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海口市龍華區人口約多少萬
人口密度:1642人/km2
海口騎樓老街
海口鐘樓
海口騎樓老街
海口騎樓老街
區情概況
龍華區位於海南省海口市中部,東接瓊山區,西至丘海大道與秀英區相鄰,北臨瓊州海峽,南連定安縣。地處海口市最繁華的中心地帶,是海口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交通樞紐,享有“椰海明珠”之美譽。龍華區行政區劃調整後,轄區土地面積從51.36平方公裏擴大到274.84平方千米。常住人口從33萬人增加到45萬人。
自然地理
地形地質
海口市略呈長心形,地勢平緩。海南島最長的河流——南渡江從海口市中部穿過,南渡江東部自南向北略有傾斜,南渡江西部自北向南傾斜;西北部和東南部較高,中部南渡江沿岸低平,北部多為沿海小平原。全市除石山鎮境內的馬鞍嶺(海拔222.2米)、舊州鎮境內的舊州嶺(199.9米)、甲子鎮境內的日曬嶺(171米)、永興鎮境內的雷虎嶺(168.3米)等38個山丘較高外,絕大部分為海拔100米以下的臺地和平原。馬鞍嶺為全市最高點。地表主要為第四紀基性火山巖和第四系松散沈積物大面積分布,濱海以濱海臺階式地貌為主,西部以典型的火山地貌為主。全市地貌基本分為北部濱海平原區,中部沿江階地區,東部、南部臺地區,西部熔巖臺地區。
水文狀況
海南島最長的河流南渡江穿過龍華區東部而入海。南渡江主流在龍華區長75公裏,流域面積1300平方公裏,年徑流量60.99億立方米。南渡江流經龍華區的支流水系有鴨程溪、昌旺溪、三十六曲溪、鐵爐溪。
氣候特點
地處低緯度熱帶北緣,屬於熱帶季風氣候,春季溫暖少雨多旱,夏季高溫多雨,秋季多臺風暴雨,冬季冷氣流侵襲時有陣寒。
全年日照時間長,輻射能量大,年平均日照時數2000小時以上,太陽輻射量可達到11到12萬卡;年平均氣溫23.8℃,最高平均氣溫28℃左右,最低平均氣溫18℃左右,年無霜期346天,終年無冰雪。年平均降水量1664毫米,平均日降雨量在0.1毫米以上雨日150天以上;年平均蒸發量1834毫米,平均相對濕度85%。常年以東北風和東風為主,年平均風速3.4米/秒。
自然資源
野生動物:鳥類有麻雀、大山雀、白眼眶、八哥等140多種;獸類有赤、鼠類、野兔、蝙蝠等;爬行類有蛇類、龜鱉、坡馬等;昆蟲類有蜂類、蟻類、蝴蝶類、蜻蜓等,以及青蛙等兩棲動物。人工飼養的動物以禽畜類為主,包括豬、牛、羊、狗、貓、兔、雞、鴨、鵝、鵪鶉、鴿子、蜜蜂等。水生動物有馬鮫魚、石斑魚、帶魚、鯧魚等100多種海洋魚類,青魚、草魚、羅非魚等數十種淡水魚類,對蝦、青蝦、角蝦、青蟹等二三十種蝦、蟹類,以及泥蚶、毛蚶、海螺、牡蠣等貝類。
地名由來
龍華區的取名緣於歷史傳說。相傳很早以前,海口老城區的龍昆村附近有壹深潭,潭中有壹神龍,能保百姓風調雨順。以龍華命名該區,既符合老百姓的意願,又含有該區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呼風喚雨,造福百姓的意思。
歷史沿革
起源於漢代,開埠於宋末元初。
從漢代起,屬廣西。
唐代公元627年,海口始隸屬於瓊山縣。
明代公元1370年,劃歸廣東。
