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肚菇長什麽樣?
銀杏
羊肚菇
另壹個名字
羊肚,羊肚菇,羊肚菇
分界線
真菌
門
真菌門
中國古代之衙門
子囊菌亞門,子囊菌亞門
概述
子囊菌綱的子囊菌
學術或職業研究的分支
Morohellaceae
屬於
羊肚菌屬
目錄
1的形態特征
2成長環境
3分布範圍
4物種分類
5栽培技術
形態學特征編輯
羊肚菌是壹種稀有的食藥用真菌,屬於羊肚菌屬,早就被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收錄。野生羊肚菌,子實體小或中等,6-14.5cm,菌蓋不規則,長方形,長4-6cm,寬4-6cm。表面有許多小坑,似羊肚,淺黃棕色,柄白色,長5-7厘米,寬2-2.5厘米,厚2-2.5厘米,縱溝淺,基部略擴大。羊肚菌由懷孕的頭狀體和不育的柄組成。帽體表面有壹層帶網狀棱紋的種子層,邊緣與梗相連。柄為圓柱形,中空,表面光滑或有凹槽。
生長環境編輯器
生長在闊葉林的地面和路邊,單生或群生。
分銷範圍編輯
野生羊肚菌在我國分布於河南、陜西、甘肅、青海、西藏、新疆、四川、山西、吉林、江蘇、雲南、河北、北京等地區。羊肚菌是壹種野生珍貴細菌。因其帽面凹凸不平,形似羊肚,故名羊肚菌。
物種分類編輯器
1.羊肚菌:菌蓋近球形,卵圓形至卵圓形,高4-10cm,寬3-6cm。頂端鈍圓,表面有壹個像羊肚壹樣的坑。凹坑無定形至近圓形,寬4-12mm,蛋殼色至黃褐色,淺棱紋色,不規則交叉。莖近圓柱形,近白色,中空,上部光滑,基部膨大,有不規則的淺槽,長5-7厘米,約為帽厚的2/3。子囊菌呈圓柱形,(280-320) μ m× μ m,孢子橢圓形,無色,每個子囊含有8個孢子,呈單行排列。側絲頂端增大,厚度為65438±02 μm。
2.小葉羊肚菌:菌蓋窄而圓錐形,頂端尖,高2-5cm。基部1.7-3.3cm寬,坑呈長方形,蛋殼色。黑色棱紋,縱向排列,由橫脈相連。莖乳白色,近圓柱形,長3-5cm,11-20mm粗,上部扁平,基部有微槽。蛔蟲(210-250)μm×(15-20)μm .孢子呈單行排列,(22-26)μm×(12-14)微米,側絲頂端膨大,直徑為11微米..
3.羊肚菌:菌蓋長,近圓錐形,頂端尖或略尖,長達5厘米,直徑2.5厘米,凹坑多呈長方形,淺褐色,淺棱色,縱向排列,有橫脈相連。莖為白色,長6厘米,直徑約為帽基部的2/3。上部是平的,下部有不規則的凹槽。子囊菌(250-300)μm×(17-20)微米,孢子排成單行,(20-24) μ m× (12-15) μ m,側絲頂端膨大,直徑9-12 μ m
4.粗糙羊肚菌:菌蓋近圓錐形,高約7厘米,寬約5厘米。坑近圓形,大而淺,淡黃色,肋薄,不規則交織。莖粗壯,淡黃色,長約10厘米,基部5厘米厚,稍有溝槽,向上逐漸變細。子囊菌為圓柱形,孢子部分為150× 18 μ m,八個孢子,單列排列,卵圓形無色,(22-25) μ m× (15-17) μ m,側絲無色,頂端膨大。
5.羊肚菌:菌蓋圓錐形至近圓錐形,高17-33mm,寬8-15mm。凹坑通常很長,呈淺棕色。肋常呈垂直排列,不規則交織,顏色比坑淺。莖長15-25mm,粗5-8mm,近白色或淡黃色,基部常膨大有凹槽。子囊菌近圓柱形,孢子約100×16μm,孢子單列,橢圓形,(18-20)μm×(10-11)微米..側絲頂端膨大。
栽培技術編輯
熟料裝袋栽培
將原料混合均勻,裝入17×33cm聚丙烯或聚乙烯塑料袋中,每袋約500克,然後高壓或常壓滅菌。滅菌後接種,25℃培養,菌絲飽滿後延長培養5-6天,使菌絲充分生長,即可進行培養。
(1)室內裸耕。菇房消毒後,先在每個床面鋪壹層塑料薄膜,再鋪3cm厚的腐殖土。拍平後,把去掉塑料袋的菌棒壹根壹根的排列在床上。壹般1平米的床面可以布置40個。菌棒排出後,輕噴壹次水,覆土3-5厘米,表面覆蓋2厘米厚的落葉闊葉樹,保持土壤濕潤,空氣濕度85%-95%。
(2)室外套袋栽培:室內栽培的菌棒也可移至室外栽培。選擇3陽7陰的林地作為邊界,邊界寬度1m,深度20-25cm,長度不限。邊框完成後,噴灑或輕澆壹次,用10%石灰水殺滅害蟲和雜菌。除袋出菌棒的方法和室內培養壹樣,只是底層不能鋪塑料薄膜,但要註意畦內的溫度變化,防止陽光直射。
戶外原料栽培
選擇室外土質疏松濕潤,排水良好的地方,挖壹個20-25cm深的坑,先用水濕潤底部,按比例稱取上述任壹配方,加水拌勻,在底部鋪壹層料,壓平至4-5cm左右,每平方米用菌種2袋(12× 28 cm)。然後在上面鋪上第二層材料,厚度還是4-5cm,展平後再用同樣的方法種植。播種後,用3-5厘米厚的疏松腐殖土覆蓋,再覆蓋壹層闊葉,保溫保濕。覆蓋後適當撒些水,在葉子上蓋些樹枝,防止人或牲畜踩踏和陽光直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