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夏季養生 - 吃苦教育真的有用嗎?

吃苦教育真的有用嗎?

吃苦教育真的有用嗎?

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布盧姆用他的實驗告訴人們,鼓勵是壹種正反饋,能有效地促進學習;而體罰和心理暴力作為負反饋,積累到壹定程度就會發生質變,導致後續學習無法進行。

王小波在《沈默的大多數》中舉了這樣壹個反面例子。他在雲南插隊的時候,為了配合當時的某種形式,吃了壹頓苦飯。

-

我們本來應該吃的是芭蕉樹心,芋頭花,南瓜花,其實也沒那麽難吃。不過為了體現苦菜的苦味,我們煮了芭蕉樹、芋頭梗、南瓜藤。結果大家都偷偷幹嘔,半夜在廁所前排隊。

-

文章最後,王小波說,“我不覺得這是教育,我只是覺得這是在折騰人。”

在現代家庭教育中,需要警惕的正是這種毫無意義的艱辛。

成功的“苦難教育”是有用的,失敗太多的是無效的。

那麽對於“吃苦教育”,家長應該怎麽做呢?

1.親身體驗生活的艱辛

家長可以帶孩子去親身體驗和感受,比如帶孩子去參加誌願者活動,讓孩子感受到普通人的日常工作有多難。

就像最近網上壹個爸爸教育自己不想學習的孩子,帶著孩子去他日常工作的廚房yt,問他學習和工作哪個更容易,壹手拿著筆,壹手拿著鍋。

在這個過程中,家長要註意不要“吃太多苦”,要根據孩子的年齡、性格等特點,給孩子創造體驗,因為只有親身經歷過,才知道容易不容易。

講別人的故事,用心感染孩子。

孩子很小的時候,心智還不成熟。父母可以給孩子講別人的故事。他們可以帶著孩子通過書本、手機、電視了解世界各行各業的困難,讓孩子從思想上接受“苦難教育”,理解父母的苦心。

3.壹起經歷,不能強求。

父母盡量和孩子壹起經歷困難,帶領孩子有壹個動態的、有意義的體驗,而不是孩子經歷風吹日曬,父母在室內休息喝茶。這種行為在“苦難教育”中是絕對不可能的。

只有親身壹起感受,孩子才能真正理解苦難的真正用意。

4.培養孩子節約的美德。

對於“吃苦教育”來說,吃苦不是為了窮,不是為了孩子缺衣少食,而是為了不讓孩子形成攀比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