2002年10月16日,國務院批準(國函[2002]92號):撤銷瓊山市和海口市秀英區、新華區、振東區,以原瓊山市和海口市原秀英區、新華區、振東區的行政區劃設立海口市秀英區、龍華區、瓊山區、美蘭區。龍華區轄海口市原新華區的行政區域和原瓊山市的龍橋鎮、龍泉鎮、新坡鎮、遵譚鎮以海榆中線公路為界的東側地區以及府城鎮的薛村、大樣村,區人民政府駐民聲東路。 附:原新華區面積51平方千米,人口21萬,行政區劃代碼460103,郵政編碼570206。轄5個街道、1個鄉:中山路街道、新華路街道、大同路街道、濱海路街道、海墾街道、城西鄉。區府駐華海路。
1995年底,新華區面積51.3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23.19萬人,轄1個鄉、5個街道辦事處。
2000年底,新華區轄5個街道、1個鄉。總人口317508人,各鄉鎮人口: 濱海街道 96213 中山路街道 9888 新華路街道 18088 大同街道 50304 海墾街道 56256 城西鄉 86759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2002年,撤銷城西鄉,設立城西鎮。年底,龍華區面積300.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45萬人。轄5個鄉鎮,6個街道辦事處,52個居委會,54個村委會。區政府駐民聲東路。
2003年1月1日,龍華區正式掛牌辦公。
2003年底,龍華區面積300.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45萬人,戶籍人口37.9萬人。轄5個鄉鎮、6個街道辦事處、52個居委會、54個村委會。區政府駐民聲東路。
2004年底,龍華區面積274.84平方千米。戶籍人口39.77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8.11萬人。轄5個鎮、6個街道辦事處、52個居委會、54個村委會。區政府駐民聲東路。
文物古跡
海瑞墓
海瑞墓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海瑞墓園始建於明萬歷十七年(1589年),是皇帝派許子偉專程到海南監督修建成的。據說,當海瑞靈柩運至現墓地時,擡靈柩的繩子突然斷了,人們以為這是海瑞自選取風水寶地,於是將其就地下葬。
海瑞墓園建築莊重古樸,正門有壹座石碑坊,橫書"粵東正氣"陰刻丹紅大字,花崗石鋪成的100多米長的墓道,兩旁堅立著石羊、石馬、石獅、石龜等石雕。墓道中間還有三道石牌坊,莊嚴肅穆。海瑞墓高3米,圓頂,墓前有4米高的石碑。海瑞墓室後擴建了"揚廉軒",其亭柱上掛有海瑞寫的兩副對聯,其壹是"三生不改冰霜操萬死常留社稷身"。軒後有"清風閣",展示海瑞的生平事跡和陳列有關文物。整個墓園,綠草如茵,蔥郁蒼翠的椰樹、松柏、綠竹四季常青。
海口鐘樓
位於於海口市龍華區北部,紅色的樓體與周圍的綠地極為和諧,景致幽雅,風姿綽約,已經成為海口的最重要的標誌性與象征性建築物之壹。
海口鐘樓歷史悠久,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6年)海口設立統管本島沿海十處的海關總口,國內沿海港口和東南亞各國來往商船日漸增多。鹹豐八年(1858年),海口被清廷辟為對外口岸,來往客商明顯增多。國民12年(1923年),海口海運發達,港口繁榮,商務活動鼎盛。但當時海口全部還沒有壹個統壹標準的計時設施,給交通、商務和人民生活帶來很大的不便。民國17年(1928年)愛國商人周成梅先生發動海外僑胞捐款集資仿照廣州、上海等沿海城市,於1929年在遙對入海口的長堤馬路碼頭,興建鐘樓以便統壹全市時間。
