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魚和東坡肉是什麽?
“五倍子”是四川傳統名菜,“東坡肉”是川菜名菜。妳知道這兩道名菜也和中國古代著名的詩人、作家有關嗎?
公元760年,唐代大詩人杜甫為躲避“安史之亂”,流落到四川成都城外浣花溪旁的草堂,生活十分貧困。壹天,壹個離開多年的朋友來拜訪他,問他。杜甫高興地歡迎他回家。因為家裏沒有什麽好吃的招待朋友,杜甫很擔心,就像他家在小溪裏抓了壹條大鯉魚。杜甫喜出望外,立即擼起袖子煮了起來。那魚又酸又甜又辣,伴著壹股醬香,吃起來很獨特。朋友嘗了壹下,贊不絕口。他問杜甫這道菜叫什麽名字。杜甫見魚背上有彩絲,狀似柳葉,便說:“姑且叫它‘五柳魚’吧。”後來“烏魚”的名聲傳了開來,成為壹道名菜,享譽海內外。
東坡肉得名於宋代大文學家蘇軾(字東坡)。這裏還有壹個傳說:蘇東坡在杭州做刺史時,在西湖修了壹條蘇堤,疏浚西湖,使周圍的田地不愁旱澇,杭州四鄉的莊稼獲得了大豐收。為了感謝蘇東坡,那年春節,老百姓提著豬和酒向他拜年。他不得不接受豬肉,將其切成方塊,用獨特的烹飪方法烹飪,然後根據疏浚西湖的農民工名單,挨家挨戶地給他們過年。百姓們高興極了,都稱贊蘇東坡是個賢明的官員,把他送來的肉叫做“東坡肉”。
當時杭州壹家大飯店的老板見人誇東坡肉,也就叫廚師學做東坡肉。突然,餐館的生意興旺起來。其他餐館見勢不妙,紛紛效仿。壹時間,無論大小飯館,家家都有“東坡肉”。後來經過同行討論,“東坡肉”被定為杭州第壹道名菜,流傳至今。
“東坡肉”的具體做法是將五花肉切成四方形。壹般是四寸見方,座位多為方形。先將米酒、香蔥、姜、糖、醬油在鐵鍋中混合至皮和肉呈暗紅色,再放入密封的紫砂鍋中,小火燉4小時。燉出來的“東坡肉”油潤略帶紫色,肥而不膩,酥而不爛,甜糯,皮有壹口。
蘇東坡曾寫過壹首關於吃豬肉的詩,寫道:“黃州好豬肉,價如糞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能煮。”慢火,少水,火滿了,他就美了。每天起來打壹碗,飽到妳都顧不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