article/GL/cz/200510/3603% 2 ehtml & amp;b = 0 & ampa=127。用戶=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