海口鐘樓屬混合結構,高五層,占地16平方米,墻體用紅磚砌築,白石灰勾縫。
大鐘設置在五樓,四面安裝七塊厚二公分的大理石,構成直徑二米的鐘面,鐘時刻在大理石面上,並嵌上鉛牌塗以黑色,鐘面針長0.96米,分鐘長1.6米,報時的音響由兩個壹大壹小的生鐵鑄成的鳴鐘組成,每隔30分鐘報時壹次。
當時的大鐘是壹個轆轤卷上10多米的鋼絲繩,另壹端吊上壹個大鐵碗,利用垂直重量啟動行走的。吊砣從四樓垂落底層,歷時兩天。因此,每隔兩天必須轉動轆轤將吊砣卷上五樓。周而復始,時間較為準確。
新海口鐘樓於1987年由海口市人民政府於撥款改建,在當年12月15日落成使用,總占地面積為25平方米,頂層樓高28米,6層鋼盤混凝結構建築,外貌雄偉壯觀,大鐘設置在頂層,用上海555牌電子鐘,四邊鐘面由直徑2米塑料塊構成,時針長0.53米,分針長1米,30分報時壹次,由擴音器從4個大喇叭播出電子音樂,音樂清晰、宏亮、悠揚。
海口鐘樓建在風景秀麗的海口兒童公園裏,景致幽雅,風姿綽約,被列為“海口八景”之壹。
冼夫人紀念館
位於海口市龍華區新坡鎮。冼夫人,廣東高州人,南朝高州太守馮寶妻。她曾帶兵平定海南黎族動亂,後來又奏請朝廷建置崖州,使海南與中原恢復了直接聯系。她積極為群眾辦實事,引進種植技術,發展生產,使當地群眾過上太平日子。為紀念她維護國家統壹、黎漢民族團結的功績,後人在龍華區新坡鎮修建了冼夫人廟。 1989年,冼夫人紀念館在冼夫人廟舊址建成並對外開放。該紀念館面積283平方米,造型大方,氣勢雄偉。屋頂為重檐式,鋪蓋金黃色琉璃瓦,金碧輝煌。館的正門上分別鑲嵌“巾幗英雄”、“嶺南風流”、“千秋懿範”等大匾額,格外引人註目。大廳正殿上,有冼夫人的彩繪,尺寸與真人相仿,身穿袍套,神采奕奕。其前放置香案、八仙桌和落地香爐,兩側陳列古代八種兵器。每年有廟會軍坡節活動在這裏舉行,熱鬧非凡。
歷史名人
海瑞
海瑞(1514—1587年),字汝賢,壹字國開,號剛峰,瓊山市府城鎮金花村人。舉鄉試入都,恩賜進士,初任南平教諭,後升任淳安知縣、興國知縣。在任內推行清丈、均徭,廉潔自恃,人言"布袍可脫粟"。明世宗嘉靖四十五年任戶部雲南司主事,其時世宗寵信方士,專意齋蘸,妄求長生不死之藥,忽朝失政無人敢諫,只有海瑞備死上書,犯顏直諫,震驚朝野,被罷官入獄,世宗死後獲釋。隆慶三年(1569年)任應天巡撫,任內曾主持疏浚吳淞江、白茆河,大力推行"壹條鞭法",遭到張居正等人的反對,被革職回鄉。海瑞壹生剛直不阿,居官期間,平反了壹些冤獄,被譽為"海青天",亦稱"包公再世"、"南包公"。他72歲出任南京都察院右僉都禦史,仍力懲貪汙官員,不久病逝於住所。死後,朝廷賜祭八壇,贈太子少保,謚號忠介。出殯那天,南京城裏萬人空巷,商者罷市,農者輟耕,大眾夾道送殯,哭奠者百裏不絕。
行政區劃
2006年,龍華區轄6個街道、5個鎮:中山街道、濱海街道、金貿街道、大同街道、海墾街道、金宇街道、城西鎮、龍橋鎮、新坡鎮、遵譚鎮、龍泉鎮。
中山街道(代碼460106001) 轄11個社區:長堤社區、人和坊社區、居仁坊社區、園內裏社、竹林社區、得勝沙社區、富興社區、義興社區、西湖社區、西門外社區、永興社區。
