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夏季養生 - 塔爾寺簡介塔爾寺圖片大全高清圖片

塔爾寺簡介塔爾寺圖片大全高清圖片

1、青海塔爾寺的三絕是什麽2、十大名寺簡介及詳細資料3、塔爾寺簡介4、青海西寧市著名旅遊景點青海塔爾寺的三絕是什麽

塔爾寺三絕是壁畫,堆繡和酥油花。

壁畫簡介:壁畫,墻壁上的藝術,即人們直接畫在墻面上的畫。作為建築物的附屬部分,它的裝飾和美化功能使它成為環境藝術的壹個重要方面。壁畫為人類歷史上最早的繪畫形式之壹。

堆繡簡介:堆繡是壹種別開生面的寺院文化藝術。從廣義上講,堆繡屬於唐卡的壹種。唐卡有卷軸唐卡,刺繡唐卡,提花唐卡,貼花唐卡和寶石唐卡幾種。其中堆繡為塔爾寺三絕藝術之壹。

酥油花簡介:酥油花是用酥油制作的壹種特殊形式的雕塑藝術。

塔爾寺簡介:塔爾寺位於青海省西寧市湟中縣魯沙爾鎮西南隅的蓮花山坳中,是我國藏傳佛教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大師的誕生地,是藏區黃教六大寺院之壹, 也是青海省首屈壹指的名勝古跡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距省會西寧市26公裏。塔爾寺是青海省藏傳佛教中的第壹大寺院,原名塔兒寺,得名於寺中大金瓦殿內紀念宗喀巴的大銀塔。

十大名寺簡介及詳細資料

說法壹白馬寺

白馬寺在河南洛陽市東郊,稱為"中國第壹古剎"。白馬寺是佛教傳入中國後由官方營造的第壹座寺院。 白馬寺的建設與我國佛教史上著名的"永平求法"緊密相連。白馬寺內主要建築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毗盧閣、齊雲塔等。

靈隱寺

又名雲林寺,創建於東晉鹹和元年(公元326年)。印度僧人慧理來到杭州,看到這裏山峰奇秀,認為是"仙靈所隱",所以就在這裏建寺,取名"靈隱"。清康熙南巡時,賜名靈隱寺為"雲林禪寺" 。靈隱寺全盛時期,有九樓、十八閣、七十二殿堂,僧徒達三千余眾。靈隱寺建築中軸線上依次為天王殿、大雄寶殿、藥師殿。

少林寺

少林寺在河南登封縣城西北12公裏的少室山麓五乳峰下(鄭州市)。因寺院坐落在叢林茂密的少室山陰,以此得名。始建於北魏太和年間(495年)。少林寺保存有唐代以來的碑碣石刻總計300多塊,其中的壹塊"太宗文皇帝禦書碑"記載了少林寺十三僧人勇救唐王李世民的史跡,碑文為唐太宗親筆書寫。

寒山寺

寒山寺始建於公元502年的梁天監年間。二百年後的唐代,相傳唐時僧人寒山曾在該寺居住,故改名為"寒山寺"。 自從唐代詩人張繼題了《楓橋夜泊》壹詩後,寒山寺便聞名了。寒山寺中的主要景點有大雄寶殿、藏經樓、鐘樓、碑文《楓橋夜泊》、楓江第壹樓。

隆興寺

隆興寺始建於隋開皇六年(586 年),原名"龍藏寺"。宋初,太祖趙匡胤敕令在龍藏寺內鑄造銅佛,並蓋大悲閣,遂大興土,以大悲閣為主體的壹組宋代建築先後告 到了清康熙、乾隆年間,又兩次大規模維修和增建,寺院發展到鼎盛時期。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改龍藏寺為隆興寺,俗稱大佛寺。

清凈寺

清凈寺又名艾蘇哈子大寺。 始建於1009年(北宋大中祥符二年,回歷400年),創建和重修者皆為阿拉伯穆斯林。 清凈寺建築采用西亞形式,是中國現存最古老、具有阿拉伯伊斯蘭建築風格的清真寺,清凈寺面積2100平方米,主要建築在門樓,高20米、寬45米,輝緣石和白花崗石構築,三層穹形尖頂拱門。

