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吃飯有哪些規矩?
1、皇帝用膳時間
清皇室源起於東北滿族,因此在飲食上沿襲了東北滿族的飲食習慣,每天只吃兩頓正餐,稱為早膳和晚膳。早膳壹般在早上六點至八點半進行,晚膳在十二點至下午兩點進行,夏秋兩季則提早壹個小時。兩頓正餐之後,各加壹頓小吃,時間不固定,如果皇帝臨時想吃什麽,就隨時傳人送上。
2、皇帝用膳術語
皇帝吃飯自有專門的術語。管飯叫“膳”,吃飯叫“用膳”或“進膳”,開飯叫“傳膳”,廚房叫“禦膳房”。
到了吃飯的時候——並無固定時間,完全由皇帝自己決定——我吩咐壹聲“傳膳!”,跟前的禦前小太監便照樣向守在養心殿的明殿上的殿上太監說壹聲“傳膳!”,這樣,“傳膳”的號令壹路下去,,直傳進禦膳房。幾十名太監的“傳膳”大隊,直奔養心殿。
3、皇帝禦膳房團隊
按照清宮規制,宮中的膳食機構內內務府和光祿寺,皇帝的日常膳食由內務府下面的禦茶膳房負責,官廚役370人;禦茶房和清茶房120多人,兩處太監***壹百五六十人,禦茶膳房下設葷局、素局、掛爐局、點心局和飯局。
各種宴會則由光祿寺的禮部和禮部精膳清吏司和禦茶膳房***同承辦。禦茶膳房包括膳房、茶房和清茶房,其中膳房設總領三人,承應長二人,承應人十五人,庖長三人,庖人二十人;禦茶房和清茶房***有壹百二十多人,此外還有太監壹百五六十人。
皇帝每天的膳食先由禦茶膳房官員開列出膳單,經內務府主管大臣審閱、備案後,才能烹飪制作。
4、皇帝用膳排場
所謂的“擺譜”,不是東北人的擺家譜,而是擺菜譜。清朝標準禦膳,每頓飯有120道菜,要擺三張大桌。此外還有主食、點心、果品等。
後來,有的皇帝覺得這樣太浪費,菜譜變少,120道減為64道;慈禧太後的老公奕詝當皇帝時的鹹豐年間,又減為32道;奕詝死後,垂簾聽政的慈安太後,再減為24道。
5、皇帝禦膳餐具
皇帝的餐具也是有講究的,以金銀器為主,即使是陶瓷制品,也是上好的質地。其中,金質碗、碟、盤等器皿最能顯示皇家的氣派,故而皇家都喜歡“金飯碗兒”。如果改用其他質地的器皿盛飯菜,會惹主子生氣的。
參考資料? 中國網-揭秘明清時期皇帝吃飯流程 每頓標準為120道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