濱海街道(代碼460106002) 轄8個社區:八竈社區、濱海新村社區、濱海社區、鹽竈壹社區、鹽竈二社區、鹽竈三社區、龍華社區、濱港社區。
金貿街道(代碼460106003) 轄5個社區:龍華南社區、珠江社區、世貿社區、國貿社區、玉沙社區。
大同街道(代碼460106004) 轄8個社區:友誼社區、大同裏社區、華海社區、龍昆上社區、龍昆下村區、正義社區、僑中社區、義龍社區。
海墾街道(代碼460106005) 轄10個社區:海墾壹社區、海墾二社區、海秀社區、金山社區、順發社區、疏港社區、金牛嶺社區、秀英村社區、濱涯社區、濱濂社區。
金宇街道(代碼460106006) 轄5個社區:銀湖社區、昌茂社區、面前坡社區、坡博社區、坡巷社區。
城西鎮(代碼460106100) 轄3個社區、9個村:仁裏社區、府西社區、金盤社區、高坡村、丁村村、山高村、沙坡村、頭鋪村、蒼西村、蒼東村、大樣村、薛村。
龍橋鎮(代碼460106101) 轄8個行政村:挺豐村、玉符村、道貢村、龍橋村、龍洪村、玉榮村、永東村、三角園村。
新坡鎮(代碼460106102) 轄13個行政村:文山村、文豐村、新村村、雄豐村、農豐村、新彩村、群益村、群豐村、民豐村、新坡村、光榮村、仁南村、仁裏村。
遵譚鎮(代碼460106103) 轄7個行政村:新譚村、群力村、鹹諒村、龍合村、鹹東村、東譚村、遵譚村。
龍泉鎮(代碼460106104) 轄1個社區、17個村:東占社區、漢香村、揚亭村、新江村、五壹村、仁新村、雅詠村、大疊村、椰子頭村、美仁坡村、新聯村、元平村、市井村、富偉村、永昌村、美定村、占符村、國揚村。
民族風情
農歷二月,在海南的鄉村裏,時常會傳出陣陣喧天震耳的鑼鼓聲和鞭炮聲。海南冼夫人文化節以前稱為軍坡節,每年的這個節日,海口市新坡壹帶農村舉行“鬧軍坡”活動,模仿冼夫人當年的出軍儀式以為紀念,這成為海南相傳1300多年的鄉情民俗。這是海南人的重大節日之壹,這個節日海南人俗稱“鬧軍坡”。次節期間,還演出瓊劇和舉行盛大的廟會,當然也有很多人到冼夫人廟敬拜,求福保平安。新坡鎮的冼夫人廟初建於明朝,是海南現有冼夫人廟中規模最大的,近年得到重新翻修。2002年,海南省旅遊局幫助當地政府和有關部門,將“鬧軍坡”策劃和改造為冼夫人文化節,剔除活動中的迷信色彩,發掘出其中更多的文化內涵。值得壹提的是在廟會上,出售多種地方小吃,味道獨特,價格實惠,可以打飽口福。冼夫人的令旗成為最受歡迎的紀念品。
經濟概況
黨的十五大以來特別是新華區第三次黨代會以來,緊緊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堅持把發展作為興區富民的第壹要務,以建設新興工業基地、熱帶高效農業示範基地和城市商貿中心為目標,不斷改善投資發展環境,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促進城區經濟年年攀升,連上新臺階。2004年全區生產總值120.65億元,占全市47.7%,占全省15%;工業總產值154.8億元,占全市63%;固定資產投資總額62.12億元,占全市52%,占全省19%;財政收入完成20.89億元,占全市40.62%,占全省30%。年年幾乎成倍的增長數據,正描繪著龍華區的蓬勃發展。