大昭寺

初名"惹剎",始建於公元7世紀吐蕃王朝的鼎盛時期,寺內供奉文成公主從大唐長安帶去的釋迦牟尼12歲等身像。後來該寺改名為"大昭寺"。昭,在藏語中釋作"佛","大昭"指釋迦牟尼佛,"大昭寺"意思是釋迦牟尼像的佛堂。

世上只有三尊佛祖等身佛像。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在世時反對偶像崇拜,不立寺供像。在他臨終時釋迦牟尼只同意以自己三個不同年齡時的模樣塑像,並親自為塑像繪圖。這三尊佛像中,以十二歲時釋迦牟尼身為皇子的鎏金銅像最為精美與尊貴。該佛像後從古印度流入中國,又經唐代文成公主帶入西藏,原供於小昭寺。小昭寺主供的釋迦牟尼八歲鎏金銅像原供於大昭寺,也是這三尊珍貴佛像之壹。

臥佛寺

臥佛寺即"十方普覺寺"。它位於北京西山北的壽牛山南麓、香山東側,距市區30公裏。臥佛寺始建於唐貞觀年間(627-649),原名兜率寺,又名壽安寺。清雍正十二年重修後改名為普覺寺。由於唐代寺內就有檀木雕成的臥佛。後來元代又在寺內鑄造了壹尊巨大的釋迦牟尼涅盤銅像,因此,壹般人都把這座寺院叫作"臥佛寺"。

塔爾寺

塔爾寺又名塔兒寺。得名於大金瓦寺內為紀念黃教創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銀塔。塔爾寺古稱"佛山",藏語稱為"袞(音gun)本賢巴林",意思是:"十萬獅子吼佛像的彌勒寺"。落在湟中縣魯沙爾鎮西南隅的連花山坳中,是我國喇嘛教(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創始人宗喀巴誕生地,我 國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六大寺院之壹。塔爾寺也是青海省首屆壹指的名勝古跡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塔爾寺初建於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迄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塔爾寺整個寺院是由眾多的殿宇、經堂、佛塔、僧舍組成的壹個漢藏藝術相結合的輝煌壯麗建築群,占地面積約600余畝。

金山寺

金山寺原名澤心寺,亦稱龍遊寺,清康熙皇帝賜字"江天禪寺",沿用至今。雖名稱多變,但自唐以來,人們通稱金山寺。《白蛇傳》的故事和"水漫金山"這成語,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但金山在哪兒?卻未必世人皆知。寺位於鎮江市區西北,坐落於如此幽美恬適的氛圍之中,海拔43.7米。金山寺始建於東晉,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唐代張祜描述為"樹影中流見,鐘聲兩岸聞";北宋沈括贊頌曰:"樓臺兩岸水相連,江北江南鏡裏天"。至清朝同治初年(公元1861----1874年),這個"千載江心寺"才開始與南岸陸地相連,水上風光變為陸上勝境。由於金山位於長江邊上,風景區建築風格獨特,殿宇廳堂,亭臺樓閣,全部依山而建,加之慈壽塔突兀拔起於金山之巔。寺院殿宇鱗次櫛比,樓塔爭輝,從江中遠望金山,只見寺廟不見山,故以"金山寺裹山,見寺,見塔,不見山"的風貌而蜚聲海內外。

說法二河南白馬寺

白馬寺,我國各地有若幹寺廟均為此名,其中以河南白馬寺最為有名。河南白馬寺位於河南省洛陽老城以東12公裏處,創建於東漢永平十壹年(68年),是佛教傳入中國後興建的第壹座寺院,有中國佛教的"祖庭"和"釋源"之稱。寺內保存了大量元代夾_幹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將、十八羅漢等,彌足珍貴。另外,安徽、青海、江西以及山西等地,也有白馬寺。

河南少林寺

少林寺,位於中國河南省鄭州市登封的嵩山,是少林武術的發源地,禪宗祖庭,由於其坐落嵩山的少室山下的茂密叢林中,所以取名少林寺。少林寺在唐朝時期,以禪宗和武術並稱於世。民國時期被軍閥石友三幾乎焚毀殆盡。現任少林寺方丈是釋永信。除了河南鄭州嵩山少林寺之外,經考據後證明在歷史上曾出現過位於福建的少林寺,被稱為"南少林"。關於南少林所處地點,***有莆田少林寺、泉州南少林寺、福清少林寺三種說法。另有1976年版電影;特別是1982年版李連傑主演的電影《少林寺》而享譽海內外。

浙江靈隱寺

浙江靈隱寺創建於東晉鹹和元年(公元326年),至今已有壹千六百余年的歷史,為杭州最早的名剎。當時印度僧人慧理來到杭州,看到這裏山峰奇秀,認為是"仙靈所隱",所以就在這裏建寺,取名"靈隱"。靈隱寺是中國佛教著名寺院,又名雲林寺,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北面,通常認為也屬於西湖景區。也是江南著名古剎之壹。

浙江國清寺

國清寺是我國創立的第壹個佛教宗派天臺宗的發源地;國清寺始建於隋開皇十八年(598年),初名天臺寺,後取"寺若成,國即清"改名為國清寺。 國清寺位於浙江天臺城北3公裏的地方,和濟南靈巖寺、鎮江棲霞寺、江陵玉泉寺並稱"天下四絕",是佛教"天臺宗"發祥地,也是日本天臺宗祖庭。

江蘇大明寺

江蘇大明寺古城揚州北郊,蜀岡如臥龍般蜿蜒綿亙。名揚四海的千年古剎大明寺,就雄踞在蜀岡中峰之上。大明寺及其附屬建築,因其集佛教廟宇、文物古跡和園林風光於壹體而歷代享有盛名,是壹處歷史文化內涵十分豐富的民族文化寶藏。大明寺因初建於南朝劉宋孝武帝大明年間(457-464年)而得名。1500余年來,寺名多有變化,如隋代稱"棲靈寺"、"西寺",唐末稱"秤平"等。清代,因諱"大明"二字,壹度沿稱"棲靈寺",乾隆三十年皇帝親筆題書"敕題法凈寺"。1980年,大明寺恢復原名。

江蘇棲霞寺

江蘇棲霞寺位於南京市東北22公裏處的棲霞山上,198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棲霞寺始建於南齊永明七年(489年)。梁僧朗於此大弘三論教義,被稱為江南三論宗初祖。

攝山棲霞寺為南朝古剎,以山多藥草可以攝養故名攝山。初齊居士明僧紹隱居於此,會法度禪。師自黃龍來,講《無量壽經》於山舍,僧紹深敬重之,因舍為寺以奉。時為齊永明七年也。後僧朗法師來自遼東,大弘三論之學,世稱為江南三論之祖。僧詮、法朗諸師繼之,其學益盛。先是僧紹欲於此山造佛像未果,其子仲緯繼其誌,與度禪師就西峰石壁造無量壽佛及二菩薩,高俱三丈有余。梁大同中,齊文惠太子與諸王又吝造大小諸佛像於千佛巖。仁壽元年,隋文帝於八十三州造舍利塔,其立舍利塔詔以蔣州棲霞寺為首。唐代寺運益隆,遂與臺州國清寺、荊州玉泉寺、濟州靈巖寺並稱為天下四絕。

江西東林寺

江西東林寺位於九江市廬山西麓,北距九江市16公裏,東距廬山牯嶺街 50公裏。因處於西林寺以東,故名。東林寺建於東晉大元九年 (384年),為廬山上歷史悠久的寺院之壹。東林寺是佛教凈土宗(又稱蓮宗)的發源地,對壹些國家的佛教徒影響較大。江西省三大國際交流道場之壹,另兩處是久負盛名的雲居山道場和三合寺。

陜西法門寺

陜西法門寺位於扶風縣城北十公裏的法門鎮。始建於東漢末年,發跡於北魏,起興於隋,鼎盛於唐,被譽為"皇家寺廟",因安置釋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為舉國仰望的佛教聖地