在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同時,城區各項社會事業均取得全面進步,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信息化建設結出豐碩成果。幾年來,龍華區榮膺“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區”、“全國計生協會先進區”、“全國民政工作先進區”、“全國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先進區”、“全國國防教育先進區”和“全省科技進步先進區”等稱號;1999年,龍華區第三次榮獲“省雙擁模範區”稱號。2002年,龍華區爭創第四次“省雙擁模範區”工作已通過檢查驗收;2003年7月,海南省經濟貿易廳、海南省信息產業局、海南省工業經濟聯合會授予龍華區“海南省信息化管理先進單位”光榮稱號;2003年11月,國家人事部、國家信息產業部授予龍華區為“全國信息產業系統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風景名勝
大英山
大英山是壹個方圓四百余畝、海拔不足30米的小山包,自古就與英雄以及紀念英雄息息相關。隋唐前,大英山北面臨海,今東西湖傳說是五龍“騰雲升天”、“掀浪入海”之深潭。既為“龍潭”,附近處所也就不凡:山北為“龍舌”,“舌”前壹坡曰“龍舌坡”;山上三個村莊,分別名為波濤、波汶、波潮,自隋唐至明清乃至民國初年,壹直就這麽響當當地叫著。
相傳大英山立有四廟。壹為伏波廟,為紀念漢兩伏波將軍開瓊置郡之功而建;二為關聖帝廟,為紀念三國忠義將軍關雲長而建;三為班帥廟,為紀念東漢班固班帥侯而建;四為何公廟,為紀念明代壹何姓將軍而建。也許因為大英山為海口制高點,到了清代,守土軍士將此處辟為演武場,山頂建有演武堂,為官兵習武培訓之地。上個世紀四十年代,大英山為日寇侵占,作為日軍高射炮基地。抗戰勝利後,這裏又成為國民黨四十六軍的炮兵要塞。
1950年5月海南解放後,大英山回到人民懷抱,1954年4月海口市人民政府在此建“海南革命烈士紀念碑”,以紀念“長期堅持瓊島革命鬥爭和英勇渡海作戰而犧牲”的革命烈士。
海口人民公園
海口人民公園是海口市目前最大的公園,位於市中心,總占地面積440畝,屬臺形丘陵地,古稱“大英山”。1935年10月,時任瓊崖綏靖公署專員的黃強將此處辟為“海口中山公園”,並開館展示瓊崖土特產與礦產標本。抗戰中,公園遭日軍毀壞。1952年經海口市人大代表提議,此處復建“海口公園”。1957年,時任廣東省委書記的陶鑄蒞瓊,決定征用山北農田開挖東西湖,建設“海口人民公園”。1963年朱德委員長視察海南時,提議在公園內增設蘭花圃,公園的市民休閑娛樂功能遂逐步完善。
經過幾十年的改造、建設,如今的海口人民公園已經成為海口市民重要的休憩場所。眼下,海口市正在結合中心城區大改造,治理東西湖,打通大英山四周的圍墻,將這裏建設成為壹個開放性的公園,形成海口市壹個集文化、娛樂、體育、休閑於壹體的公***活動區。
全園按功能分區劃分東西湖遊覽區、烈士紀念區、熱帶植物標本區、安靜休息區、蘭圃、動物區及生活區等。空中俯望海口,公園猶如樓海中浮起的翠綠蓬萊。海南解放紀念碑在公園正門入口處,屹立在大英山上,為紀念長期堅持瓊島革命和渡海作戰而英勇犧牲的烈士,於1954年而建。