福建南普陀寺

福建南普陀寺在廈門島南部五老峰下。始建於唐代,為閩南佛教勝地之壹。寺內天王殿、大雄寶殿、大悲殿建築精美,雄偉宏麗,各殿供奉彌勒、三世尊佛、千手觀音、四大天王、十八羅漢等。藏經閣珍藏佛教文物豐富多彩,有經典、佛像、宋代銅鐘、古書等,明萬歷年間血書《妙法蓮花經》和何朝宗名作白瓷觀音等最為名貴。寺宇周圍保留眾多題刻,著名的有明萬歷陳第、沈有容題名石刻和清乾隆禦制碑。寺後崖壁"佛"字石刻,高壹丈四尺,寬壹丈。寺後五峰屏立,松竹翠郁,巖壑幽美,號"五老淩霄",是廈門大八景之壹。

塔爾寺簡介

塔爾寺又名塔兒寺,創建於明洪武十二年。塔爾寺得名於大金瓦寺內為紀念黃教創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銀塔,藏語稱為“袞本賢巴林”,意思是“十萬獅子吼佛像的彌勒寺”。塔爾寺位於青海省西寧市西南25公裏處的湟中縣城魯沙爾鎮。

青海西寧市著名旅遊景點

西寧是青海省的省會,古稱西平郡、青唐城,取"西陲安寧"之意,是青海省第壹大城市,亦是整個青藏高原最大的城市。青海西寧市著名旅遊景點,壹起來看看。

塔爾寺簡介:

塔爾寺又名塔兒寺。得名於大金瓦寺內為紀念黃教創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銀塔,古稱“佛山”,藏語稱為“袞(音gun)本賢巴林”,意思是:“十萬獅子吼佛像的彌寺”。它座落在湟中縣魯沙爾鎮西南隅的連花山坳中,是我國喇嘛教(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創始人宗喀巴誕生地,我國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六大寺院之壹,也是青海省首屆壹指的名勝古跡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寺初建於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迄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整個寺院是由眾多的殿宇、經堂、佛塔、僧舍組成的壹個漢藏藝術相結合的輝煌壯麗建築群,占地面積約600余畝,是西北地區藏傳佛教的活動中心,在全國及東南亞亦享有盛名。

土族故土園簡介:

互助土族自治縣位於青海省東北部,地處青藏高原與黃土高原結合部,獨特的地理位置,使這裏形成了獨特的自然景觀,另外,這裏是全國唯壹的土族自治縣,土族,這個古老的民族世代在這裏繁衍生息,使這裏形成了獨特的人文景觀。這些獨特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吸引了眾多中外遊客前來觀光旅遊。2001年,互助土族故土園被國家旅遊局評定為AAAA級旅遊區。

土族信仰喇嘛教,能歌善舞,服裝富有民族特色。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六月初六、九月初九等民間節日,互助旅遊區內多舉行“花兒演唱會”。土族人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文化。土族婦女的袖子用紅、黃、黑、綠、白等不同顏色拼成,恰似天上彩虹,因此,這裏被譽為“彩虹的故鄉”。

青海湖鳥島簡介:

青海湖的西北隅,距布哈河三角洲不無的地方,有兩座大小不壹,形狀各異的島嶼,壹東壹西,左右對峙,傍依在湖邊。遠遠望去,這兩個島嶼就象壹對相依為命的孿生姊妹,在湖畔相向而立,翹首遙望著遠方。這兩座美麗的小島,就是舉世聞名的鳥島。鳥島,因島上棲息數以十萬計的候鳥而得名。它們真實的名字,西邊小島叫海西山,又叫小西山,也叫蛋島;東邊的大島叫海西皮。海西山所形似駝峰,面積原來只有零點壹壹平方公裏,現在隨著湖水下降有所擴大,島頂高出湖面七點六米。島上鳥類數量多,約有八、九萬只之多。這裏的斑頭雁、魚鷗、棕頸鷗的世襲領地。每年春天,斑頭雁、魚鷗、棕頸鷗等壹起來到這裏,在島上各占壹方,築巢壘窩,全島布滿鳥巢。

北禪寺簡介:

位於西寧湟水北的土樓山峭崖間,歷史上稱為土樓山寺、永興寺、北禪寺,現又稱為土樓觀。始建於北魏,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水經註》中說:“上有土樓,北依山原,峰高三百尺,有若削成樓,下有神祠,雕墻故壁存焉”。北山寺多用洞窟建成,北魏壁畫存於懸崖巖洞中。還利用山勢崖型鑿造高達10米的兩尊金剛佛雕像,因雨水沖涮,現只有壹尊雕像還依稀可辯。現存的北山寺是明代重建的。山頂有寧壽塔,懸崖有“九窟十八洞”,用棧橋曲廊連接,是青海少有的寺院建築。土樓山峻拔雄偉,北山寺嵌築危巖,奇巧玲瓏。山上林木蒼翠,山下湟水環流。登山遠眺俯瞰,西寧盡收眼底,並與對面南山上的'鳳凰寧遙遙相望。

西寧植物園簡介:

座落在西寧西山灣,是壹座天然公園,原來只是西山林場的壹個苗圃,1980年擴建為西寧植物園,占地面積1000余畝,以臺地為主,分山上、山下兩個旅遊區。山上為林區,有樹種1000余畝,主要樹種是雲杉、油松等。高大的杉樹,像壹座座綠塔,參天而立。茂密的松林,遮天蔽日。山下的景點,建有盆景園、丁香園、薔薇園、松柏園、丁香園、巖石園等9個園中園,其中以盆景園最誘遊人興致。盆景園內有各類盆景數百盆,***54科,110屬,415種。其造型獨特,建築風格頗具蘇州園林韻味,被譽為“不是名園賽名園,不是江南賽江南”。許多外地遊客都慕名而來。

南山公園簡介:

位於西寧市南山,風景十分秀麗,是休閑觀景的好地方。 西寧南山又叫鳳凰山,山上有亭,名叫鳳凰亭,亭上有壹橫額,上書“河湟引鳳”。相傳南涼時有鳳凰飛臨其上,故名鳳凰臺。這和當時流傳的“龍現於長寧,麒麟遊於綏羌”同為附會之說,但由此而來的西寧古八景之壹的“鳳臺留雲”卻成為西寧的壹大勝景。南山以關帝廟為中心的建築群,始建於明永樂八年(公元1410年),是西寧現存保護較好的明建築。雖然傳說中的孔雀樓早已蕩然無存,但詠嘆鳳凰山的那首《鳳臺留雲》卻至今仍然廣為傳誦:“鳳臺何日鳳來遊,鳳自高飛雲自留。羌笛壹聲吹不落,纖纖新月掛山頭。”南山是登臨遊覽的好去處。《西寧府新誌》載:“鳳凰山上有寺閣,可以眺遠,西以巖洞,下有大川”舊時每逢五月十三、六月六、更是遊人如織,熱鬧非凡。當登臨絕頂,縱目遠眺,群山翠嵐,三川煙雲。鳳凰亭雄偉壯觀,亭閣回欄。繞欄回望,西寧的全景則盡收眼底。亭內保存著許多書法家的墨寶,其中有壹聯為“鳳凰重來,看古城翻新,萬家煙景,悉收眼底;湟水東去,感滄桑變幻,千秋偉業,盡覽全程。”如今山上的景點均為解放以後新建。和鳳凰亭對稱的是西寧電視臺發射塔,是壹圓形建築。壹亭壹塔,遙相呼應。

大佛寺簡介:

位於西寧西大街。藏傳佛教史上被稱為“後弘期”“三賢哲”的藏?饒賽、肴格迥、瑪爾?釋迦牟尼從西藏輾轉到青海,曾壹度在位於今西寧教場街壹隅建寺修行,三賢哲均圓寂於青海,其中肴格圓寂於西寧。後來,信教群眾對該寺大加擴建。在佛殿內塑有三賢哲巨大塑像,故取名大佛寺,被看作藏傳佛教“後弘期”的祖庭。它在我國藏、蒙古等少數民族群眾中頗負盛名,受到信教群眾的頂禮膜拜。