公園內建有馮白駒將軍雕像和馮白駒紀念亭。“馮白駒將軍雕像”雕在用十三塊花崗石砌成的五座山峰中最高壹座山峰上,神態莊嚴、剛毅,栩栩如生。雕像基座正面刻著鄧小平書寫的“馮白駒將軍”五個金字。五座山峰象征五指山,代表瓊崖,又象征瓊崖黨組織的領導核心,而馮白駒是這個核心的領導者,是瓊崖的擎天柱。紀念亭由三個亭和長廊組成,布局上與雕像自然地融為壹體。碑、像、亭三者互為呼應,為公園增添了肅穆雄壯的景觀。公園正門前有東湖和西湖,如海口市區的壹雙秀眼。湖畔椰林環繞,楊柳翠綠欲滴,綠蔭蔽日,涼爽悄然。東湖呈橢圓形。湖中有個湖心島。島上樓閣金碧輝煌。由九曲橋連通園門。西湖是短脖葫蘆狀,水面寬闊、每當皓月當空,椰風流韻,東、西湖面銀鱗閃耀,與大英山的聳翠相映成趣,湖光山色,椰影婆婆,泛舟點點,令人心曠神怡。公園內還有動物園,棲息著熱帶、亞熱帶動物,現又新辟了水族館。
公園內實有綠化面積258畝,園內綠樹成蔭,花木繁茂,現有熱帶、亞熱帶植物167個科1000余種,大小喬灌木5萬多株,綠地面積占公園陸地面積的87.2%,也可謂是壹個熱帶植物園。近年,公園裏新建遊樂場,平時吸引許多成人和兒童。每逢節日,各種展覽和遊樂活動將公園變成遊樂的熱點。
萬綠園
位於海口市龍華區濱海大道的中段,總面積1070畝。現階段主要以公***綠地為主,分16個區,即大門區、廣場區、內湖區、兒童遊樂區、草坪區、竹林區、熱帶觀賞植物區、高爾夫球練習場等。萬綠園獨具熱帶濱海特色和生態風景園林特色,與藍天、碧水、現代化高樓融為壹體,成為都市中的壹道迷人風景線。生態園林風景,也是遊人和海口市民休閑運動的好去處。園中栽種了近萬棵以椰子樹為主的熱帶和南亞熱帶觀賞植物數百種,呈現出壹派熱帶園林風光。
金牛嶺
位於海口市龍華區海秀大道中段南側,占地105公頃,內有金牛湖,綜合性動物園、白鴿園、蝴蝶園、竹園、檳榔園、菠蘿密園、熱帶亞熱帶園果園、花卉園、烈士陵園、健身廣場,土地面積綠化率達96%,屬海南省會海口市具有九園壹湖壹場的大型園林景區。壹年四季,園裏樹木蒼翠,花果飄香,蜂飛蝶舞,鳥歌猿啼,鴿群翔空,景色秀麗而獨竺,是覽景獵趣的好去處,享譽"海口名勝"。公園入口就在海秀大道中段南側路旁,壹條兩旁栽滿花木的筆直的百米大道直通園門。進入門口,便是金牛瀑布景區。進門擡頭仰望,便見壹頭高大威壯的渾身金光閃耀的巨牛,它四蹄實實穩穩地踏在高高的石頭頂上,昂首朝東眺望。壹道清澈的水流漫過石山直瀉下來,給陡峭的石山掛起壹幅又大又長的銀光閃閃的水簾,這就是"金牛瀑布"。造景取材於壹個美麗的傳說。相傳很久以前,處於海口舊城近郊的這片山地,灌木雜草叢生,加之年年幹旱,居民生活十分艱苦。有壹年大旱天上的壹頭神牛經過這兒,看到滿山草木和園園莊稼枯焦欲焚,老百姓面黃肌瘦,於是生起惻隱之念,在夜間,四蹄用力踏地,昂首向東呼風喚雨,這山便年年林木蒼翠,花香果累,莊稼豐收。為了對神牛表示感謝,老百姓便把這山命名"金牛嶺"。金牛瀑布下是壹塊由花圃、綠樹、藤棚、藤墻環抱的開闊地,是遊人在金牛瀑布下理想的留影地。"金牛瀑布"是金牛嶺公園的象征物,它象征海口人民勇敢開拓進取,奮發向上,振興海口的精神風貌。
2021年3月,龍華區上榜2021中國特色美食百佳縣市榜第66名。
2020年7月,2020中國縣域智慧城市百強榜出爐,龍華區位列第69名。
2020年6月,龍華區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瓊崖片區)。
2018年8月,龍華區獲得第四批全國法治縣市區創建活動先進單位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